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2020-06-19 08:09赵冬青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银行信贷问题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鼓励创新创业,目的是促进当前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可能缺乏资金,在实际经营中产生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会选择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同时,一些人为了买车、买房采取了银行贷款的方式。当前信贷人数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的实际风险也持续提升,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如果缺乏法律意识或者责任感,如果创业失败,银行可能难以收回利息和本金。因此,在当前的信贷业务实施中,需要持续完善当前的征信体系,构建有效的还贷和房贷机制,这样可以显著降低信贷业务的风险。本文研究了当前背景下银行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银行信贷;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170-02

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就是信贷业务,不管是在贷中操作环节还是后续的管理环节,乃至实施前的审查环节中,都有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避免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尽可能降低银行自身的损失,提升信贷资产的实际质量。我国和国外进行对比,在信贷管理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当前经济形势也比较严峻,暴露了一些银行的内部管理问题,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一、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需要持续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实际信贷业务中,可能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工作人员,进而争取更多的信贷订单和客户。相关信贷业务人员为了获得更好的业绩,可能放松对于客户的审核和检查。在实际的接洽中,缺乏对于证明信誉度等材料的检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业务的流程,没有遵循完善的信貸流程,跳过了一些关键的步骤。同时,一些缺乏职业素养的信贷工作人员,可能出现违规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信贷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合理

当前的信贷工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银行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一些银行的纵向管理链条比较长,有着比较复杂的人员结构。银行在落实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可能在制衡管理和横向分工方面缺乏效率。因此,如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那么就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进而无法把损失降低在最低。逐级汇报,等待上级领导指令的方式效果不佳,不利于信贷问题的解决和后续的管理操作。

3.征信系统缺乏信息完整性

所谓征信工作,指的是银行向接待人放贷款之前必须开展相关核查工作。借款人的个人征信信息直接影响到从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额,如果征信度比较好,获得的贷款数额也会比较高。这里所说的个人征信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的还款记录、借贷记录以及信誉度等。一些银行在开展征信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市场占有率和业绩方面的考虑,可能放松了审批尺度以及信贷政策要求,缺乏对于接待人的完善征信审核工作。同时,银行可能没有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在接待人征信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

4.信贷考量技术不够完善

信贷考量技术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性考量。考量的主动权在信贷任务人员一侧。相关信贷业务人员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审核具体情况。在开展工作的流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具体的信贷考量结果较差,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参考价值一般。第二种属于定量考量。采用一定的算法和公式,结合信贷人的具体信息进行计算,进而得出最终的结果。定量考量技术的应用中,信贷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样的结果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但是想要发挥这种定量考量技术的功能,需要实施必要的培训。当前许多银行结合定性定量考量,但是在判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仅仅依靠经验进行考量,这对借贷人的判断失误率就会比较高,难以提升信贷业务的质量。

二、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1.完善当前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需要结合业务风险控制点和实际的管理情况来优化具体流程。制定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对于客户的风险控制。第二,落实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在制定信贷制度的流程中,重视对于信贷信息的调查和整合,强化信贷审批环节以及贷款环节,重视这方面的风险控制。同时,需要有效完善当前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使用大数据手段,整合内部风险信息资源以及外部风险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统一的监控体系,实现对于客户、行业、人员、产品和区域、结构的监控,实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快识别和尽快预警。第三,需要完善商业银行的具体绩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员的绩效和不良贷款行为挂钩,制定和风险相关的激励制度和责任制度,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风险考核的力度。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的预警制度,可以提升管理效果,需要加强和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法院的联系,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转移。同时,需要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利用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的方式来评估具体的信贷业务风险。同时需要及时清偿不良贷款,并且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对于相关人员的管理。

2.需要优化当前的风险预警模型

针对当前信贷业务中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改善措施。第一,拓展信贷风险预警的指标维度,提升预警的效果。为了拓展信贷风险预警的指标维度,可以争取本地监管部门的支持,接入客户风险共享报表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和经验,制定有效的预警规则。在加强预警信号效率方面,可以重新整理和分类原来的预警规则,这样可以在统计分析的时候提升区分度,一目了然。在推送预警信号的同时,可以附上预警信号的来源和含义,这样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第二,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和经验,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为了提升信贷业务管控的信息化水准和数据质量,可以利用信贷风险预警的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重视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有效方式来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优化当前的风险预警。

3.构建全口径信贷风险监控体系

在当前的信贷管理中,常常会发现财务数据不透明以及经营管理情况不佳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著限制了信贷业务质量。借款人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经营风险,他们决定着还款意愿。但是银行无法完全掌握借款人的信息,只能利用模型和数据进行概括统计分析。同时,银行贷款的主要决策基础是针对贷款人的调查和数据分析,难以避免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因而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所获得的信息有着一定的片面性和概率性。以上的原因都会产生信贷风险,因此,需要构建信贷风险监控体系,这样可以有效检查借款人的具体信息,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严重问题。第一,需要构建信贷风险数据库,加强大数据分析。针对银行来说,需要整合这几方面的大数据信息。其中包括外部大数据,主要是社会公共数据,例如水电、税务、舆情、征信、司法和工商等。还包括银行内部积累的数据,如客户的收入水平、信贷历史、账户行为以及基本信息等等[1]。对于外部数据,需要重视大数据渠道的筛选,同时构建底层数据网络,避免数据质量低或者重复投入资源。对于内部数据内容,需要重视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整合,重视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结合,避免出现数据分析的局限性。这样可以为实际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基础[2]。第二,需要提升信贷监控的覆盖面,开展全口径信贷业务。在引入水电、税务、舆情、司法和工商数据之后,需要持续提升覆盖面积,实现对信用卡、个人信贷和法人授信的覆盖。在法人授信方面,需要重视对行业风险、声誉风险、关联风险、缓释风险、信用行为、账户风险、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企业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识别[3]。针对个人信用卡业务和信贷业务,需要重视对消费场景、信贷历史、欺诈行为和还款能力的识别,这样可以提升预警防范风险[4]。

4.重视对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在培养方面,需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引入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在实际培养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以及方法,这样可以构建完善的队伍机制。一方面,应重视对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针对性较强、差异化的培训体系,这样可以完善团队,从根本上提升信贷风险识别能力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利用高薪和高发展来吸引优质人才,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人才和银行自身的发展[5]。

在人才管理方面,需要强化内部权威。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对于信贷管理来说意义重大。在内部审计之前,需要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引入垂直管理的方式,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并且让内部人士管理人员进行独立监督,通过合理调配人员,采取定期轮管的制度,提升管理效果。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有效的模型和数据,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和物力。同时,需要重视内部审计部门和信贷部门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及时了解信贷业务的关键问题,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形式及时避免风险。银行还需要利用管理文化来影响人才,保证银行内部信贷业务的秩序。需要着重培养人员的责任意识、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信贷工作人員都能成为管理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组织者、传播者。通过持续优化信贷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创新自身的管理文化,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追求更低的风险[6]。

三、结论

银行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于进经验的吸收和对自身业务的持续改进。通过有效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发挥各职能部门人员的作用,实现分工和制衡,能够有效提升信贷业务管理效果。当前,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信贷管理方法,显著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治珺,古祥龙.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85~86+91.[2]张晓燕.新常态下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90~91.[3]杨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19,(20):45~48.

[4]单婷婷.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261+263.

[5]莫开伟.银行信贷管理切忌成“摆设”[N].上海金融报,2019-10-22(002).

[6]孙卓成.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29):156~157.

作者简介:

赵冬青,辽宁省北票市职教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银行信贷问题策略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