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北平脱险记

2020-06-16 06:40越檀
工会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自忠北平日军

◆文/越檀

张自忠从军简历

张自忠,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现在,北京的一条街道还叫张自忠路。张自忠壮烈殉国的故事,至今激发着国人的爱国情怀。很少有人知道,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作为29军38师师长的张自忠,曾经临危受命,代理过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职务,被困在日寇占领的北平。后来他经缜密谋划成功脱险,逃离北平,重赴抗战前线。本文依据张自忠将军胞弟张自明的回忆文章,向读者披露这段往事。

张自忠,是我国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5月7日,在日军发起的枣宜会战期间,作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在防守湖北襄阳的战斗中,率领1500名将士东渡襄河逆袭敌军,与近6000 日寇殊死搏杀,战至5 月16 日下午,将军所部全军覆没,战伤遍体的张自忠也战死沙场,壮烈殉国。这年将军49岁。住在重庆的张自忠夫人李敏慧,闻将军战死,竟悲痛绝食7日而亡。英烈夫妇的悲壮故事,动天地,泣鬼神。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1891生,1911年,20岁的张自忠考取北洋法政学堂并加入同盟会;1916年,进入冯玉祥所部当兵,成为日后被称为西北军的冯部重要将领。1931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后,失败的西北军残部被并入东北军,之后在全国整军时被授予29军的番号。29军军长为宋哲元,副军长为秦德纯、刘汝明,下辖37师和38师两个师,冯治安任37 师师长,张自忠任38 师师长。1933年3月,作为38师师长的张自忠,率领所部参加了著名的喜峰口抗战,重创日军。至1937 年卢沟桥事变前,佟麟阁升任29 军副军长,原副军长刘汝明转任143师师长,赵登禹升任132师师长,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仍任原职。

张自忠北平脱险的经过

1937年7月7日,驻北平丰台的日军,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由此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驻守北平的第29军,在北平周边与日军艰苦作战,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战斗中阵亡。战至7月29日,深陷重围的29军已于日前被迫突围南撤,日寇遂占领北平。29军军长宋哲元于28日离开北平时,委派38师师长张自忠代理其担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职务。张自忠授命在北平与日军周旋,至9月7日逃离北平,经天津南下到烟台,再到济南,复到南京,重新投入抗战的烽火中。在7月29日至9月7日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张自忠是怎么筹划并成功逃离北平的?

正史记载,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北平卧病。日军占领北平后,8月6日,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职务的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北平东交民巷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9月7日,张自忠逃离北平。据张自忠胞弟张自明后来回忆,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37年8月6日,为了不做俘虏,免遭日寇控制,身陷北平的张自忠,躲进位于东交民巷东口的德国医院。由于德国医院进出人员认识他的人很多,住下去难免被日军发现,所以没住几天,张自忠就安排副官廖保贞,找美国友人福开森设法营救。福开森,美国著名学者,1866年生,1886年来华,曾协助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的前身)。1937年,福开森已经侨居中国50多年,81岁高龄,和夫人住在北平东城礼士胡同。福开森对遭受日军铁蹄践踏的中国深表同情,对廖保贞转达的张自忠的营救请求,当即应允,决定让张自忠住到他家里来。于是张自忠乔装打扮,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俨然一副学者的样子,住进了礼士胡同福开森的家里。

在福开森家里住下后,张自忠密切关注着中国抗战形势,他了解到平津沦陷后,日军长驱南下,全面抗战形势已经形成,他本人却身陷敌区,心情焦虑万分。他开始谋划如何逃离北平。他想起了29军的一位商人朋友赵子青。赵子青是位年轻干练的天津商人,此人眼界宽,结交广,与不少外国人士保持交往。他曾帮29军购买大量军火,所以和29军许多高级将领都很熟悉。张自忠情急之中想起了赵子青,便安排副官廖保贞秘密去天津,找赵子青商量脱险之计。廖保贞到达天津后,找到了赵子青,廖保贞说明来意之后,赵子青答应想办法。他找到一位侨居天津的美国商人甘先生,这位美国商人经常自驾车往返于北平、天津之间,对平津间的交通很熟悉。当赵子青找到他时,甘先生表示不能马上答应。因为当时平津间的交通路线上,被日本人设置了重重关卡,盘查甚严。甘先生担心遇到麻烦,慎重起见,他联系了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在得到美国领事馆明确的可以营救的指令后,他才同意参与营救。

赵子青与甘先生反复商议了营救办法和营救路线,由廖保贞负责暗中布置,往来传递消息。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后,9月7日,张自忠开始了北平脱险的历程。

1937年9月7日,凌晨4时左右,张自忠在福开森家里换了一套工服工帽,打扮成工人的模样,之后,自礼士胡同走到大烟筒胡同至朝阳门的马路边,此时晨光熹微,街上几无行人。在这里,他等待前来接他的汽车。待美国商人甘先生驱车抵达后,张自忠登上汽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伪装成司机的助手。趁着天色未明,汽车急驶到朝阳门,守门日军经过检查,未发现任何破绽,便放行了。这些日军哪里知道:他们放行的车里,坐着鼎鼎大名的张自忠将军!

逃离日军封锁的北平城,甘先生驱车沿着通往通县(就是现在的北京通州)的大道向东疾驶,从北平到天津的公路,必须经过通县这个交通要地。坐在车上的张自忠知道,脱离日军的控制,还要经过通县这一关!通县的各个城门,都有日军把守,对进出车辆和行人都会严格盘查,弄不好,脱险计划就会前功尽弃。好在甘先生知道通县有一座教堂,其前门在城外,后门在城里,情急之下的甘先生将车开进了教堂前门,穿过教堂,从后门进入了通县县城,幸运地躲过了日军的盘查!汽车沿着通县街道快速驶上通往天津的大道,一路上再没遇上麻烦,顺利地驶抵天津!汽车在北仓过了引河桥,开入了天津当时的意大利租界。当时,日本人对西方列强在天津的租界,有所忌惮,天津沦陷后,日本人未敢贸然侵入,所以,在天津的各列强租界,就成为许多逃难官宦的避难所。到了这里,张自忠知道,他已经成功地逃离了虎口。

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甘先生在意大利租界下了车,换成商人赵子青找的中国司机驾驶汽车,将张自忠安全送到英国租界赵子青的家里。

重庆市国家级烈士陵园内张自忠雕像

当时,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和他的弟弟张自明同住在天津法租界66号路(现在改为营口道)。当张自忠脱离日军羁縻,安抵天津法租界后,张自明已在赵子青家里迎候。据张自明回忆:当他见到胞兄张自忠时,“只见他……面黄肌瘦,形容憔悴,显得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上忧郁沉重”。不难想象,张自忠随经千难万险逃离北平,但如今家国罹难,大好河山惨遭日寇践踏,他如何高兴得起来呢?他又如何能不忧伤和悲愤呢?在法租界,趁着夜色的掩护,张自忠曾经回过一次家,与家人短暂相聚,并在家里给北平的福开森老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托付张自明转呈,就匆匆离开了。张自明说,这是他和胞兄张自忠兄弟俩见的最后一面。

9月10日拂晓,张自忠偕同军需官李桐文、秘书聂湘溪悄悄来到英国码头,从这里乘坐英国驳轮到塘沽,再换乘“海口号”英国商船,经渤海南下烟台,自烟台经陆路到济南,再经济南到南京。为他的虎口脱险记画上了句号。

此后,张自忠将军重披战袍,效命于抗击日寇的战场上,直到两年多以后的1940年5月为国捐躯。

猜你喜欢
张自忠北平日军
北平的秋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想北平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