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2020-06-19 10:37
中国食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脱氢酶灌胃糖原

刘 楠

(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教研部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ad)其内所含营养较高,味道非常鲜美,具备较好的滋阴、补血、清凉解毒的作用且能够食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将红菇入药,例如变绿红菇能够发挥散内热、明目、泻肝火的效果[1];而革质红菇、全绿红菇具备抗风湿的临床作用;一些红菇因为具备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以用于抗感染治疗[2]。

野生红菇的发生和植物群落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并且往往生长区域是针叶林、阔叶林及混交林,但一些红菇只会在特定树木林区生长[3]。比如,福建闽北松林区域会生长烟色红菇,而落叶林及混交林区域往往会生长红色红菇。大部分的红菇能够和其他植物共生,例如鳞盖红菇能够和冷杉、松、栗、云杉、黄杉、桦、椎、鹅耳枷等形成共生关系[4]。红菇是一种典型的外生根菌,其分布及生长情况可以体现宿主种类、基质土壤营养情况、温度、pH、水分等,这些都会对其生长及分布产生极大的影响[5]。通常来说,温带冷灰壤、红壤、山地红棕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而若是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水性及透气性,生长红菇的几率相对较高[6]。红菇生长需要偏酸性的环境,pH以4.2~6.5为宜,红菇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5℃~27℃,而适宜湿度范围是80%~100%,土壤含水量也应超过40%[7]。借助不同技术获得红菇子实体干品的提取液,分析红菇子提取液的抗疲劳效果。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雄性昆明小鼠,购于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4周龄,重量为19.5 g~20.0 g。红菇子实体干品,采自容县浪水乡的山岭上,红菇喜欢长在树根下。

1.2 关键试剂及仪器

1.2.1 试剂

葱酮、CHCl3、浓H2SO4、乙酸、75%乙醇、柠檬酸三钠、SOD试剂,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上述试剂的等级均为分析纯。

1.2.2 仪器及器具

小鼠游泳水池(50 cm×50 cm×40 cm)、电磁炉、电子天平(型号YP 102 N),购自上海精密科学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型号是FW 100型,购自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石英秒表、加样器、玻璃组织匀浆器、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型号为HH-S2型双孔,购自江苏金坛市医疗仪器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借用玉林第二人民医院)、全自动细胞分析仪、L420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购自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抗凝管(借用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厂。

1.3 试验小鼠分组与处理

以适应性培养的方式培养40只昆明小鼠,培养时间为1周,如此能够让小鼠在试验环境中适应下来。动物房中进行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湿度及室温分别控制是43%~67%、16℃~23℃,并且根据自然规律进行照明时间的控制。在第6天把昆明雄性小鼠放在水池内,并且在小鼠的尾部绑上重量为小鼠重量5%的锡纸,让小鼠进行游泳运动,水池深度为40 cm,水温范围(25±1)℃,将游泳时长低于300 s的小鼠排除,最终结果显示4只小鼠的游泳时长低于300 s,将剩下36只小鼠分成对照组(12只)、高剂量组(12只)、低剂量组(12只)[8]。对照组采用0.5 mL蒸馏水灌胃处理,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0.5 mL相应浓度提取液的灌胃处理。灌胃频次是1次/d,灌胃时间是早上9∶00~10∶00,以常规饲料让小鼠自由进食,并且换水频次为2 d换水1次。

1.4 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制备(水浴浸提法)

在80℃环境下进行菇体的烘干粉碎,并且根据料液比1∶20的方式,在90℃环境下进行4 h的水浴处理,以4 000 r·min-1进行15 min的离心处理,之后以提取液中的上清液进行后续操作,以水浴蒸发方式完成浓缩处理,并因此获得对应浓度的红菇子实体提取液(100 mg·kg-1、200 mg·kg-1)。

1.5 负重游泳力竭时间

对小鼠采取21 d灌胃处理,在第21天灌胃0.5 h后,每组选择小鼠6只,都依照小鼠重量的5%进行荷重处理,旨在将小鼠放置在25℃~27℃的水池中,让小鼠进行游泳运动,1个水池中同时游泳小鼠为4只。分析小鼠各自游泳的具体情况,将小鼠由入水到力竭,10 s内小鼠不浮出水池表面的时长详细记录下来,这段时间就是游泳力竭的实际时长[9]。

1.6 对运动后小鼠外周血象及血清内乳酸脱氢酶等参数的影响试验

在第21天灌胃处理0.5 h后,每组选择6只小鼠,将小鼠放置在30℃的水池内,并且让小鼠进行90 s的游泳运动。若是小鼠力竭,就可以将小白鼠眼球拔出并且进行眼部血液的采集,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全血存储到收集管中,并且以离心的方式获得血清,针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考虑到研究数据应该具备可比性,并且为了降低系统误差,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乳酸脱氢酶含量水平进行检测,详细记录相关指标值,并且展开t检验。

1.7 肝糖原含量的测量

在第21天灌胃处理0.5 h后,每组选择6只小鼠,将水池温度控制在30℃,让小鼠进行90 s的游泳运动后进行眼球拔除,然后血液采集,以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解剖操作,得到肝脏,以生理盐水对肝脏进行漂洗处理,并用滤纸将肝脏上的水分吸干。以万分之一天平进行肝脏的称量,精密称定1 g,并且添加TCA5%的三氯乙酸8 mL,利用玻璃组织匀浆器完成捣碎处理,随后采取3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以葱酮法针对肝糖原水平进行检测[10]。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提取液对试验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长的影响

小鼠接受不同剂量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灌胃处理后,红菇提取液对小鼠负重游泳至力竭死亡时间的影响见表1。

表1 红菇提取液对小鼠负重游泳至力竭死亡时间的影响Tab.1 Effect of Russula vinosa extract on the death time of mice from weight-bearing swimming to exhaustion

如表1所示,当低剂量组体重控制在25.34 g~34.76 g时,至小鼠游泳力竭的时间是164.21 min~213.34 min,当高剂量组体重控制在29.68 g~35.90 g时,至小鼠游泳力竭的时间是142.82 min~192.23 min,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都出现负重游泳时长显著提升的结果,而低剂量组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11]。

2.2 提取液对试验小鼠乳酸脱氢酶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小鼠接受不同剂量红菇提取液灌胃处理后,其乳酸脱氢酶及肝糖原含量水平见表2。

如表2所示,红菇提取液可使小鼠肝糖原水平得到提升,而高剂量组和对照组肝糖原含量间的差异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的小鼠乳酸脱氢酶水平都明显升高(P<0.05)。

表2 提取液对试验小鼠乳酸脱氢酶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Tab.2 Effect of extract on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liver glycogen content in mice

3 结论

疲劳的机制非常复杂,通常是指机体生理上的功能不能始终维持在特定水平或是程度,并因此使得运动强度受到限制,生理上及心理上产生疲倦的状态,工作能力及效率也因此显著降低[12]。疲劳形成的关键性原因包括能源消耗、代谢堆积[13]。

运动耐力的强化能够显著反映抗疲劳能力的提升,游泳时长能够体现动物运动疲劳的实际情况。在红菇水提液对小鼠游泳时长的实际影响试验中,低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长显著延长(P<0.05),明显优于对照,但高剂量组小组的游泳时长并无明显延长(P>0.05)。

红菇不仅是中国天然药物及中草药领域中的关键物种,也是现今分析及研制抗癌药剂的关键种[14]。红菇具备抗癌作用,并且其中含有的菌多糖与蛋白多糖,能够对抗体水平产生干预,并因此使得免疫功能得到提升[15]。

糖原含量会对运动能力产生极大影响,高剂量、低剂量组肝糖原水平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就表示红菇水提液可以由提升能量物质含量的方式,使得机体获得足够的能量,并因此发挥抗疲劳的效果。

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是仅借助氧化的方式,能量供应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无氧条件下,肌肉通过糖原酵解的方式不但能够获得能量,还能够形成乳酸,而乳酸在肌肉内若是大量堆积,就极为容易形成疲劳感,乳酸脱氢酶对乳酸代谢非常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糖原无氧代谢通道[16]。所以能够借助乳酸脱氢酶对抗疲劳功能性食物进行评估。肌肉内的乳酸若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血液中去,并且导致血乳酸水平提升,如此肌乳酸和血乳酸水平处于平衡状态[17]。这个步骤共进行5 s~15 s的时间,而相对于对照组而言,高、低剂量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这就表示红菇水提液可以对肌乳酸的形成发挥抑制效果,进而缓解疲劳。

针对连续性灌胃小鼠的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浮水时长、肝糖原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后可知,红菇水提液能够使得小鼠疲劳得到缓解,具备抗疲劳效果。

猜你喜欢
脱氢酶灌胃糖原
柴苓舒肝丸对CUMS模型大鼠的影响*
同源盒基因2在大鼠慢性肾衰竭致血管钙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小鼠最大灌胃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