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在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0-06-22 06:45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侧单侧患侧

梁 爽

(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2 )

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6个月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占30%-3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至关重要[1]。启动活动是指患者在进行功能性任务前采用某些肢体动作作为准备活动的方法[2]。近些年研究显示[3],在常规训练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单侧训练康复或双侧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的与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住院治疗的重度偏瘫患者的情况进行策略分析,并深入研究和探讨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在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治疗的90例重度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常规组、单侧组和双侧组各30例。常规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6.5±5.9)岁;病程0.4-2.8个月,平均病程(1.55±0.49)个月;偏瘫侧别:18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病变性质:14例脑出血,16例脑梗死;单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6.9±6.3)岁;病程0.3-3个月,平均病程(1.57±0.52)个月;偏瘫侧别:16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病变性质:12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双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6.7±6.2)岁;病程0.3-2.8个月,平均病程(1.56±0.53)个月;偏瘫侧别:20例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病变性质:10例脑出血,20例脑梗死。运用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手段,将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别和病变性质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1)常规组患者仅采用常规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训练时间为连续4周,每周5天,每天2次共45分钟。训练内容包括对患者患侧肩胛带和患侧上肢进行被动运动,诱导患肢进行主动运动和正常姿势的反应,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抑制患者出现痉挛,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放置和控制进行训练。(2)单侧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单侧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悬吊带的帮助下使患侧的肩关节完成前屈、内收、外展等动作。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上肢康复训练器的协助下完成患侧肘关节的屈伸活动。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患侧上肢推磨砂板,若患者的抓力不够,护理人员可使用绷带将患者的手与其缠绕固定,在前臂滑轮板的帮助下完成上肢推拉运动。④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前臂的旋前旋后和患手抓握和松开的练习。⑤使用由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翼S4生物刺激反馈仪对患者患侧腕关节进行背伸训练,选取神经肌肉电刺激处方将电极置于患侧腕背伸运动点,治疗中患侧会出现伸腕动作。其中①-④动作每组10个,每次2组,每天2次,共10分钟;⑤动作每次刺激时长5分钟。(3)双侧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双侧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悬吊带的帮助下使患者的双肩关节完成前屈、内收、外展等动作。②采用双侧划船样对肘关节进行屈伸工作训练。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双侧前臂的旋前旋后练习,bobath握手双前臂置于治疗桌上,在肘关节屈曲状态下完成双臂同时旋前旋后练习。④练习双手同时抓握和松开。⑤使用由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翼S4生物刺激反馈仪对患者患侧腕关节进行背伸训练,选取神经肌肉电刺激处方将电极置于健侧和患侧的腕背伸运动点,并保持同幅度伸腕动作。其中①-④动作每组10个,每次2组,每天2次,共10分钟;⑤动作每次刺激时长5分钟。

3 观察指标:(1)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4],该表分为3个等级,总分66分,0分表示完全不能执行,1分表示部分执行,2分表示完全执行,得分与上肢功能呈正比,即分数越高,上肢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5],共计10项内容,每个等级0-15分,满分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即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

5 结果:选取的90例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经过分组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双侧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的双侧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单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比较

讨 论

双侧训练是基于两侧肢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独立执行的运动模式,研究表明[6],完成上肢的日常活动需要双侧上肢神经肌肉食物协同参与。而本文将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双侧上肢的同名肌群相互匹配可活化患侧半球的受控运动通路,激活大脑的相似神经网络,使患者可以快速的进入训练状态[7]。而单侧训练不会使患者接受来自健肢的运动和感觉反馈,不利于患侧肢体动作的出现和纠正[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90例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中,在治疗前,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基本一致,在治疗后评分明显升高,但是由于介入的训练方式不同,导致评分结果出现明显的差异化,即常规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升幅度最小,单侧组次之,双侧组上升幅度最大,由此可见,治疗后,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采用双侧训练康复作为启动训练的患者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组。

综上所述,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侧单侧患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