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2020-06-17 05:48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茂名525200
北方药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双相

陈 清(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茂名 525200)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情感异常高涨或者低落,同时兼有抑郁及躁狂两种状态,并呈现间歇交替性反复发作,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安焦躁、精力不足、无助感、睡眠变化及社交退缩等,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残、自杀行为,带来较大损伤[1]。它临床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但种类较为繁多,如何选择至关重要,以阿米替林较为常见,虽然能够减轻抑郁、躁狂情绪,但效果不甚理想,服用后极易引发较多不良反应。临床开展多次研究发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改善不良情绪,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身心安全[2]。我院进行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纳入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遵照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各60例。A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 23~68岁,平均年龄(48.71±1.20)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34±1.07)年。B组男性30例,女性 30例;年龄 25~68岁,平均年龄(49.02±1.16)岁;病程 5个月~5年,平均病程(2.29±1.11)年。两组基础信息相比无差别(P>0.05)。入选标准:①了解实验内容,并签订知情书;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③资料齐全,顺利完成研究。剔除标准:①检查结果显示肾功能异常、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严重并发症;②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A组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灵北(北京)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66,5 mg],初始剂量为20 mg/次,1次/d,随后可根据病情变化及身体状况调整剂量,维持剂量为20 mg/d。B组采取阿米替林(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3020561,25 mg),25 mg/次,2~3 次/d,随后可根据病情变化及耐受调整剂量为150~250 mg/次,3次/d,每日最高剂量不得超过300 mg/d。两组持续服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失眠、口干、便秘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躁狂(BPMS)、抑郁(HAMD)、生活质量评分(SF-36),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BPMS评分:总分≤5分无明显躁狂现象,6~10分可能存在躁狂症状,11~22分患有躁狂症状,>22分躁狂症状严重。

HAMD评分:总分<8分正常,8~2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20~35分患有抑郁症,>35分严重抑郁症。

SF-36评分:主要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认识能力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PMS、HAMD评分:治疗前两组的BPMS、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A组各评分均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BPMS、HAMD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BPMS、HAMD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B P M S H A M 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6 0)B 组(n=6 0)t P 2 4.1 5±6.2 3 2 3.8 0±6.1 7 0.3 0 9 0.7 5 8 6.3 4±2.0 1*1 2.5 8±3.8 2*1 1.1 9 8 0.0 0 0 3 2.6 4±8.4 7 3 3.0 5±8.3 5 0.2 6 7 0.7 9 0 7.0 1±2.2 3*1 2.5 9±4.0 9*9.2 7 8 0.0 0 0

2.2 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B组的18.33%(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SF-36评分: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A组各评分均高于B组(P<0.05)。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SF-36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SF-36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n=6 0)B组(n=6 0)t P 6 3.4 8±5.1 5 6 2.8 8±5.0 3 0.6 4 6 0.5 2 0 9 0.1 4±3.7 2*8 2.3 6±4.4 0*1 0.4 5 9 0.0 0 0 6 0.1 7±6.4 7 6 1.8 7±6.5 2 1.4 3 4 0.1 5 4 9 1.3 5±3.4 7*8 4.5 8±5.2 6*8.3 2 2 0.0 0 0 6 5.8 8±7.0 3 6 6.0 4±7.1 5 0.1 2 4 0.9 0 2 9 2.1 1±2.4 5*8 5.6 0±3.6 8*1 1.4 0 6 0.0 0 0 5 7.6 6±8.4 5 5 8.1 6±8.3 9 0.3 2 5 0.7 4 6 8 8.1 5±3.4 7*8 0.1 4±4.7 8*1 0.5 0 4 0.0 0 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逐年升高,但病因尚不确定,可能与心理社会、生物学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加上疾病复杂、病程较长等特点,明显增加治疗难度。若早期无法选择有效治疗方案,随着疾病持续进展,明显增加自残或者自杀等危险行为发生的风险,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3]。

既往多采取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其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够有效防止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再摄取,同时具备较强的抗胆碱、镇静效果,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治疗后副作用较大,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提升痛苦,延长治疗时长[4]。随后临床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临床发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效果更好,促进抑郁、躁狂心态减轻,改善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5]。本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BPMS、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A组各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B组的18.33%(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A组各评分均高于B组(P<0.05),提示A组治疗后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BPMS、HAMD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心安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属于西酞普兰的单-S-对映体,抗抑郁效果明显,能够避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进行再摄取,有助于改善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能力。服药后吸收较为完全,并不受食物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避免低血压产生,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促进病情稳定。

综上所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减轻抑郁、躁狂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双相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改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神奇的“艾司”
双相型障碍概述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