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
——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一书在沪举行慈善赠书活动

2020-06-22 13:06马仲器俞新宝胡永义贺思聪
至爱 2020年4期
关键词:赠书劳模上海市

文|马仲器 俞新宝 图|胡永义 贺思聪

新年伊始,春意盎然。1月6日下午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上海报业大厦43层罗马厅内暖意融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在这里举行赵启正、贾树枚合著的《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慈善赠书仪式。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主席、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冯国勤,上海市第八、九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顾问陈正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顾问余慧文,中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姚栋,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被誉为“国宝”的中国画坛泰斗级领军人物、99岁的陈佩秋大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谢玲丽、方国平、张华、吴秋珍等与社会各界人士和本书作者、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启正,本书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原主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原主席贾树枚共100余人出席了这次活动。

担当这次活动主持人的是全国慈善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法务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律师马仲器。他在开场主持时风趣幽默地说:“2020年的第六天,由于最近上海慈善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所以今天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20℃。今天有三‘热’:第一个‘热’,是今天的温度热;第二个‘热’,是我们的‘第二十六届蓝天下的至爱’活动热,以昨天的慈善晚会为标志圆满结束;第三个‘热’,是今天举办的慈善赠书氛围热。”

赵启正、贾树枚《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赵启正被称为“中国第一新闻官”,长期担任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与国内外记者和媒体领导人频繁互动,举办过多次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新闻发布会,不但对外宣传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和概括。他的许多演讲、报告、文章、答记者问,都是新闻传播的生动案例,对外宣传的创新之作。贾树枚是上海市新闻宣传界的老领导,曾担任全市多家主流媒体的负责人,有着极高的新闻宣传理论素养和30多年在媒体一线积淀的丰富经验,对现代新闻传播规律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们合作撰写的这本新书,对如何提升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能力作了深入阐述,是一本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的力作,既有思想深度,又特具可读性。

为了使这本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慈善赠书仪式,向全市老劳模和老科技工作者、老新闻工作者、老出版工作者、老翻译工作者、上海图书馆、上海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年轻记者赠书。

赵启正首先在仪式上说:“今天我到这里来,看到这么多老朋友、老劳模、老记者、老同志一起来参加这次活动,感到非常的激动,非常感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能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他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我们能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怎么能不讲好中国的故事呢?对一个国家来说,要让世界了解你,讲好故事至关重要,有了好故事,大家就信任你、喜欢你。所以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责任讲好我们所知的中国故事。许多小的故事,局部的故事,一个个加起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大故事,就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在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和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时,感到浦东开发就是我们要抒写的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只有写好了这样的故事,才能让世界相信,浦东开发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机,使海外投资者相信开发浦东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最佳时机。近30多年来,浦东开发就是一个向世界说明了的精彩的中国故事。国家在不断地进步,它必然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基础。一个良好的形象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那么它自然也就不会为世人所了解,甚至会被人曲解。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已经向世界说明了中国,已经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正在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正在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由于一些西方媒体对我们中国报道具有片面性,再加上我们的传媒与囯际传播的文化障碍,使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报道仍不尽如人意。因此,以一个个真实、丰满、自然、生动、易懂的中国故事,来向世界传播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便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讲好各行各业的生动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100名杰出人物改革先锋称号的著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包起帆,代表社会各界从赵启正、冯国勤、陈佩秋、余慧文、姚栋、贾树枚的手中接过慈善赠书铭牌。包起帆说:“赵启正和贾树枚都是我敬重的老领导,我是在南太平洋的邮轮上得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要举办赠书仪式,我一回上海便赶来参加这么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他俩牢记习主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导,延伸到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进入新时代,中国故事还在继续,上海故事还在继续,好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来抒写的,写好每一个中国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只有做得好,故事才能讲得好。所以作为一个劳模,我应该继续以自己的行动来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在新时代向世界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应尽责任。我能有今天所取得的一点成绩,确实是因为在坐的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黄菊书记多年对我的关心和帮 助。”

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向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何毅赠书。何毅说:“赵启正、贾树枚的这本书很有价值,我们图书馆和各区图书馆都会收藏,让后人能传承,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王为松向著名全国劳模黄宝妹赠书。89岁的黄宝妹十分激动地说:“赵启正是我的老朋友了,也是上海市老劳模。后来他担任领导后,不忘初心,时常关心咱们,令人终身难忘。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在劳模协会工作,那时我调查了50个劳模,发现这些劳模的家庭都很困难,几代人都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后来我就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当时的赵启正副市长,他当时非常重视,对我说,我一定转报黄菊市长。市领导对我的来信非常重视,他们派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当时有20余位劳模住在人均不到3平方米的房子里,后来这些劳模在市领导的关心下,都分到了比较宽敞的住房。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杨浦区时接见了我,还亲切地与我交谈。当时杨浦区委书记向习总书记介绍了我,他对习总书记说:‘她就是我们第一代全国劳模。’习总书记很高兴,并问我今年几岁了?我说已经88岁了。他高兴地说:‘哦!您身体很好。’我说:‘我现在年龄大了,单位里退休了,党龄不退休,劳模还是劳模。我现在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的奋斗目标还在,现在虽不在工作岗位上,但我在社会上继续我当初的奋斗目标。小家也是家,大家也是家,我们共产党员不应忘记当初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目标。’我向习总书记谈了我们上海的和国家的建设,我们当时是在黄浦江边上谈话的,我说:‘现在浦江边上都是高楼大厦,建设得非常漂亮,以前这里都是矮平房,现在都变成旅游景点了。’习总书记听了非常高兴,他说:‘您是一个国家变化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他对旁边的几位领导说她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宝啊!我当时听了很激动。最后,他对我说:‘您今后要对年轻人多讲讲国家的变迁。’我说一定会这么做的。”

黄宝妹最后说:“我们这些劳模过去为国家建设,不是为了奖金,都是自觉自愿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叫我做干部、做演员,我都不愿意,就是要做工人,要帮助全国人民能穿上好的衣服。记得当年毛主席接见我时亲口对我说的‘全国人民穿衣服是要靠你们的’。现在我又有新的任务,习总书记对我说‘要让年轻人多了解我们国家的变化’。所以,我现在身体一定要健康,身体好才能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黄宝妹的精彩发言博得全场近10次热烈掌声。上海笑口常开艺术团团长张履贵还向黄宝妹颁发了该团顾问证书。1958年在上棉十七厂万人大会上,黄宝妹和越剧大艺术家徐玉兰合演越剧《盘夫》,时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晋专门拍了一部50分钟的艺术片《黄宝妹》,片中越剧大艺术家傅全香亲自授教黄宝妹……

赠书仪式上,上海市政协常委、著名书画家、吴昌硕第四代传人张国恩挥毫书写了43幅“福”字,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赠送给各界慈善热心人士,祝福他们新年吉祥、安康幸福。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吴秋珍接受了捐赠。

艺术拍卖界的翘楚、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嘉禾拍卖公司董事长魏辉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款71.7万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顾问余慧文接受了捐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顾问陈正兴颁发了捐赠证书。

上海电视台原党委书记,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原副理事长、秘书长,“美滋润心”关爱儿童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金闽珠向上海电视台著名导演郭素娟赠书。郭导无限感慨地说:“当年我在上海电视台工作,与丈夫李军分居两地。金闽珠对我十分关心,在她的努力下,并得到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同志的大力支持,将李军调入上海京剧院工作,现在他已是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国家一级演员。”记得1996年,上海三报两台等在上海商城剧院联合举办了“纪念俞新宝从事新闻工作30周年暨慈善慰问演唱会”,郭素娟与李欣欣担任电视转播导演。演唱会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募集到40余万元善款。

曾被评为“人民公仆”的上海市原副市长倪天增同志的夫人、著名老劳模、企业家、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倪天增教育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郑礼贞,向著名造桥英雄、著名全国劳模朱志豪夫人杨锦霞赠书后两人相拥,感慨万千。杨锦霞动情地说:“当年我丈夫在倪天增副市长直接领导下,日夜操劳,让黄浦江上架起了杨浦大桥,如今大桥安在,但两人却在九泉相会……”

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原总经理、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谢鲍鑫,在赠书仪式上与昔日儿时同学,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京剧演员邓立国和俞新宝喜相逢,格外亲切。他们4位于1960年上小学5年级时便考取了杨浦少艺校,分别学京剧、淮剧、舞蹈、音乐。一晃已过一个甲子,人生苦短,他们说,在当今新时代的盛世年华,定格外珍惜,保重身体,老有所为。

这次慈善赠书仪式上,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中国画坛泰斗级“国宝”领军人物、一代宗师、99岁高龄的陈佩秋先生亲自出席。当她以稳健的步伐走进会场时,全场暴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楚辞》有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陈佩秋先生的名字由此而来,高雅圣洁的兰花也自然成了先生艺术人生的象征。在先生的画笔间,青山白云,杂花深树,老干新姿,健碧缤纷。从重彩工笔到泼墨写意,乃至逸笔草草,都有着无穷的气韵。陈先生1922年生于云南昆明,祖籍河南南阳。作为中国画泰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院长、海上印社社长、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名誉主席、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熟悉陈先生的人都知道,她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上世纪80年代,陈佩秋与中国艺术界一起迎来了春天,年近六旬的她接触了西方艺术,特别是印象派的绘画。莫奈、马奈等作品中鲜艳明亮的色彩、简练准确的结构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引起她的浓厚兴趣,她不断尝试借助工具材料等,采用中西合壁的创作手法,开创了彩墨结合的新画风。特别是在色彩上,她不断尝试着捕捉光和色的变化,呈现新的色彩缤纷的世界,迎来了艺术创作全盛时期的高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又着力探索细笔青绿山水画,并大量吸收西方绘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堪称别开生面。近一个甲子的艺术探索,耕耘收获,直至晚年,陈佩秋的青绿山水大多用彩墨写成,光华灿烂,大气天成,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在艺术上,先生既是一位立足传统、承前启后的继承者,也是中西结合、不断探索的创新者。同时她又是蜚声海内外的鉴赏大家。她赋予自己对传统国画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贡献重新定位的使命,而这种使命感不仅贯穿于陈先生的艺术生涯,也闪烁在她长期从事的慈善事业中。

陈先生始终以一颗虔诚的佛学弟子的善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书画善会”慈善拍卖等义拍中,在各次地震、水灾灾后重建时,以及支持老年基金会、侨界义拍等公益活动中,她多次捐赠其书画作品,为贫困人群募集善款。据不完全统计,她累计捐赠善款达3000多万元。2018年3月22日,以陈先生名字命名的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并在当年岁末举行了“陈佩秋公益基金会首次慈善义拍”活动,拍卖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所得善款也悉数捐赠给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正是秉持陈先生传承创新的艺术理念和扶弱助贫的慈善义举,在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汇聚各方善心,为推动社会和谐及进步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陈佩秋先生出身豪门,慈父为爱国将领蔡锷将军的军机大臣和财务大臣,乐善好施,积德行善,为后代祈福,树立良好家风。陈先生个性鲜明,巾帼不让须眉,属女中豪杰。在现代画坛,徐悲鸿和廖静文、吴湖帆和潘静淑、李可染和邹佩珠、刘海粟和夏伊乔、吴作人和萧淑芳、张伯驹和潘素 、卢沉和周思聪等,都是著名的画家伉俪。但最著名的当属谢稚柳和陈佩秋,二老被世人以元代大画家赵孟及其夫人管道升喻之,所谓“千古贤伉俪,同为诗画人。当年管赵故,如今谢陈情。”谢稚柳是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家、鉴赏家、诗人,而陈佩秋也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量级人物。曾有人误认为,陈佩秋的艺术一直处在谢稚柳的光环之下,但是她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没有仰仗先生谢稚柳,而是全凭自身的努力。近30年前,在电视台为谢稚柳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导演希望也给陈佩秋拍几个镜头,没想到被她婉言谢绝了,没有陈述过多的理由,只是淡淡甩出一句:“谢先生归谢先生,我归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不管男画家,还是女画家,谁画得好,谁就应该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枝独 秀。

在1月6日的慈善赠书仪式上获悉,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将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关爱老科技工作者、老劳模、老报人、老艺人、老教育家、老翻译工作者暨李军、秦来来、俞新宝慈善慰问演唱会”,向130余位曾经对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现年迈体弱者赠送慰问金。第一任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会长、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兼总裁、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蔡敏勇说:“我们很乐意参与主办这么有意义的慈善公益活动。”仪式上,3家主办方和部分演职人员张华、庞沐兰、程卫华、郭素娟、纪小云、秦来来、俞新宝,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台与大家见面。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俞新宝与您同行”专项基金由终身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者、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全国慈善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解放日报》高级记者俞新宝于2006年设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专门发来祝贺寄语,国务委员陈至立也专门发来祝贺寄语,并向该基金捐赠善款。这次的慈善赠书活动就是由该专项基金所赞助。

猜你喜欢
赠书劳模上海市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山东孙子研究会领导到曲阜师范大学考察交流并赠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互动坊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