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现代学徒制动力机制研究*

2020-06-21 08:10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相关者参与者收益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哈密 83900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对高劳动素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消失,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成为现实问题;而且社会中存在着学生毕业难就业,企业又存在“用工荒”的背反现象。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以学校、企业深层次合作为基础,以提高学习者职业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为目标,以课程为纽带,教师、师傅双指导,形成政府指导,学校、企业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政府、学校、企业、学生构成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相关者,运行中遇到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提高参与积极性,博弈论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1 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和师傅等利益相关者分布其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1.1 现代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损益分析

现代学徒制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主体能够权衡利弊,自主决策,策略是(参与,不参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取决于是否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只要参与都会有正收益,如表1 所示,不参与则收益为0。因此,现代学徒制参与者之间的博弈是正和博弈。

表1 主要利益相关者损益矩阵

1.2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利益使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来,实施中各利益相关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上的矛盾、冲突需要借助相应的约束制度来协调。政府与学校、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现代学徒制实施需要学校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这无疑会增加学校改革的成本,而政府的相应资金支持不足。2014 年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激励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之后,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8 年在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等。可以看出,缺乏对学校和企业共同遵循、有约束力的政策措施,尤其激励机制不足。

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代学徒制中,学校利益的核心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企业利益的核心是劳动力的水平和能力提升,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学生利益的核心是有较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个人竞争力的提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些参与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学校追究社会效益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在成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双方的成本投入方面此消彼长;对企业来说,学徒培养会增加短期成本,培养出来的学徒则会存在很大的跳槽风险,使企业的付出付诸东流,而学生也会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在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协议的情况下,参与者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 现代学徒制参与者间的博弈分析

在现代学徒制运行中各方收益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有定量的收益,又有定性的收益,既有显性收益,又有隐性收益,理性人要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而且倾向于在纵向和横向上将现在的成本收益和过去对比,和其他参与者对比。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个体做出决策,进而影响系统内部动态平衡。

2.1 合作博弈的条件

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合作博弈中,各参与者可以选择单独行动,也可以选择与其他参与者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设N={1,2,…,n}为合作参与者的集合。i∈n表示第i个参与者。在现代学徒制的多方合作中,利益相关者集合N={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假设N中任意的非空子集S∈N。合作利益共同体记为R(S),S表示参与者人数。在合作中要保证各利益相关者采取统一的集体行动,选用一个各方认同的策略或方案,通过有约束力的协议对成员进行规范,并通过协调其成员的策略以保证得到的最大收益(或最小支付)。定义在N的一切子集上的函数U(S),并满足以下条件:①U(Φ)=0,Φ为空集;②U(1+…+n)≥U({1})+…+U({n})。

条件①表示没有任何参与者的合作,其收益为0。条件②表示现代学徒制合作的最大收益U({1+…+n})不小于各方单独行动时所得的最大收益之和U({1})+…+U({n})。因此,利益是各个群体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源动力,当收益与成本差值的净收益为正,才有选择参与的动力,形成合作。

2.2 现代学徒制合作博弈收益分配模型

假设参与者个数为N,且每一参与者都可单独行动或与其他参与者合作。对于某一参与者i(i∈N)而言,其单独行动的收益为ri,各方合作所得收益为U(S)。其中,当1≤S≤N时,合作由S个局中人联合购买的其余N-S个局中人的服务所构成。对所有的合作S集合都算出U(S),就得到现代学徒制合作价值链博弈(N,U),通过求解,即可将现代学徒制的总收益合理分配给各参与者。博弈(N,U)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条件1:合作收益一定要大于每个成员独立行动的收益之和。

条件2:收益分配存在帕累托改进,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同时每个成员收益的增加不会减少其他参与者的收益。

条件3:如果参与的分配收益小于其单独行动收益,从自身收益出发,参与者不会接受这样的分配方案,因此合理的收益分配应满足U(i)≥ri≥0,i∈N,其中,ri为第i个参与者单独行动的收益。

由此便可得到现代学徒制收益分配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各参与者因自身的利益需求产生向心力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中构成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前提条件是合作的收益要大于单独行动的收益。但该模型没有解决如何分配的问题。

2.3 利益分配的夏普利值法

博弈论奠基人之一SHAPELY L·S 提出的夏普利值法是解决多人合作博弈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在该方法中,各利益相关者所得收益分配的夏普利值,记为(V)=[Φ1(V),Φ2(V),…,Φn(V)],其中Φi(V)表示在合作中第i成员所得的分配,可求得:

式(1)中:S为集合I中包含成员i的所有子集;s为子集s中的元素个数;n为集合I中的元素个数;W(S)是加权因子;V(S)为子集S的权益;V(S/i)是子集S中除去利益相关者i后可取得的收益。

夏普利值法综合考虑冲突各方要求,以每个局中人对系统的边际贡献大小来分配总收益,从而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其核心思想是投入与收益的差值为正。根据夏普利法的利益分配原理,根据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益,但在该模型中对于贡献的大小很难进行量上的界定,需要借助良好的制度来寻找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的“纳什均衡”,在博弈论分粥的故事中体现出规则的形成及重要性,找寻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结合点;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参与者有共识的良好制度,对自己不同意的规则,没有人会参与,共同制订的契约往往更能提升人们的自觉性和参与积极性。良好的制度能够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产生一种约束力和规范力,使其成员能够进入有序、明确和高效的状态,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因此,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摊是保证现代学徒制稳定发展的前提,夏普利法提供了按边际贡献分配方法。

3 实证案例

本研究选取了某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2 个班级,与G 企业合作的化学分析学徒班和H 宾馆合作的酒店管理学徒班,对相关的参与者开展调查。根据调查,2 个运行的动力来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前者由企业主推,后者由学校主推,在执行过程表现出不同的博弈形式。

3.1 企业主推型——订单式

G 企业区域大型国企充分利用规模大吸纳劳动力人口多的优势,在扶贫工作中招收了30 名初中毕业的少数民族求职者,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有语言交流的障碍,缺乏职业技能和素养,需要培训培养才能上岗。该企业与地方高职开展合作,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校学习3 年,其中1 年预科,主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第四年进入企业,兼具学生和员工的身份。此时,企业有2种方案可以选择,第一种是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培养适合本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支付培训费用和弥补员工培训过程中带来的低效率损失;第二种是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所需人才,这种形式双方全程合作,参与到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培养能够产生比单方面培养更大的收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企业采用第二种方案,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的培养,并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部分生活费用和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工资,学生学费则由政府支付。作为职业院校,也有选择与企业合作和不合作的可能性,但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力推的大背景下,在专业对口、师资充足的条件下,职业院校通常愿意与企业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学生同样也有参与和不参与的选择权,但企业会面临人才流失带来的在培训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方面的损失,而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这样的风险要小一些。本案例中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构成四方博弈主体,企业作为主推方优先决策,成为博弈的中心,企业由于自身的需求而谋求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学生能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获得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成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动力源。

3.2 学校主推型

H 宾馆是地方国有企业,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当院校提出校企合作时,一拍即合。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宾馆员工兼具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学徒班后,同时解决了学校的招生和宾馆的员工培训的问题。

本案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导师制,开展教学,学校委派专业教师,企业安排业务精通的员工担任指导教师,学生同时接受承担酒店管理和餐饮服务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兼职宾馆的管理工作,为该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和员工培训,个人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学员在师傅指导下,按照岗位要求工作,技能得到训练和提升,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学业、事业两不误。在该模式下,学校先行决策,企业和学生都有两种策略选择(参与,不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实施现代学徒制。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优质资源的获得,企业积累人力资本、稳定员工的需求,学生受教育成本的降低,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是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动力所在。

4 博弈均衡下现代学徒制的动力机制

4.1 现代学徒制是内生需求与外生推力合力作用结果

企业用人需要、技术提升需求,学校人才培养、学生个人发展,政府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自身需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源动力、内生动力,源于内在的需求才会合作的动机。产生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从201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到2018 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再到2019 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财政政策、教育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助力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因此,政府激励制度、保障机制激发了利益主体内生需求,政府政策是现代学徒制深入推行的根本保障。现代学徒制内生动力与外生推力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内生动力与外生推力关系

企业、学校、学生源于自身需求的内生动力受外部环境的刺激,政府支持、保障的外生推力作用下,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交织的系统便产生了,系统内部任一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均会产生蝴蝶效应,最终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政府、学校、企业、学生构成利益相关主体,各自关注自身利益的改善,并产生内生动力与外生推理相互作用,相互传导的动力机制,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持续发展。

4.2 正向重复博弈推动现代学徒制持续运行

合作博弈通过合作产生的合作剩余增进和保证了双方的利益,而博弈各方间的利益如何分配取决于博弈各方的实力对比、相互间的制度设计,以及是一次博弈还是重复博弈。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各自存在两种策略组合(合作,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人才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难以用可见的效益来衡量,短期内效益不明显,甚至有时会占用资源,一旦各利益主体选择参与策略(合作,合作),在此情况下,参与者也会有积极和不积极的应对态度,策略集为(积极合作,积极合作),(积极合作,不积极合作),积极合作者按照合同或约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积极合作者便会不完全履行规则。

当一方采取合作的策略时,另一方有两种策略选择(积极合作,不积极合作),如果一方积极、另一方不积极,则积极的一方会根据另一方的策略采用相应的减少投入策略,以使收益相对增加,双方的策略组合改变(不积极,不积极)。也有另一种可能维持原来(积极合作、不积极合作)的状态,而不积极合作者便成为搭便车者。合作次数少或者期限短的参与者倾向于采取不积极的合作决策,随着参与者之间合作次数增加,理性的参与者倾向于采取积极策略获得长期利益而放弃不积极的短期行为,使博弈达到均衡,这是一种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如图2 所示。

图2 现代学徒制重复博弈过程

因此,学徒制可以采取长效的运行和沟通机制、保障机制,保证各参与者长期运营的利益,着眼于将来,激励各参与者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中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学校拥有知识、技术和学生资源充足的优势,但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培训适应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企业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端,吸纳人才,同时可以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设备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来进行人才培养,但在人员培养方面缺乏教学经验;政府拥有政策和将各方资源整合起来的能力和先天优势。因此,现代学徒制下应由政府搭平台,给推力,整合各方资源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加快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猜你喜欢
相关者参与者收益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12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