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盛大开幕 全国服务区美食齐现沙溪

2020-06-16 13:05
美食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美食节服务区高速公路

沙溪服务区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2020年9月20日,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暨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920美食品鉴会、江苏交控第三届“苏高速·茉莉花”美食节在沿江高速公路太仓沙溪服务区隆重举行。

CHINA EXPRESSWAY FOOD FESTIVAL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道路联合会副主席刘文杰,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服务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巨荣云,江苏省国资委一级巡视员李琨,江苏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游庆仲,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丁峰,江苏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文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海平,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焱,太仓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汪香元,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任杰,原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根林,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顾德军,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陈金东,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蕾,江苏省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钱进,以及省部属企事业工会、省交警总队、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和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嘉宾、14支参赛队参加。刘文杰、丁峰、汪香元、蔡任杰分别致辞。

刘文杰认为,江苏交控在服务区运营管理方面的生动做法、总结的“江苏经验”、打造的“江苏样板”,在全国高速行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速公路美食节,很好地展现了近年来全国服务区的发展成果。

丁峰指出,江苏交控作为“交通强省”先锋队,各项经营指标均处于省属国企前列。举办高速公路美食节,对于探索“交通+”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和展示“苏高速”形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汪香元表示,江苏交控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届高速公路美食节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蔡任杰向各位来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真诚的感谢以及衷心的祝愿。他说,近年来,江苏交控着力推进服务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大力推进服务区转型升级,实现了服务区华彩蝶变。未来,江苏交控将继续搭建“美食文化之台”,唱响服务区“产品经贸大戏”。同时,他对美食节筹备组的辛勤工作,江苏省文投集团给予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活动开幕式由顾德军主持。9时20分,翁孟勇、刘文俊、李琨、丁峰、王海平、蔡任杰、顾德军、盛蕾、汪香元等宣布美食节正式开始,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活动开幕式由顾德军主持。9时20分,翁孟勇、刘文俊、李琨、丁峰、王海平、蔡任杰、顾德军、盛蕾、汪香元等宣布美食节正式开始,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陈金东与浙江省代表队进行了美食节会旗交接,巨荣云见证交接仪式。

活动期间,还开展了服务区扶贫产品、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展销,“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吉祥物及美食指南(江苏版)”发布,江苏服务区“十三五”发展成果展,江苏服务区智慧化成果展,“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举办地、特色美食品鉴基地”揭牌,以及服务区扶贫产品带货直播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需求,提振了服务区消费信心,促进了全国服务区经营管理同行之间的交流互促。

与高速同行,与美食结缘。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暨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920美食品鉴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江苏交控服务区“十三五”发展成果,使江苏交控“苏高速·茉莉花”营運管理品牌香溢全国,为江苏交控服务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暨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920美食品鉴会

最具地方特色菜品

一等奖

一片冰心醉红颜

出品地:江苏省(翠屏山服务区)

江苏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素有“第一佳味,天下之美”的美誉。熟醉是盛行于江苏的传统烹饪方法。它借酒香、甜味、咸味,唤醒味蕾,达到“咸出头、甜收口、鲜为本”的味觉体验。花雕冰醉小龙虾,选择著名的太湖清水小龙虾,不仅能确保每一只虾都足够鲜活,而且虾身更是“腹白、腮白、肉白”。用冰块给顽皮的小龙虾一个冷激灵,使肉更紧实。用花雕为小龙虾疏通筋骨,促使肉质更醇厚。小龙虾性寒,翠屏山服务区的大厨按照中医性味归经的药理,以砂仁、肉蔻、肉桂、丁香等24味温性食材来对小龙虾的寒性进行中和平衡的科学烹饪。从口味上,烹饪时注重选冰糖的甜,入生抽的鲜,提桂皮八角的香。再经冰镇后,这款“简约而不简单”的花雕冰醉小龙虾就做好了。入口前“清”、中“香”、后“醇”;吃完再来一盏茉莉花茶,用清新的茉莉花香,传递微醺的愉悦。这才是品尝花雕冰醉龙虾完美的收官。

手撕盘龙鳝

出品地:河南省(郑州北服务区)

“干煸盘龙鳝”起源于清末慈禧年间。慈禧太后四旬寿典之时,各地和在朝官员纷纷献礼祝寿。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户部左侍郎的袁保恒,为讨慈禧太后欢心,便命随侍身边的侄子袁世凯回到老家项城,遍寻家乡名吃,故而发现了以黄鳝、辣椒、花椒为主料,经油炸、煽炒等烹饪工艺制作而成的“干煸盘龙鳝”,盘龙鳝不仅具有“辣而不腻、麻而可口”的独特风味,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盘龙鳝的吃法也是与众不同,“捏住头、扶着腰、脖子上面往下捞”。“干煸盘龙鳝”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鳝鱼必须选择天然野生黄鳝,颜色呈黑褐色,辣椒以红色为宜。做法要经过泡、烫、炸、煽炒等工序。

客家石锅海鲜布袋豆腐

出品地:广东省(官渡服务区)

客家酿豆腐,是广东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菜。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酿豆腐也不断在变化和提高,特级是近几年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离大海的客家人,也能获得海鲜食材。该菜品将豆腐包成布袋的形状,寓意“代代平安”,用南瓜汁和胡萝卜提炼出的油制成金汤,加上贝壳、虾等海鲜的辅助,使整道菜的灵魂得到升华。

万佛湖有机鱼

出品地:安徽省(丰乐服务区)

明朝时期,徽州就有“嬉鱼灯”习俗,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元宵时节各家各户自行糊制鱼一起嬉舞,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赞美、理想的追求和祈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延续至今,在舒城万佛湖,湖汉港湾纵横曲折,林木水草茂盛丰盈,是各种离鸟栖息之地,每当“寒波淡淡起”,都能看到“白鸟悠悠下”,如置身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在水内生长的鱼类自然也得到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眷顾。万佛湖中的有机鱼味美口感好,鱼嫩汁浓,汤色乳白,富含人体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血脂,营养与美味兼得。

茶好月圆

出品地:贵州省(湄潭东服务区)

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省湄潭县,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先进的制茶工艺,同时,在校师生将浙江宁波汤圆与当地茶叶、辣椒等进行混炒,创造出了“茶叶炒汤圆”的菜肴。现如今,湄潭已成为全国第二的产茶大县,茶产业已成为湄潭重要经济支柱。湄潭东服务区毗邻城区仅2公里,区后有200万平方米茶园,其综合楼建筑风格融入了古代方圆设计思维和湄潭茶元素,打造了“天圆地方”的外观形象。在湄潭东服务区售卖的“茶叶炒汤圆”是当地著名菜肴,又因为与湄潭东服务区“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相呼应,倍受过往司乘人员的青睐。

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暨第三届高速公路服务区920美食品鉴会

最具地方特色小吃

一等奖

阳澄湖鸡头米

出品地:江苏省(阳澄湖服务区)

芡实俗称鸡头米,姑苏的芡实饱满颗粒大,香气浓郁糯性足,被誉为“水中人参”。芡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气、开胃健脾、固精益肾、止泻除带、益智提神、美容养颜等功效。在沸水中放入芡实,煮沸后加适量白糖即可食用。芡实可和大米煮粥食用,健康美味。

常山贡面

出品地:浙江省(常山服务区)

常山贡面又称索面,是浙江常山传统的特色名吃,细腻爽滑,唇齿留香,在古代属于贡品。贡面都是纯手工加工一大坨面团,经过搂面、开条、打条、上筷、上架、拉面、盘面等10多道工序,逐步做成白如银细如丝的贡面,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当金色的阳光透过薄云,丝丝缕缕地洒落下来时,农户们便扛出插满面筷子的面条架,然后依次用暗劲拉扯数百双面筷子像手指般粗的面条,顷刻形成精细均匀的丝面,数米长的,万千银丝,迎微风漂拂过而不断,犹如―幅幅精致的工艺品。

逍遥镇胡辣汤

出品地:河南省(周口东服务区)

相传于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为讨皇上欢心,从一位道士手中得到一副延寿延年的滋补秘方献给皇帝,御厨按配方熬制的汤汁美味无穷,皇上喝过之后,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灭亡之后,御厨赵纪携带此配方逃至逍遥(现在的西华县逍遥镇),为感谢杨氏救命之恩,便将此配方传于杨氏,此后御用秘方在杨家世代相传,因汤香浓且麻辣味俱全,于是改名为胡辣汤。

二等奖

黄栗墅鸭血汤

出品地:江苏省(黄栗墅服务区)

南京是出了名的“鸭都”。除了名声在外的盐水鸭、烤鸭,大名鼎鼎的鸭血粉丝汤也早已成为风靡全国的美味小吃,是当之无愧的南京地标性小吃。南京鸭血粉丝汤以整鸭熬汤,鸭血的滑嫩、鸭胗的柔韧、鸭肠的爽滑、鸭肝的绵软、鸭汤的清鲜,再配上Q弹有嚼劲的粉丝,吃一口忘不了。

鸭血粉丝汤,又叫老鸭汤鸭血粉丝,黄栗墅服务区在传统的鸭血粉丝基础上加以改进,既除去了鸭杂的腥味,又保留了鸭杂的营养价值,与粉丝完美结合,粉丝更是采用了红薯粉丝,使得汤鲜美可口,继传了原先的味道,又创新了新时代的美味,深受当下消费者喜爱。

金玉满堂顺德双皮奶

出品地:广东省(雅瑶服务区)

双皮奶是广东著名的甜品,其中来自“世界美食之都”——广东顺德生产的双皮奶最为正宗。顺德双皮奶坚持选用上等水牛奶作为原材料,奶源既有奶香,又有蛋味,甜而不腻,风味独特,渐渐成为广东双皮奶的优秀代表。该小吃选取正宗顺德双皮奶,搭配八九月份的热带芒果,再用芒果汁加鱼胶粉做成小金鱼,活灵活现,生气十足,寓意“金玉满堂”。

湖头鸡卷

出品地:福建省(槐植服务区)

福建泉州高速公路槐植服务区自营档口,主要以湖头小吃——湖头鸡卷为主,湖头鸡卷是闽南特色小吃,湖头鸡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清代,湖头有不少人进京为官,京城著名厨师云集,湖头人从中学到了不少烹饪技術。返回家乡后,他们又触类旁通,推陈出新,于是各种别有风味的小吃在湖头应运而生。后来,湖头鸡卷又传入宫廷,成为宫廷宴席上的一道菜,传说此菜名系康熙皇帝所赐,是“皇廷名菜”。据说,鸡卷原来主要的原料是鸡肉而不是五花肉,故名鸡卷,而后不断改良,换成现在的五花肉。

老北京囱煮火烧

出品地:北京市(百葛服务区)

相传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后来传入民间,加入用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后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老北京卤煮火烧。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

钵钵鸡冷锅串串

出品地:重庆市(酉阳服务区)

钵钵鸡,是源自四川乐山的传统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已有上百年历史。“钵钵”指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

三等奖

沙溪非遗饼

出品地:江苏省(沙溪服务区)

苏州乾生元天下第一饼。

中华老字号乾生元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始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距今已有220余年历史,以生產松子枣泥麻饼而蜚声海内外,被列为宫廷御用点心。乾生元枣泥麻饼用料讲究,配方独特。整个加工过程有十几道工序,其馅料是将黑枣蒸熟后捣成泥与芝麻、松仁、瓜子、糖等搅拌均匀后制成。此饼外酥内绵,香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糕点,制作技艺被赋予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驴肉火烧

出品地:河北省(雄县服务区)

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名吃由此诞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驴肉火烧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最终闻名大江南北。

冬至米饺

出品地:安徽省(花园服务区)

冬至米饺又名蒸米粑,是安徽冬至传统小吃,负有“形如半月色如银,皮薄绵酥菜作心。油炸清蒸皆味美,原生品质食中珍”的盛誉,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饺中精品。相传,朱元璋将这种食粮称之为“仙米粑”,他在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吃了蒸米粑,作战时如有仙人相助,打败了陈友谅,建立大明王朝,这也少不了蒸米粑的一份功劳。新鲜的籼米蒸至七分熟,磨成细粉加水和成面,用十指捏成碗状薄片,包上馅料,做成半月形,蒸熟后的米饺白润饱满,馅足鲜咸,唇齿留香。对于当地人来说,家乡的米饺代表着乡愁和文化,留在人们心底记忆的最深处。

江口米豆腐

出品地:贵州省(向阳服务区)

江口米豆腐主要原料是梵净山贡米、稻草灰或桐壳灰。首先将稻草灰或桐壳灰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使其变成碱水。然后将梵净山贡米用碱水浸泡数小时后磨成浆,打熟芡,捏成条状米豆腐,用大火蒸熟即成。客人吃过米豆腐后无不对此赞不绝口,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之一。江口米豆腐嫩黄鲜亮,晶莹剔透,可切成片、条、块或制成虾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制的油辣椒﹑醋辣椒等佐料,酸香麻辣,滑软可口,凉吃热煮均可。

宁都肉丸

出品地:江西省(盘古山服务区)

宁都肉丸是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的传统名菜,属于客家菜。制作材料有猪肉、红薯粉等。常在过年、办喜事、做客、搬家、出行等场合作为接待客人的菜肴。宁都县是个客家迁徙之地。旧时为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宁都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圆圆的客家肉丸。宁都肉丸是宁都客家过年或办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顶顶糕

出品地:湖北省(潜江服务区)

顶顶糕是湖北特色传统小吃,宜昌、恩施、荆州、荆门比较多见,如今,己成为古董级美食,由于对手艺和蒸煮时间的要求,速食时代的到来,这种由老人挑着担子行走叫卖的古老风俗,己经越来越少见了。多年前的湖北街头曾流传一道逗趣童谣:"顶顶糕,顶顶糕,吃了不长包,小孩蹦老高",顶顶糕追溯历史估计是有几千年了,国内最早文字记载《楚辞》"招魂、大招"两篇文章中,记录最早宫廷筵席菜单中,第八碗:"柜妆密饵,有银锽些",翻译为"密米蒸出蜜糖糕,入口即融有饴糖”。讲的楚国菜谱中记载着―道用米做的糕点,用密米加怡糖蒸制,做法工艺形式与这道糕点大致相同,四川地区也有同类用竹木蒸制的糕点,由于依山带水的缘故,巴楚命运自古都是紧靠一起的,饮食其实也不例外,但制法工艺上还是略微有不同,四川蒸糕加入猪油、盐等调料,竹格蒸熟而不顶出;湖北顶顶糕,将码在竹筒里的米粉、糖粉、桂花等蒸熟后,用两个道具互相配合,一个把另一个道具里的糕团顶出来,故得名"顶顶糕",属于独有的湖北特色,蒸熟顶出来的糕点成品形如蘑菇。

猜你喜欢
美食节服务区高速公路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校园美食节
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班里的美食节
爱无国界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