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

2020-06-17 05:48梁锦裕黄国文姜友斌张天灵姚春花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深圳518117
北方药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醒脑乙组甲组

梁锦裕 黄国文 姜友斌 张天灵 姚春花(深圳市龙岗区第六人民医院 深圳 518117)

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中出现几率较高,对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如得不到及时可靠的治疗会导致死亡。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急性脑出血患者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往的急性脑出血治疗手段难以满足需求,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对急性脑出血治疗手段的研究及创新迫在眉睫。现阶段,临床上多是采用降低颅内压及血压控制等手段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痛苦,促进了康复。醒脑静注射液成分为麝香、郁金、冰片、栀子,在脑出血及外伤性头痛等疾病治疗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次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进行系统性评价,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甲组及乙组,每组40例。甲组男性23例,女性 17例;年龄 54~77 岁,平均年龄(67.5±3.6)岁;脑干出血6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17例、基底节出血6例。乙组男性 25例,女性 15例;年龄 53~77岁,平均年龄(67.4±3.7)岁;脑干出血5例、丘脑出血12例、小脑出血16例、基底节出血7例。两组性别比例及年龄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确诊患有脑出血;能够配合实验。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①神经系统疾病;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③脑肝出血;④脑疝以及多发性脑血肿[1]。

1.2 治疗方法:甲组实施常规治疗,乙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在甲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积极开展呼吸道管理,并对饮食及休息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保证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进而实现对脑出血的控制,减少脑出血的影响,缓解痛苦,促进康复。在乙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实施常规治疗,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向体内注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0.9%)及醒脑静注射液(20 mL)。另外,医护人员应注意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的意义,以赢得信任和支持,为医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降低医护工作的难度,确保医护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坚持进行2周治疗[2]。

1.3 判断标准:统计和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效果较好(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一般(生理指标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及效果较差(生理指标异常,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三种情况。效果较好及效果一般比重为治疗总有效率[3]。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量化,并计算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作为判断标准开展本次评价[3]。

1.4 统计学方法: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乙组治疗效果好,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甲乙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36.7±2.1)分及(36.5±2.4)分,治疗后甲乙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31.1±2.9)分及(28.6±2.3)分,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P<0.05),且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相比甲组,乙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7.50%,乙组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5.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多发于脑血管畸形人群、高血压患者及中老年人群,具有明显的发病特征。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民众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使得我国急性脑出血发病率急剧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5]。在患有急性脑出血后会表现出昏迷、呕吐及头疼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而且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在治疗后会有较大的几率出现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会对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加重经济负担。醒脑静注射液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及避免脑疝出现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康复,优化了治疗效果[6]。选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意在对急性脑出血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帮助。在本次评价中,医护人员仅对甲组实施常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并对饮食及休息进行严格的管控,而在乙组治疗中,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宣讲,消除负面情绪,提高顺应性,以减少氧自由基,消除水肿,加快康复[7]。结果显示,相比甲组,乙组治疗效果较好,甲组15例治疗效果较好,18例治疗效果一般,7例治疗效果较差,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乙组18例治疗效果较好,20例治疗效果一般,2例治疗效果较差,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甲乙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36.7±2.1)分及(36.5±2.4)分,治疗后甲乙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31.1±2.9)分及(28.6±2.3)分,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P<0.05),且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相比甲组,乙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7.50%,乙组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5.00%,两组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相比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更好[8]。

本次系统性评价表明,醒脑静注射液在促进急性脑出血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醒脑乙组甲组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苦瓜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漫画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