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与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2020-06-19 08:52刘墨周永斌
山西农经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艺术设计美丽乡村

刘墨 周永斌

摘 要:我国辽西地区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显著,尤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为主,辐射多个县、乡(镇)、村,土地复垦的现实十分严峻。农村的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个方面。以辽宁省沈阳市前辛台村的生态修复为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乡村的规划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振兴辽西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景观重塑;环境艺术设计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1-0001-09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2.29;X321        文献标志码:A

1  对象与方法

1.1  规划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与2018年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要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

(3)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强调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并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4)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论述中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2018年4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表示将通过“五推进一加强”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确定实施“三步走”目标,达成脱贫致富、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生态环境更加完善和发展的目标,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并从5大方面构建有机整体,即产业兴旺、生態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人才支撑,开拓投融资渠道[2]。

1.1.2  微观背景

前辛台村作为农业主导型乡村,在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中需要一个集乡村农业产业园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示范产业区,使前辛台村在该地区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实现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树立新样板,为培养新型农民,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拓展农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打造新基地[2]。

1.2  规划意义

在积极的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背景下,顺应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潮流,结合前辛台村草莓、油桃等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加快前辛台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把前辛台村打造成为现代休闲型旅游农业观光示范村。

2  原则与依据

2.1  相关政策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8〕1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

(3)《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发〔2009〕3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5)沈阳市农经委沈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沈阳市创建休闲农业特色村实施方案的通知(沈农经发〔2017〕80号)。

2.2  相关规划

①《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②《2017年沈阳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沈农经发〔2017〕27号)。③《沈阳市创建休闲农业特色村实施方案》(2017年5月)。

2.3  数据来源统计资料与调查资料

(1)辽宁统计年鉴。

(2)前辛台村统计年鉴。

(3)相关部门统计资料。

(4)实地勘测调查数据。

2.4  规划范围

2.4.1  核心区

核心区位于前辛台村东南部,以草莓农业产业园和儿童科普基地为核心,作为现代循环农业旅游区的重点规划范围,总占地面积8.6 hm2,其中草莓产业园占地面积4.67 hm2,儿童科普基地占地面积3.33 hm2。

2.4.2  发展区

沿四环路南侧、蒲河北侧的中间地带为核心发展地带,是前辛台村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的综合范围区。连片面积近66.67 hm2,包括7个农业产业基地、1个亲子采摘园、1个苗圃、1个田园风光农家院、4个观光型旅游小岛(以峦翠岛最大)、1个村屯文化广场,并涵盖前辛台村民种植大棚550余栋(户均1.5个大棚)及蒲河沿岸总长为1 050 m的滨水带[3]。

2.4.3  辐射区

前辛台村发展区以外的区域为辐射区,含3个村民组305户村民,耕地面积240 hm2,村屯面积30 hm2,鱼塘面积4.33 hm2,为前辛台村的旅游观光提供了良好条件。

2.5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

3  方案

3.1  农业发展方向分析及产业园建设SWOT分析

3.1.1  自然状况

前辛台村位于北纬41°48′11.75″、东经123°25′31.18″,处于北温带亚洲季风区北缘,属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集中、日照丰富、温差较大、冬季漫长、降雪较少;全年平均气温6.8~8.0 ℃,农耕期≥7.0 ℃,积温平均为3 281 ℃,日照时数平均为2 372.5 h,无霜期为155~180 d,年降水量平均为721.9 mm,作物熟期1年一熟。

由于受生物气候和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土壤以棕壤、草甸土及水稻土为主,土壤酸碱度适中,pH值为中性-微酸性6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区域内植被以野生杂草、中温林木和农作物为主,主要有松、柏、银杏、柳、椿、柿、芦苇,以及草莓、油桃、葡萄、西红柿、小浆果、油菜、玉米、向日葵、蔬菜瓜果等作物,该村处于蒲河上游,中间贯穿东西走向的四环线,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4]。

3.1.2  社会经济

前辛台村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与马三家街道交会处,新蔡线、四环线从村中穿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区域位置良好,距离沈阳市中心20 km,村屯外有沈彰高速、京沈高铁环绕,据大美蒲河景观带仅有0.5 km,交通便利,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如图1所示。

村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村屯内现有柏油路面5 500 m,田间作业路柏油路10.4 km。全村耕地面积为240 hm2,村屯面积为30 hm2。其中温室大棚为66.67 hm2,冷棚为33.33 hm2,陆地经济作物为33.33 hm2。前辛台共有村民305户1 038人,其中中共党员37人。

前辛台村农业资源丰富,村内草莓、油桃、西红柿、迷你彩色柿子、小浆果、葡萄、西瓜、甜瓜等种植已初具规模。建成农业产业基地大棚470个,成立沈阳市强丰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武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建造高标准温室团队合作建成18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约0.52 hm2,生产面积0.2 hm2,宽10 m,长200 m。

前辛台村不但与丹东久久草莓公司合作,新建占地9.33 hm2“香御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而且与“地利公司”成为果蔬供销合作伙伴,增建物流集散中心,实现了农超对接。同时与“京东”网售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多渠道销售。在科技支撑上,前辛台村拥有沈阳市农民科技培训基地1个。

前辛台村以特色果蔬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拥有标准化田园风光农家院1个,高科技磁化水绿色采摘园1个,农耕文化体验馆1个,景观仿古公厕1个。被评为沈阳市十大“特色村”之一、辽宁省生态村、辽宁省十大生态旅游餐饮,荣获2010年沈阳市于洪区年村级组织经济发展贡献奖,曾参加2017年9月的东北亚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辽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七届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

3.1.3  整体发展方向分析

依据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以水、绿为大生态背景,围绕促农增收,以现代科技和设备为支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成生态优美、环境友好,集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特色旅游及民宿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旅游村。

3.1.4  现有农业园主要产业的市场与竞争分析

前辛台村农业产业园区内无污染,以草莓、黑果花楸、桑树、小浆果为主要农作物,草莓种植历史悠久。园区内土壤资源丰富,新建自动化高标准温室,淘汰了无改造价值、设备落后的纯人工操作的老旧大棚,并以每年新建20个高标准大棚速度递增。成立了沈阳市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并请专家教授亲临指导,在4个大棚使用了促早技术,使作物可以提前40 d上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前辛台村产业调整力度加大,将原来以西红柿、蔬菜为主,增加到油桃、葡萄、草莓、迷你彩色柿子、西瓜、甜瓜等10余种。农业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并逐步完善,农户种植技术日趋成熟。

前辛台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改革调整,在品质上优选,彻底由“大众货”向多元化及生产精品方面发展。在村内,形成陈淑华西瓜、宋秀娟草莓、陈国琴葡萄、王涛迷你彩色柿子、王绍莲婆婆丁等特色農产品,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创立江雪草莓品种的“香御草莓”商标,并与地利生鲜公司形成果蔬供销合作伙伴,实现了农超对接。前辛台村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沈阳市农委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沈阳市重点推广项目。农业园区作物品种具体见表1。

3.1.5  现有产业园的SWOT分析

3.1.5.1  优势

(1)环境优势。由于多年的生态保护,无任何工业污染,产业园区内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是沈阳市于洪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品牌优势。前辛台村草莓在辽宁省内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丹东久久草莓公司的指定种苗繁育基地,并设有自己的品牌“香御草莓”商标。

(3)区位优势。新蔡线、四环线从前辛台村穿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区域位置良好,距离沈阳市中心20 km,村屯外有沈彰高速、京沈高铁环绕,据大美蒲河景观带仅有0.5 km。村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村屯内现有柏油路5 500 m,田间作业柏油路10.4 km。交通便利,地缘优势得天独厚,运销成本低。

(4)市场优势。辽宁省及沈阳市所需草莓、果蔬等农产品,不再需要大批量从外地调入,在前辛台村发展农业产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优势。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中心城市,是环渤海以及东北的唯一特大城市,常住人口829.4万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5)文化优势。前辛台村成村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这里曾有一座烽火台由驻军守护,战争结束后,在此居住的村民为纪念几位曾立下战功的将士,分别取他们名字中的1个字组成前辛台,村子因此得名。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有关村落发展历史的墙体连环画,富有浓厚的独特乡土气息,具有巨大的潜在旅游价值。

3.1.5.2  劣势

(1)村民老龄化。由于村子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一部分青少年外出求学,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与妇女,农业经营理念差,文化层次低,缺乏农业科技动力,公益性科技传播体系运转困难,难以有效的传播现代农业知识。

(2)缺乏配套设施。前辛台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配套设施用地只有1%左右,无法增建更多基础生产设施项目。并且在广大的园区内,只建有1个无区别停车场。在水利方面,目前是全村自流体系,无道路给排水系统;在电力方面,全村只有1个100 kW变压器;在桥梁方面,全村只有1座通向峦翠岛的景观人行桥,其他3座小岛无桥梁构建,互不连通,荒无人烟,尚待开发。

(3)资金引入不足。前辛台村目前农业产业基地总投资1 300万元,其中政府各级部门的审批财政拨款尚未落实,村民尚未参与农业企业产业化经营或联合经营,无国内或国际企业参与投资合作。

3.1.5.3  机遇

(1)乡村发展机遇。前辛台村是沈阳市重点生态农业产业示范村,正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乡村的速度迅猛发展。其农业产业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吸引入住及招聘人口越来越多,影响面越来越广,带动力越来越强。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瓜、果、菜及农业休闲旅游的向往和需求会越来越大。

(2)政策机遇。中央、省、市、区政府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投入逐步加大,优惠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前辛台村的草莓产业发展投入多、工作力度大,可以利用国家号召的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促进土地流转,增加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民收入。

(3)休闲旅游农业转型机遇。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前辛台村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溯源,从纯农业村转型成为休闲旅游农业村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3.1.5.4  挑战

(1)劳动力转移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意识的制约,大量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力会逐步转移到城市,而城市中的劳动力又难以及时转移到农村中来。发展中缺乏劳动力及人才支撑,是前辛台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大挑战。

(2)资金引进的挑战。目前前辛台村集资、融资困难,国家有关部门的财政拨款数额有限且尚未落实。投资方单一,缺乏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共同开发;农民尚未参与,积极性不高,且缺乏投资合作意识。这是前辛台村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最大挑战。

(3)市场竞争激烈。在距离较近的地区中,新民地区的草莓农业产业园区的面积及产量更大,虽然在口感、质量、种苗、生态环境及旅游采摘上都逊于前辛台本村草莓,但这对前辛台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4)土地性质的制约。前辛台村可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用地的比例很小,只有1%左右,对进一步开展农业设施建设形成了一定阻碍。这是前辛台村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巨大挑战。

3.1.6  基本结论

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随着农产品生态安全被重视程度日趋加强,生态绿色、精品高端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强。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美丽恬静的乡村风光之旅,亲子采摘、农家院聚会、篝火晚会,对市民尤其是儿童的农业产业科普宣传等前辛台村举办的旅游观光项活动,越来越具有活力,为前辛台村近郊服务型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积蓄了巨大能量。

3.2  规划方案

3.2.1  总体思路

3.2.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为指导,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前辛台村生态文明和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以生态农业的自强、共存、循环3大理念为基础,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环境友好、休闲旅游的农业发展,打造辽宁省沈阳市本地近郊服务型鲜食果蔬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

園区以新蔡线、四环线为轴线,以草莓农业产业园和儿童科普基地为核心,以蒲河北岸为绿色生态景观长廊,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以南部种植园区、北部生态景观区以及东南部的餐饮休闲区、儿童科普基地区为主的4个功能区,并将南部种植区细分为生态草莓基地、黑果花楸基地、油桃种植基地、桑树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瓜果基地等6个主要基地,实现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的一轴一河、重点核心(1116)的发展格局。

3.2.1.2  规划定位

前辛台村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乡和谐的必然条件,是服务城镇、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

前辛台村的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与沈阳市功能定位相契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目标是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

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导向的差异性。传统农业侧重于以生产者为出发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加突出了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和市民消费需求的导向,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这种发展导向连接了城乡,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生产。

(2)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传统农业主要是满足食品需求,体现的是生产、经济功能。而都市型现代农业除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将会日益突出和强化。

(3)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传统农业是封闭循环的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开放循环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要素流动,第一产业必然向第二、三产业延伸,第二、三产业自然反哺第一产业,这种产业互促,恰恰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要想发展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必须发挥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和资本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的关键是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

3.2.1.3  规划战略

根据园区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观光旅游的产业定位,特将其支撑战略分为5个方面。

(1)生态发展战略。在全村贯彻生态理念,发展生态文明,并以生态文明成果推动农业生产,促进自然与人文环境建设。在农业产业园区逐步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生产出健康绿色的蔬菜、草莓、水果、粮食,为把前辛台村打造成为现代休闲型旅游农业观光示范村打下坚实基础。

(2)主体培育战略。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全村先进党员为代表,利用现有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培育以当代大学生、中青年农场主为主体,以普通老年农民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并鼓励、支持他们成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公司制农场、家庭农场,形成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生态化农业经营主体群体。政府鼓励各类新型主体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实现生产、营销、运输、服务等一条龙全方面的联合,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3)品牌营销战略。以解决优质、精品、高端的农产品营销为目标,积极发展品牌营销战略,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专利商标、门户网站,做好形象宣传,打响农业产品及旅游项目的知名度并逐步推向全国及海外,利用各类营销平台进一步打开销路。结合体验经营、关系营销、网络营销、休闲采摘、科普基地、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在全面解决园区产品销售的同时,促进本村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

(4)人才技术引进战略。针对价值含量高、科技先进的农业设备和在生产过程及企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需要专门人才、专家进行亲临指导予以解决。要不断研发新的科技培育、种植项目和开展更多的对外交流、扩展延伸,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资金吸纳战略。向本省乡、县(区)、市及全国各地主动宣传前辛台村的主导优势农业和旅游开发合作项目,提高本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村民参股,招聘专门人才,吸纳更多资金用以投资建设,使该地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项目更加生机蓬勃。

3.2.2  产业选择

3.2.2.1  农业采摘园产业

各农作物产业基地之间针对不同品种作物推出相应项目的亲子采摘园,既具备生产功能,又具备游憩功能和体验功能。采摘体验园会成为整个园区鲜食体验的宣传点和支撑点。前辛台村的草莓、油桃等果蔬质量良好、绿色安全、口感醇厚、产量稳定,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

前辛台村是沈阳市草莓重点产区,草莓生产不仅具有区域优势,更有种植优势,是果蔬产业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目前“香御草莓”已注册商标,是整个园区最重要的产业。

3.2.2.2  餐飲休闲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乡村旅游区内寻找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地方进行休闲、餐饮将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餐饮休闲产业,即前辛台村农家院建设是现代休闲旅游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有机整合的关键点,理应成为园区重点产业。

3.2.2.3  儿童文化科普基地产业

前辛台村历史文化悠久,农业产业在同区域同等级中独具特色,独领风骚。对前来观光的大批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儿童进行本地区历史发展、农业知识和文化普及宣讲,具有深远意义。

3.2.2.4  旅游景点观光产业

前辛台村辽域广阔,自然风光秀美,植物茂盛,农作物种类多,更与蒲河依依环绕,鸟类较多。四环路贯穿整个村庄,将其南北一分为二,交通便利。村屯环境优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无工业污染,主要街道两侧有绿化、美化,并设有田园风光农家院、停车场、草莓采摘园、西红柿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馆等,正筹备拟建大型向日葵花海观赏区和沿河绿色景观长廊带,适宜发展观光旅游产业,具有巨大旅游价值。

3.2.2.5  民宿产业

在观光、休闲、旅游中体验前辛台村乡村农业产业文化的同时,人们还需要休息、恬静的场所,为兴奋、疲劳的身体补充能量和精力。随着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的兴起,其相应的民宿产业也开始发展,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前辛台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3.2.3  规划目标

前辛台村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基地成为沈阳蒲河北岸的乡村生态旅游的一颗明珠,实现了农业经济结构向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同发展。

3.3  具体空间布局规划

3.3.1  前辛台村的总体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旅游要点等因素,决定某个农业产业及休闲旅游景点的具体布局。

(2)以点带面。在一个地区以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强点”带动产业及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然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全面铺开,共同发展。

(3)区域集群。相关支撑类的农业产品应该集中布局,以便在农业种植、产品体验、技术服务、休闲旅游等方面取得集聚效应。

3.3.2  前辛台村的规划布局设计

前辛台村的总体规划布局以四环路为轴线,如图2所示,其农业产业园主要聚集在南部,有采摘园体验区、农家院休闲餐饮区、儿童科普文化产业基地、沿蒲河绿色生态景观滨水区以及4个旅游观光小岛。

3.3.3  前辛台村的规划功能分区

(1)采摘区。以草莓为主,还有油桃、油菜、黑果花楸、彩色迷你西红柿等各种水果,供前来游玩的旅客们采摘。

(2)花卉观赏区。以向日葵、牡丹花为主题的大型花海区。不仅供游人观赏,还可以对外出售。

(3)乡村文化区。儿童科普文化基地与现代农业大棚紧密相联,基地内将张贴各类相关文化素材。其中包括前辛台村乡村文化诠释、养生文化推广、旅游文化宣传、传说故事渲染、书画作品展示等,反映当代文化和古代文化内涵,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气息。

(4)滨水区。蒲河沿岸绿色生态景观长廊以及4个旅游观光小岛,可作为整个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的旅游亮点。对于生态景观的绿化、美化设计,驳岸、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以及景观小品、文化标志物的建设,有较大的发挥空间。由于人类具有天然的亲水性,进一步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远离都市的喧嚣,让心灵找到归宿。

3.4  前辛台村产业项目的建设发展规划

3.4.1  农业采摘园产业基地

(1)目标:使乡村采摘游成为都市休闲娱乐活动的常态,增强采摘园的供应、服务力,并拥有前辛台村当地特色,成为示范性采摘基地。

(2)思路:实时监管各采摘园,定期举行试尝、品评、采摘活动和优质品种及优惠项目的宣传。

(3)项目:举行温室草莓采摘游、油菜采摘节、西红柿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活动。

(4)措施:游客在指定果园或温室大棚内开展名特优新果品的观光采摘游活动;游客可通过游览、采摘、品尝、收获农作物等,体验劳作之艰辛,尽享收获之愉悦。

3.4.2  大型花海观赏园产业基地

(1)目标:向市民展示大面积集中型花海及植物园观光展示区。

(2)思路:提高地区特色植物的知名度,注重宣传和组织活动,例如婚礼举行、生日拍摄等。

(3)项目:大型向日葵花海、牡丹花花海、桑树林。

(4)措施:在果园内举办多种文化节庆活动,如赏花节、摄影书画比赛、猜灯谜、放风筝等,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4.3  儿童文化科普园产业基地

(1)目标:这是一种以科普学习为基调的旅游品种,适合在校学生和以家庭为小团体的出游者,让他们在体验农家采摘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相关文化知识,同时对前辛台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2)思路:在发展初期,以育苗和科技示范为主,后期融入旅游元素。

(3)项目:定期在市内中小学校进行走访、宣传,长期与学校合作,开展中小学生农科实验及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4)措施:利用果树科技示范基地优越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向游客尤其是青年学生展示现代化的栽培管理技术,普及果树知识,使他们了解园艺学发展动态,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5  前辛台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

3.5.1  水利

加快发展以改善农田灌排系统、市政给排水系统节水增效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為核心的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健全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和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5.2  重点工程

(1)农田排灌系统建设工程。前辛台村毗邻蒲河,水利条件较好,但易发生洪涝灾害。加强农田排灌系统建设,形成园区统一的排灌体系,重点疏浚、衬砌园区排管沟渠,对排灌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恢复并提升排灌功能,使园区排灌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工程。前辛台村目前是自流水系统,没有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遇到雷雨大风天气,交通路面易形成积水、洪涝等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对园区主要交通干道、次要干道应建设市政给排水系统,以保证园区联络网发达、交通流畅、路面整洁。

(3)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同步增建节水灌溉设施,大力普及喷灌、滴灌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作用。

(4)河道北侧绿化、美化工程。对蒲河北岸一侧进行沿河绿色生态景观长廊的建设,作为滨水景观区,美化环境发展旅游,营造“水清、天蓝、树绿”的自然乡村田园风光,提高景区的游憩、观赏、亲水、体验功能。

3.5.3  景观构筑物

针对儿童农业科普基地建设长度为20 m的展示园区形象的景观大门,设计成为集现代科技感、基地独有特色于一体,造型上棱角分明,颜色上简洁明快的钢构式休闲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旅游区的景观大门,以展示优秀的企业形象和文化精神。

3.5.4  管理房及接待中心

园区的管理与接待中心位于草莓农业产业基地正南的位置,设计为一层独栋建筑,总占地面积为6 000 m2,建筑面积2 400 m2。

3.5.5  生态型公共厕所

在园区中适宜地点建设生态型公共厕所7座。建立尿粪分离生态厕所,也叫“干式厕所”“堆肥厕所”。这种户厕主要特点有:减量化——只处理必须处理的粪便;无害化——基本无污染环境与危害人体健康的污物排放;资源化——自然能源与粪肥的循环应用,减少化肥的应用量;节约水资源——少用或几乎不用水。设计体现了废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现代科学观念。这种户厕推导粪、尿等排泄物在自然界构成闭路循环的生态卫生观念,是一种先进的户厕建设模式。

生态厕所原理:粪、尿不混合分别收集,尿不要流入贮粪池,粪、尿分别处理、分别利用,是设计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基本要求。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的建筑结构与其他卫生厕所相同,由维护结构(厕屋)、储粪结构和一个粪尿分流的便器组成;可以单修男士小便池,与尿收集器接通。其储粪结构可建在半地面或地面上。只要坚持粪尿分集(分流)、便后加灰,利用干燥或发酵的原理使粪便无害化,就可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完美的粪尿分集式卫生户厕。

3.6  前辛台村的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6.1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主要依据下列文件资料。

(1)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总体规划方案。

(2)工程建设各类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类似工程设计投资资料。

(3)相关设备现行出厂价格及其运杂费。

(4)工程所在地主要材料价格实际资料、工业和民用建筑造价指标、土地征用价格和建设外部条件。

(5)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及其他费用定额指标。

(6)现行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费用清单定额及其他费用清单定额指标。

(7)现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费用清单定额及其他费用清单定额指标。

(8)工程所在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现场情况。

(9)其他同类项目的投资参考费率。

根据规划,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包括生产配套建设投资和农业产业建设投资。其中,生产配套建设投资包括综合服务、民宿点、物流中心和市政道路给排水等建设投资;农业产业投资包括核心区、发展区的建设投资。

3.6.2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整合示范区的土地资源、产业园区,促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示范区发展方式向休闲旅游农业方向转变,可显著提高前辛台村乡村农业休闲旅游的综合生产能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建成后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示范区,将显著促进当地种植业、农产品、休闲旅游、物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先进的农业经济指导理念、现代高科技生产技术和装备、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示范区建设将会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使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由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与农产品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从而全方位增加人民幸福感。通过村庄整治、改造和建设,示范区的农村居民居住与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人们安居乐业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打造美丽乡村。

(3)生态效益。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中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减少乃至消除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在提升了农业产品品质的同时恢复了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相关物种的恢复与繁衍;村庄的整治、改造、建设,使农村居民的交通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也减少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休闲旅游农业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美化了示范区的环境。

3.7  运营管理机制与实施步骤

3.7.1  运营管理机制

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创建“企业带头、集体主导、农民参与、政府服务”的园区创建与运营管理机制。“企业带头”是指以企业为龙头,带头建设发展并完成整个园区的旅游产业规划;“集体主导”是指以村民组、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与各类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完成园区建设;“农民参与”是指农民共同参与园区核心区与发展区的建设,成为园区建设的基础力量;“政府服务”是指县、乡政府积极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与服务,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各类纠纷,协调好各方利益,引导与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运营管理体制,前辛台村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成立管委会。管委会由相关行政村、村民组、合作社与企业代表构成,共同负责园区建设与管理。

(2)成立办公室。办公室由乡政府或行政村抽调相关农经管理人员以及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构成,以服务园区为主,负责各具体事宜。

3.7.2  实施步骤

园区建设分成3大步骤,首先完成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其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再次加强培训与服务,增强园区发展能力。

(1)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核心区和发展区分别完成仓库、接待中心、冷库、停车场、农作物晾晒场以及农机停放场地的一系列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现有经营主体水平。对于采摘、餐饮、民宿等业务,可以依靠现有的新型经营主体来完成。若现有主体经营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培训或引进新的经营主体。完成村民组改造,创建集体性质的新型经营主体。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土地、闲置房入股,创建基于村民小组的集体性质的股份合作企业。通过该企业经营农村中闲置耕地,并充分利用农村中闲置住房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对本地主体培育与招商引资,共同完成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完成园区建设任务。

(3)管理方法。①以服务理念培训示范区各主体。每年进行两次生态农业发展培训与2~3次旅游概念服务培训,将生态意识与旅游服务基本方法传授给各类新型经营主体。②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改善服务水平。从土地登记、政策宣传、项目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强对主体的支持。通过提供完善的公共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园区健康、稳定发展。③创建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在园区统一标准和配备的基础上,壮大品牌建设,所有产品包装、人员服装、宣传板、展示牌、标识等明显位置全部使用“前辛臺村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旅游”字样和商标名称,以合力推出该品牌。同时要求以该品牌名义推出产品的农场主或合作社必须要在包装相应位置签上农场主或合作社社长的姓名、电话、微信、地址,以便对产品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推动新型主体的发展。

3.8  前辛台村规划建设项目的保障措施

3.8.1  组织领导保障

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关于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建设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把前辛台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近郊型服务农业的重要区域。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村领导担任主任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乡村两级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逐层落实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密切配合,协调互动,形成分工合理、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管委会办公室根据客观需要,可以下设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水利和给排水、景区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6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相关建设项目落实和推进。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广泛动员项目区干部和群众理解、支持和投身到示范区的建设中。

3.8.2  政策上的保障

紧抓国家和辽宁省大力支持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发展力度,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支持发展农业旅游,整合现有的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旅游开发等农业项目资金,以及科技、交通、住建、环保等涉农项目建设资金,发挥积聚和引导效应,重点扶持农业配套设施、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品牌塑造和市场流通体系等建设,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并实施优惠财税和信贷政策,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鼓励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农民、科技人员和民营企业参股入股,尤其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的技术服务、产品运销企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激励机制和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吸引各类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休闲旅游农业建设项目进入示范区,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鼓励发展能突出城郊特色的设施高效农业。

3.8.3  技术与服务的保障

围绕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与服务,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产业发展、新品种研制和引进、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重点研究,形成一批支撑示范区建设的专家库和技术成果库。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市内外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参与示范区建设和运营管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技术人才招聘、考评、奖励、晋升、流动用人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服务体制,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实行“一站式”服务。维护园区各类建设和运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协调利益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3.8.4  资金的筹措与投入的保障

充分利用沈阳市城市化程度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实力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投入增长机制,保证示范区公共性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市场化、开放式示范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参与园区建设,调动和激励村组集体、农民个人、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发展休闲旅游农业项目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企业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新技术、新模式。

3.8.5  管理型人才的保障

加快引进和培养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管理、善营销、重宣传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入驻示范区创业,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培育一批休闲旅游农业创业主体。建立并强化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开发、产业合作、科技培训,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休闲旅游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示范区的整体科技水平,促进示范区的科学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和经营专业大户、批发市场和职业农民等休闲旅游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形式,加快农业发展方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和物流产业,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经营大户集中,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加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示范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能适应示范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农业产业工人及旅游服务项目的服务从业人员,为示范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

4  结论与探讨

实现辽西乡村规划项目建设中的景观再生与重塑,将本地区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结合,在当地村落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开敞空间环境重塑,重新改造利用,恢复该地段活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公共设施(活动服务)、一定规模自然生态基底(生态环境)和人文内涵(工业文明)、秉承景观特色(历史痕迹)的多重含义的乡村公共空间。

要想实现辽西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应该按照“生态宜居”这一总体目标,重视和优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前辛台村的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想使其恢复到原生时期的良好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以及一定的人为管护,这就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

前辛台村的环境美化绿化工程设计,涉及到发展旅游、采摘、民宿等项目的诸多相关问题,要进行符合本村特色的艺术设计加工。

本次前辛台村建设项目规划案例中给出的发展对策是打造乡村旅游景点,结合本村的实际特点,开发以草莓采摘为特色引领的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其他辽西地区乡村,在规划建设方案上可以进行比照、借鉴,探索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蔡万涛.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048-22049,22052.

[2]翁伯琦,黄秀声,林代炎,等.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为例[J].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123-1131.

[3]黄诗铿.北京西南五區都市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途径[C]//北京丰台区政协,北京石景山区政协,北京门头沟区政协.第一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216-228.

[4]陈锐.沈阳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6):56.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环境艺术设计美丽乡村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