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实证研究

2020-06-21 01:47陈珂莹陆苗菁程均楠唐栩乔周自立周晔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0期
关键词:实证评价指标

陈珂莹 陆苗菁 程均楠 唐栩乔 周自立 周晔

【摘 要】借鉴社区灾害抗逆力研究成果,本课题提出“社区治安抗逆力”概念,并将其与“社区抗逆力和治安抗逆力”进行区别界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社区治安抗逆力的意义所在。结合所研究的社区实际情况,构建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量表,并选择典型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为评价社区治安抗逆力以及提升弱势社区治安治理水平等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安;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指标;李克特量表;实证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全社会治安的稳定扎根于社区治安的稳定,而社区治安抗逆力是新时代社区需形成的重要能力。因此社区治安抗逆力这一命题愈发具有重要性。在国内外对社区抗逆力课题研究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形与对社区治安抗逆力课题研究数量较为匮乏的情形对比之下,本文章相较于前人的研究,更多的立足于治安层面对社区抗逆力研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改善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策略。

一、社区治安抗逆力的概念界定

抗逆力概念首先从物理及工程学延伸到心理学研究,1997年美国管理咨询界最先关注到了“组织抗逆力”问题,其后社区抗逆力概念被灾害社会学关注,Bruneau[1]等将其引入对灾后社区重建能力的量化分析。

此前,已有学者对社区抗逆力以及治安抗逆力进行研究,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对于自然灾害所引发的风险而言,例如:地震、暴风雨等引发的灾害,且研究的地域大多是乡村与城市。本文所研究的社区治安抗逆力是对于社区中可能引发的治安违法犯罪而言,其具有人为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例如;盗窃、抢劫、等引发的犯罪,所研究的地域也只限于社区。社区治安抗逆力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社区韧性和社区弹性等的特点。[2]社区韧性是指社区面对危机时,能依靠自身进行抵御、恢复和适应,强调社区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恢复能力。社区治安抗逆力与社区弹性有很大相似之处,其更强调社区利用自身资源,应对诸如盗窃、纠纷、恐怖袭击等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反应、自救、恢复能力,一种贯穿于違法犯罪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治安防控综合能力。

二、社区治安抗逆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Ganor(2003)[3]把抗逆力解读为个人和社区面对长期持续压力,找到内部优势和资源以便有效应对的能力。Coles(2004)[4]则把社区抗逆力等同于社区从灾难中充分恢复的能力,技巧和知识。

美国学者Tobin[5]认为,可持续性和抗逆力是应急管理的两个关键点,社区的可持续性和抗逆力与风险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通过借鉴减灾模型、恢复模型和结构认知模型,得出了一个可持续性和抗逆力的理论框架。Cutter[6]依托美国社区和区域抗逆力研究所,在考察生态抗逆力、社会抗逆力、经济抗逆力、机构抗逆力、基础设施抗逆力和社区资本的基础上,构建地方灾害抗逆力模型。Syed Ainuddin[7]则关注社区中的人在抗逆力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灾害发生后社区内人群的集体行为与再组织能力对增强抗逆力的影响。

(二)我国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研究现状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社区的抗逆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对社区抗逆力少数既有的研究中,主要是对西方社区抗逆力理论、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的介绍,在为数不多的社区抗逆力研究中,其研究的应对对象大多为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对于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研究可谓是极少数。应对的风险不同,社区治安抗逆力水平也不同。目前已有的社区抗逆力研究主要围绕自然灾害风险的社区抗逆力,针对社会风险的社区抗逆力研究为数不多,周晔提出的社区治安弹性问题打开这一研究方向的新思路,因此本文章深入至社区治安抗逆力概念,本课题借鉴社区灾害抗逆力研究方法和思路,着手对社区治安抗逆力进行研究。

(三)社区治安抗逆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社区治安抗逆力与社区抗逆力两个概念之间虽无从属关系,但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后者为基础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进一步完善抗逆力这一较大的命题。相较于社区抗逆力应对的自然风险为主,社区治安抗逆力应对的是人为风险,如犯罪。前人对社区抗逆力的研究主要使用理论的研究方法,本文对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研究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三、社区治安抗逆力水平的实证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社区治安抗逆力,本文选取无锡市市区某现代有物业小区和盐城市郊区某老旧无物业小区为调查对象,于2月20日开展调查,于3月10日结束调查。调查首先从问卷设计开始,前往相关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网络发放问卷,获取相关数据,然后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归类,结合研究项目进行总结。

(一)方法和指标设计

社区治安抗逆力表现为社区抵御违法犯罪风险的综合能力,治安抗逆力越高的社区,其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较小,治安抗逆力越低的社区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较大。因此,为实现社区治安抗逆力的量化研究,还需要有效的操作性评价方法。考虑到李克特量表是一种心理反应量表,题目往往为陈述句,选项为若干数字,其代表一些心理等距的词语,当受测者回答此类问卷的项目时,他们具体的指出自己对该项陈述的认同程度,因此,李克特量表对本研究而言更为实际有效。本研究选择通过李克特量表将社区治安抗逆力的评价标准量化,设计有关社区治安情况的若干问题。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发放70份,回收70份,其中a社区收回问卷40份,b社区收回问卷30份。a社区样本特征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已婚人数多,就业状况良好,流动人口较少的的现代物业小区。b社区样本特征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已婚人数多,就业状况较好,流动人口较少的的老旧无物业小区。

纵观整个问卷,a、b两个社区居民选择相差较大的指标涉及收入、小区安保人力物力、邻里关系、社区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警察业务能力、居民的安全意识等方面。由于生态环境和个体生理因素很难因社区自身的资源而有所改变,这与社区治安抗逆力强调利用自身资源进行防灾抗灾的主旨不同。因此,在本文指标设计中,不考虑生态环境和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把社区治安抗逆力的指标总结为:物理因素、社区关系、社区规模和制度因素四大维度。从社区规模、社区关系、物理因素、制度因素四个因素设指标,每个指标,下设两个等级,其中非常不符合分值为1,不太符合分值为2,一般分值为3,符合分值为4,非常符合分值为5,同时发放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对所选取的两个社区的治安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如表1:

社区的物理因素越强,社区在遭遇治安问题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这对于社区治安抗逆力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社区的物理环境、安防设施配备作为二级指标。社区的物理环境是灾害来临的第一道防线。这包括楼房的坚固度、疏散通道等。楼房坚固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灾害,减少损失。疏散通道作为内外联通的渠道,是灾难发生时逃离速度和救援快慢的关键所在。安防设施配备完善不仅对预防有重要作用,还对抗灾过程中及时获取必要的物质支持有关键影响。社区居民的相互关系是构成社区的基础因素。综合ab社区分析,把信息交流、相互帮助程度作为社区关系因素下的二级指标。制度因素直观体现为社区为预防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财政投入。从社区治安抗逆力的角度出发,我们选取治安力量、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教育水平为二级指标。综上所述,将指标分类如下表2。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李克特量表赋分:非常不符合分值为1,不太符合分值为2,一般分值为3,符合分值为4,非常符合分值为5。再将各数据得到的总分除以a、b社区实际收回的有效人数得出平均分:a社区66.175,b社区65.299,a社区的总体抗逆力水平高于b社区。其中物理因素b社区高于a社区0.175,社区关系这一因素b社区高于a社区0.35,制度因素a社区高于b社区1.368。因此,ab社区在制度因素差异最明显突出。结果如表3所示。

1、物理因素

从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a社区的居民认为所在社区符合“应用了电子监控,电子防盗报警等等技术手段”这一标准的达到了52.5%,符合“警棒、高光手电、外墙、铁丝网等实物安防设施在社区内较为常见”这一标准的达到了42.5%,而b社区相应的两个标准符合率分别为36.67%和16.67%,明显低于a社区。又知,与b社区相比,a社区的居民所感受到的社区内轻微违法或社会不良现象、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更少,综合以上數据可知,硬件因素对社区治安抗逆力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力,良好完备的硬件设施能使社区在遭遇治安问题时更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

2、社区关系

问卷显示,a社区认为符合“社区居民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占55%,b社区为60%,b社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较强,也侧面反映出b社区的个体在面临灾害时自我保护和互帮互助的能力更强,如果一个社区内的个体抗逆力普遍偏弱,社区整体的治安抗逆力也不会很强。但a社区认为符合“社区居民同情理解违法犯罪受害人”的占20%,b社区为16%,b社区对受害者的同理心与a社区相比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势。同时,在邻里关系方面,a社区内民间纠纷(含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一般通过调解解决的占60%,b社区占63.33%。a社区社区内民间纠纷(含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一般通过法院起诉解决的占32.5%,b社区占30%。a社区的矛盾更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b社区的邻里纠纷大部分能够通过调解解决,可见b社区的居民交流更多,对社区的归属感更强。当社区遭受灾害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秩序混乱和利益冲突,而具有较强归属感的个体能够在个人利益与社区利益之间更好地做出权衡,积极参与社区抗灾和恢复工作。

3、制度因素

在“社区警务室能够帮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社区有人员巡逻,保安工作负责”、“社区内定期进行消防逃生等突发事件模拟演练”、“社区居民信任社区居委会,经常向他们提出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这几个问题上,a社区居民“符合”的选择率比b社区高出10%-20%。无疑,保安巡逻、社区警务室等治安力量、突发事件模拟演练等常态化教育活动所构成的社区灾害预防制度和自我防御机制,使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在社区内部实现正向循环,使社区的管理者和每一位居民能紧密联系、凝聚人心,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增强社区治安抗逆力的韧度和持续性。教育水平的高低反映出社区制度的完善程度。a社区教育水平整体高,有助于提高社区宣传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程度。

四、社区治安抗逆力提升策略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进程速度快,程度高。社会转型对城市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模块,按照以往的旧经验对其进行治理将有失妥帖,其治安抗逆力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要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出发,结合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维度指标,针对性地制定各主体参与社区治安抗逆力提升的策略。

(一)政府部门引导社区治安抗逆力建设

在建设社区治安抗逆力时,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政府在其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政府对资源的调配有着很大的权限。政府的地位决定了其对治安风险应对和抗逆力社区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影响社区治安抗逆力的物理因素中,硬件设施是否完备可以充分反映社区的治安抗逆力水平。调查可知,现代化社区的硬件设施不仅已普及,且设备状态良好,可以从容应对治安风险。相对而言,老旧社区的硬件设施则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这源于很多老旧社区在建立时未得到大部分开发商的重视,如今靠市场的自主性去完善这些设备的可能性很低,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推广和完善。

此外,政府财政拨款支持的警务行动也是社区治安安全的有力保障。现阶段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下基层,战斗在保障社区安全的第一线,大部分社区治安问题都由公安机关第一手处理,是提升社区治安抗逆力最主要的责任方。近年来推行的社区警务室,在预防犯罪、密切警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社区更有效的应对治安风险的发生,推进提升社区治安抗逆力。然而部分老旧小区,如调查中的b社区,依然没能普及社区警务站。弱势社区拥有的资源较少,承担治安风险的能力较低,基层政府更应多加关注老旧弱势社区,为其承担治安风险做出兜底保障。

(二)培育社区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社区中的个体都是治安风险的潜在创造者,同时也是治安风险的承担者。在建设社区治安抗逆力时需要以社区成员为出发点,立足于社区成员角度思考。治安风险一旦发生,社区成员是其第一知情人,成员对社区内部情况的熟悉,更有利于解决治安风险。

在社区关系的调查中,反而在硬件设施水平较低的b社区中,社区成员更加团结紧密,对社区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调查显示,在a社区中,成员之间的纠纷更多倾向于付诸法律行为,b社区成员更多的则是通过调解纠纷解决,这与早年农村间的邻里关系有着类似之处。

社区的每位居民在提高社区治安抗逆力上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提升社区成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对于如何提高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安全感和幸福感,不仅仅是停留在物理因素方面,还要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而非成员疏离淡漠。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拉近社区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信任,切实的让社区成员产生社区认同感,信任社区有着应对治安风险的能力。

(三)多元主体联合提高社区治安抗逆力

多元化社区治安抗逆力主体在建设有抗逆力的社区过程中需进一步磨合以实现各个主体的统一。政府要逐渐适应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虽然社区的建设需要政府进行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投入,但政府在依法主管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三大主体的责任与义务。由市场力量支撑的各类服务型公司需要依法严格规章制度,市场的逐利性容易让这些公司失去束缚,进而不利于建设有抗逆力的社区。

总之,多元化的社区治安抗逆力主体和社区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其关系是动态的,复杂的。这种复杂关系增加了社区治安抗逆力的普及与完善,尤其是在社区居民的管理和服务方面,需要多元主体的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判断。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社区实际情况的分析,构建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社区治安抗逆力评价量表,对典型社区调查研究,对社区治安抗逆力这一概念有了新的探索:不妨将社区治安抗逆力比作人体抵御风险的抵御能力,只有当外部措施与自身条件共同发挥作用,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抵御效果。换句话来说,只有当社区自身防御治安风险的能力与外部措施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使社区治安抗逆力达到最大。即当社区硬件设施、社区凝聚力、制度因素、各方干预等同时起到积极地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提升社区治安抗逆力,提升弱势社区治安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BRUNEAU M,CHANG S E,EGUCHI R T,et al.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J].Earthquake Spectra,2003,19(4):733-752.

[2]周晔.论社区治安弹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3(05).

[3]Ganor,M. Ben-Lavy,Y. Community resilience:Lessons derived from Gilo under fire [J] .Journal of Jewish Communal .

[4]Coles Coles E,BUCKLE P.Develop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as a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Disaster Recovery[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2004,19(4):6-15.

[5]Tobin,G. A.,1999,"Sustainability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The Holy Grail of Hazards Plann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B:Environmental Hazards,1(1),pp. 13 -25.

[6]Cutter Cutter,S L.&C. G. Burton,2010,”Disaster Resilience Indicators for Benchmarking Baseline Conditions,”Journal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y,7(1),pp.1-22.

[7]Ainuddin,S.&J. K. Routray,2012,”Earthquake Hazards 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in Baluchistan,”Natural hazards,63,(2),pp.909-937.

作者簡介:

陈珂莹,女,汉族人,江苏无锡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学生;陆苗菁,男汉族人,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学生;程均楠,女,汉族人,江苏扬州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学生;唐栩乔,女,汉族人,江苏苏州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学生;周自立,男,汉族人,江苏盐城人,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管理系学生;通讯作者:周晔,女,汉族人,江苏盐城人,治安管理系治安学教研室副教授。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区治安抗逆力研究

项目编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区治安抗逆力提升研究”(2017SJB0464);江苏警官学院重点项目(2017SJYSZ05);江苏警官学院‘青苗工程培养计划资助(JSPI2018QM)

(作者单位:江苏省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实证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