综合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6-16 01:42程建苏
人人健康 2020年9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常规

程建苏

(河北省故城县医院 253800)

截瘫为瘫痪的常见类型,主要见于各种创伤、骨折及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脊髓损伤后,时至今日尚无治疗该疾病的理想方法。因此,发生后多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截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患者躯体活动受限,在接受康复治疗期间仍然存在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示应高度重视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1]。本研究主要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4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2 例截瘫患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排除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常规组,31 例/组。两组中男分别为18 例、19 例,女分别为13 例、12 例,年龄分别为28~72 岁、25~73 岁,平均年龄分别为(45.91±3.80)岁、(45.78±3.76)岁。两组的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获取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本组患者健康宣教、锻炼指导等常规护理。

综合康复组:予以本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除基础护理措施外,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还包括:

(1)心理干预:日常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注意观察患者情绪,若患者有明显的不良情绪,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

(2)肢体相关护理: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肢体皮肤颜色变化情况,定期测量患者下肢围度,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和指导患者家属活动患者下肢,如进行踝关节、趾关节伸屈、摇摆以及髋关节、膝关节伸屈等。每次活动时间不短于20min,每日进行3~5 次。

(3)治疗性护理:可采取一些带有治疗性质的护理措施,如中医推拿、按摩及电刺激疗法等,加强对患者下肢神经和肌肉的刺激,预防肌肉萎缩。

(4)饮食干预:定期评估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营养均衡的食物,预防营养不良。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1.3 评估指标

统计和比较综合康复组、常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另于护理前、后应用SF-36 量表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该量表由36 个条目组成,分属于生理机能、心理职能、总体健康等8 个评价维度,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时整体健康状况越好。

1.4 数据处理分析

应用软件SPSS 21.0 进行。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LSD-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组间比较

综合康复组、常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更高,见表1。

表1 综合康复组、常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统计分析n(%)

2.2 护理前、后的整体健康状况组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F-36 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该评分更低,见表2。

表2 综合康复组、常规组护理前、后的SF-36 评分统计分析(±s;n=31)

表2 综合康复组、常规组护理前、后的SF-36 评分统计分析(±s;n=31)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综合康复组 40.93±5.10 52.01±3.89常规组 40.72±5.19 46.69±3.75 t 0.161 5.482 P 0.873 0.00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发生凝结,可引起下肢多种病理改变,如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2]。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和截瘫患者,因下肢活动明显减少和肢体活动障碍,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群体,如何有效降低上述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一直深受国内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利于患者整体健康恢复,值得各大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常规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