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毕加索加城隍庙

2020-06-21 14:28陈娟
环球人物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仃大闹天宫情歌

陈娟

说起经典的美猴王形象,1962年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总也绕不过去。片中孙悟空鸡心红脸、绿眉毛、身穿豹纹短裙、手拿如意金箍棒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很多人以为这是传统戏剧或者年画里本来存在的。其实不然,他是《大闹天宫》美术设计张光宇创作的。

作为现代漫画的开山祖,张光宇影响了叶浅予、丁聪、张仃、黄永玉等一大批画家,黄永玉曾说他 “真神人也”,张仃也说他“是亚洲的骄傲”。近日,在张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张光宇小集》面市,精选其代表作《西游漫记》《民间情歌》等近500幅画作,让这位“被时光遗忘的造梦者”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张光宇生于无锡,外祖父是一家面粉厂的上海经理。13岁时,他到上海一家钱庄当学徒。钱庄对面是有名的京剧戏院“新舞台”,他一有空就溜到后台,看演员化装,再凭记忆把脸谱画出来。机缘巧合之下,他拜戏院布景师张聿光为师,学习绘制布景,每日提着大桶颜料在大布上涂抹,就此开启艺术生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成了张光宇的“新舞台”。投身绘画的他交友甚广,与画画的叶浅予、黄文农、鲁少飞等人相交。1927年,他们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画会”,后来漫画会诸君筹资,编辑出版《上海漫画》。办刊同时,张光宇在一家烟草公司担任绘图员。当时,老上海的“白锡包”“老刀牌”香烟除发广告外,为吸引顾客,还在每包烟内夹送一张绘有京剧脸谱或古代故事的彩色画片,名为“烟画”。这些烟画大多出自张光宇的手笔,传播极广,被很多人收藏。

1934年,张光宇离开烟草公司,与邵洵美等人创办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时代漫画》等,《民间情歌》就是在那时创作的。和沪上报刊广告中的各式美女形象不同,《民间情歌》中的女性多是乡村劳作者,洗衣的、撑船的、插秧的、提水的、纺纱的……再配上热烈、质朴的小诗,生动且充满生命力。很多年后,陈丹青将这种创作风格称为“毕加索加城隍庙”,“不是在学西洋,不是要做逆子,而是上海滩头的弄潮儿”。

张光宇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1945年创作的《西游漫记》。那时,他到了重庆,每天给孩子们讲《西游记》,日子久了,“我的胸中也塞满了孙悟空的一举一动,大可以利用他来做一个长篇漫画的题材。”这就有了一部西游故事新编《西游漫记》。在漫画中,师徒四人沿途所遇国家都是现实化身:“纸币国”种着一棵能长出纸币的大树:“埃秦国”特务横行;到了“梦得快乐城”,亭臺楼阁都建立在氢气球上……受局势所限,《西游漫记》最终以展览的方式展出,刚一开展便引起轰动,却也引发了国民党当局的敌视,张光宇只得携画奔走香港。

1949年,张光宇回到北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创作几乎停滞了。幸好还有《大闹天宫》,他得以继续描绘那个心目中的英雄孙大圣。1965年,动画片上映3年后,张光宇因病去世。他笔下的孙悟空已然成为经典,而他本人却长期被搁置在历史中,随时间的流逝,如风飘散。

猜你喜欢
张仃大闹天宫情歌
大闹天宫
农行“大闹天宫”信用卡上市经典重燃 “忆”起翻天
一直爱一直在
土家族情歌
当张仃走到世界美术的参照系中
从“为什么去延安”到“我不临古画”
两种人
《大闹天宫》读后感
大闹天宫大迷宫(四)
张仃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