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瓜达尼尼小提琴定居中国(二)

2020-06-18 02:30
乐器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琴漆面达尼

(接上期)

瓜达尼尼的米兰艺术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的实力足以使他与制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们展开竞争,而他们的杰作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于顶级弦乐器的概念。当我们越是深入的研究瓜达尼尼的生平和他制琴风格的变化之时,这位制琴大师在传统制琴历史上的地位就越是复杂。

瓜达尼尼,或人们常说的“G.B”,被认为是18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制琴师。在瓜达尼尼早期使用的标签上,他声称自己是父亲洛伦佐的学生,但很少有证据表明洛伦佐也是一位制琴师。但不管瓜达尼尼受到过怎样的训练,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决定了他可以制作出最高品质的提琴。如果我们将他的作品成果与当时(或今天)其他自学成才的制琴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很难不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面对这个确凿的事实,我们必须承认瓜达尼尼的天赋之高无法估量。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制琴艺术领域不仅有阿马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纳里琴型,也有典型的瓜达尼尼琴型。而这一琴型正是形成于瓜达尼尼的米兰时期。

G.B瓜达尼尼1758年米兰小提琴(侧板轮廓)

人们普遍认为,瓜达尼尼的作品仅次于伟大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朱塞佩·瓜纳里·德尔·耶稣。然而,我们有必要扪心自问,瓜达尼尼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里,换句话说,是什么促使我们对瓜达尼尼产生了如此之高的评价,远远高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制琴家。显然,瓜达尼尼作品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对工艺细腻的苛求。因为仅在工艺上,当时的许多其他制琴家也非常高超。所以,瓜达尼尼最让人惊叹的一点是,他清楚地洞察了什么样的弦乐器才是音乐家眼中最理想的乐器!

G.B瓜达尼尼1751年小提琴,喻基金会藏

1749年,瓜达尼尼来到米兰生活。此后的10年间,是经典的瓜达尼尼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米兰,瓜达尼尼的提琴外观变得惊艳无比。他开始使用十分优质的木材和通透的橘红色漆。这期间,他设计出了特有的椭圆型音孔尤为引人注目。从米兰的第一年起,瓜达尼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小提琴外形和制作工艺细节上,比如音孔的定位和琴板弧度的改变,这可以保证他的小提琴被音乐家使用时发出最精准、最理想的音色,并且可以不断完善。在瓜达尼尼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如果没有进行不断的实验,这个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

瓜达尼尼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仔细研究了小提琴的每个细节。他的一些最具魅力、音色最令人满意的小提琴都是从米兰时期开始制作的。这一时期的琴板弧度比较低。选用的木材质量大多比皮亚琴察时期更好。他使用色彩强烈的红色和橙红色漆,并刷涂于反光效果极好的底漆之上。镶线的宽度比皮亚琴察时期要稍窄一些,白色部分显得比较宽。琴角也更宽更平,槽面更舒缓。琴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琴头的喉部变得更深邃,弦轴箱变得更窄。相比于皮亚琴察时期线条笔直的弦轴箱,米兰时期变得像一个“三角形”,显得更为小巧。雕刻中因为使用了比较扁平的锉刀而留下许多痕迹,这种做法略不同于克莱蒙纳制琴师。有些旋首的眼也比皮亚琴察时期的更大,用于定位的刺针痕迹更深更明显。从正面观察,旋首的第二圈相比于琴头外廓,位置变得低了许多。旋首每一圈的凹槽也被挖得更深,带有瓜奈里家族晚期的风格(如威尔顿勋爵)。“眼”的形状变得更长,也更平,并且像以往一样,倾向于向前和向上倾斜。

G.B瓜达尼尼1751年小提琴(琴头侧面、正面)

瓜达尼尼在米兰时期制作的F孔,其棱角鲜明,下两翼有并不明显的凹槽。下方的孔洞很大,通常呈椭圆形,这也是瓜达尼尼小提琴的经典外观。音孔的定位开口逐渐转变为更传统的样式。瓜达尼尼米兰时期的作品标签格式统一,都写着同样的文字:“Joannes Baptifta Guadagnini Placentinus fecit Mediolani…”。这些标签上也有皮亚琴察后期的GBG/P印章。此外,对于瓜达尼尼的油漆为何在米兰时期如此美观,化学家布里吉特·布兰德梅尔(Brigitte Brandmair)从全新视角做出了专题研究。他在显微镜下对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的“截面”进行了可见光和紫外线光的观察。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微量分析、活性染料和气相色谱进行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破坏性热解、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晶体学等分析方法得出了如下结论:有色漆面的成分,是一种包含了二萜针叶树脂和干性油的漆面(反光效果极佳)。这种有色漆面的成分与一些瓜奈里家族所制的提琴漆面样本非常相似。漆面样本均为单涂层。在截面木细胞中,在荧光下可见发白色或黄色的填充物(具有反光效果),还有一些是有色漆面的填充。提琴原本的木质表面首先被打磨,然后在表层上有1~2层的漆面。这些表层很薄,有规律,与原木质表层之间有清晰的界限。此外,X射线光谱分析(XRF)指出,漆面中含有钾、钙、铁、铜、锌和砷元素。其中,铁和砷元素的主要用途与漆面染色相关。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截面1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截面2

瓜达尼尼米兰时期漆面样本截面3

瓜达尼尼艺术生涯的四个时期

在经过大量文献与实例的研究后,笔者做出了对于瓜达尼尼人生经历的阐述。这其中包括了琐碎资料的整理以及经典文献中原文的转述。希望读者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瓜达尼尼,一位真实、可敬的艺术大师的一生。

皮亚琴察:初露锋芒

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Giovanni Battista Guadagnini)于1711年6月23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村庄比列纽(Bilegno)。是洛伦佐(Lorenzo Guadagnini,1685~1746)和多梅尼卡·斯卡拉尼(Domenica Scarani)的长子。可能因为他生日的第二天便是天主教圣徒圣乔瓦尼·巴蒂斯塔的礼拜节,所以他被取名为乔瓦尼·巴蒂斯塔。另据记载,洛伦佐在1710年至1716年间将本来的“瓜尼尼(Guagnini)”姓氏改成了“瓜达尼尼(Guadagnini)”。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瓜达尼尼的小提琴制作工艺承袭于他的父亲。然而,在最近20年的深入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们对瓜达尼尼家族的历史追根溯源,发现洛伦佐是否真的是一位制琴师,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情。

瓜达尼尼在27岁之前的经历模糊不清,他的青年时期也并没有提琴传世。所以,如果他在这一时期从事的是提琴制作,那便很可能是作为一名普通制琴学徒为他人工作。而更合理的猜测是,青年瓜达尼尼因为经常随家人一起搬迁,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短期工作。瓜达尼尼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并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有证可考的记录是在1738年初,从Borgonovo Val Tidone教区牧师那里获得洗礼证书之后,乔瓦尼·巴蒂斯塔·瓜达尼尼搬到了离那里最近的城市皮亚琴察(Piacenza)。

在皮亚琴察,瓜达尼尼找到了工作,并安定下来。有资料显示,在1742年,瓜达尼尼成为了木工协会的会员。因为加入木工协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四年的学徒经历,而在一个制琴师的木工店里当学徒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但没有明确证据能证明这个时期的皮亚琴察有能够传授小提琴制造技艺的制琴大师)。值得一提的是,瓜达尼尼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约诞生于1740年左右(29岁)——单纯从时间顺序来看,瓜达尼尼很有可能是刚到了这座城市时就开始了学徒生涯,而他开始出产乐器的时间与学徒身份相吻合。

如果说瓜达尼尼一开始就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小提琴,那必定是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和研究各种高品质的乐器,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探索精神,从这些乐器中获得制作灵感。事实上,尽管关于瓜达尼尼青年时期的信息很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与皮亚琴察当地的音乐家们往来密切。这其中包括Opici家族、Vicini家族、小提琴家兼制琴师的朱塞佩·纳多蒂(Giuseppe Nadotti),以及Zenzalari家族。然而,瓜达尼尼早期的最大支持者们是来自皮亚琴察的著名音乐家,保罗·法拉利(Paolo Ferrari)和卡洛·法拉利(Carlo Ferrari)。法拉利兄弟分别是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他们对瓜达尼尼的影响远超常人,在瓜达尼尼的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其终身之友。瓜达尼尼在皮亚琴察期间,以及后来在米兰和帕尔马的几年里,制作了许多形制偏小的大提琴。很可能是由于瓜达尼尼受到了某位音乐家的启发,然后与他一同进行了测试。鉴于他与卡洛·法拉利的深厚友谊,卡洛似乎是这个角色的理想人选。各种资料表明,在皮亚琴察,瓜达格尼尼的职业生涯进展得令人满意:他制作了大量的乐器,使用木材和漆的品质也越来越好。在18世纪40年代中期,西班牙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打乱了皮亚琴察平稳的政治局势与经济生活。1749年春天,在年度教会人口普查中,表明了瓜达尼尼家族的成员众多,包括瓜达尼尼的妻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瓜达尼尼的两个妹妹。要养活七口人,对一个来自外地的制琴师来说,无论他有多熟练、多勤劳,在经济上可能都是相当大的负担。1749年9月,瓜达尼尼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女搬到了米兰;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他的其他亲属则留在了皮亚琴察。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是什么让瓜达尼尼做出了这个彻底改变他生活的重要决定。或许是因为瓜达尼尼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应对新的挑战,获得更多的客户,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或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瓜达尼尼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G.B瓜达尼尼1742年小提琴(皮亚琴察时期)

对于瓜达尼尼在皮亚琴察时期的艺术风格,我们应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琴角轮廓相对来说显得比较尖锐。镶线相对较宽,黑色部分颜色坚实,这可能是因为在皮亚琴察时期,瓜达尼尼使用了乌木,而不是其他染黑的木材。上下音孔呈现圆形,并向椭圆形发展(当然,这时他的个人风格还未完全显露)。F孔下翼是平的,没有沟槽。这一时期的另一特色是两根木钉被放置在靠近镶线的地方,即靠近背板中线的顶部和底部。旋首雕刻得相当深,棱边较宽。旋首眼上也带有使用模板后所留下的“经典针痕”:这些痕迹在瓜达尼尼的全部作品中都可见到(尽管并不总是清晰的)。琴漆的质量非常好,无论是密度还是美丽的红色都让人联想起某些迷人的威尼斯色漆。大约在1744~1745年左右,瓜达尼尼稍微改变了漆的颜色,开始使用偏橙色的色调。因为音色绝佳,瓜达尼尼的琴从事业伊始即受到当时著名演奏家的追捧。

米兰:朝气蓬勃

相对于皮亚琴察这个小地方,米兰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居住在此的贵族和中产阶级,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对艺术的兴趣结合起来。在萨马蒂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等一批有着超凡号召力人物的引导下,音乐界非常活跃而且接受度极高(萨马蒂尼是这一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尤其致力于器乐创作)。显而易见,对于瓜达尼尼来说,米兰比皮亚琴察更具吸引力。而这次搬迁也得到了瓜达尼尼的好友卡洛·法拉利的热情支持。同时卡洛也成为了瓜达尼尼的商业代理人。多年来,卡洛一直在米兰表演独奏,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从他高昂的出场费中便可得到证实,而与法拉利的合作,确实是瓜达尼尼最好的选择。同样,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米兰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18世纪上半叶,格兰奇诺家族(Grancino)和泰斯多勒家族(Testore)的作坊或是停产、或是衰退。而其他本地制琴师的水平都不高,传统技法近乎失传。因此,瓜达尼尼到米兰的那一年(1749年),另一位来自皮埃蒙特(Piedmont)的杰出制琴师卡洛·费迪南多·兰多菲(Carlo Ferdinando Landolfi)也搬到了那里,这些都并非巧合。

G.B瓜达尼尼住在离米兰中心教堂不远的地方

瓜达尼尼在米兰生活了近十年(1749年至1758年)。在这一时期里他努力的工作,非常多产,制作了大量精妙绝伦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他使用精心挑选的木材和优质的漆,他非常注重外观美感和音色品质的统一。服务于高端市场和富有的客户。相对于在皮亚琴察的岁月,此时瓜达尼尼的风格更加成熟,他的乐器也传达了强烈的艺术个性。

瓜达尼尼在米兰的十年时间是制琴师精力体力都处于最佳状态的十年(从38岁到48岁),也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其中制作的小提琴数量约占其一生总量的三分之一。他共制作了大约近百件提琴,目前存世的约有83把小提琴(1749年约3把、1750年约14把、1751年约6把、1752年约6把、1753年约12把、1754年约9把、1755年约13把、1756年约1把、1757年约8把、1758年约11把),1757年制作的约1把中提琴和约5把大提琴,分别制作于1752年、1754年、1755年、1757年以及1758年。这些乐器足以媲美甚至超越了同时期克雷蒙纳制琴家的作品。

(待 续)

猜你喜欢
制琴漆面达尼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黑镜
让全家人共享Hi-Fi音质 DALI(达尼)OBERON C系列
达尼举行经销商答谢会暨庆祝中丹建交70周年
汽车车身漆面缺陷的识别与处理
聆听H-F音乐,现在变得更简单 DALI(达尼)RUBICON 6 C/Sound Hub
达尼PHANTOM E系列 打造真正的定制级家庭影院
2014款大众帕萨特车漆面氧化严重
听懂木头的声音
怎样使爱车保持漆面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