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2020-06-22 08:00李动
中华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化农业

本刊记者 李动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更迭的速度不断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由此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更是层出不穷。在这个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空气”和“水”。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字中国;而全面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不可缺位。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把数字乡村摆在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系统化全面发展阶段。

基础已就位 鸿沟仍巨大

在国家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潮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城市向农村开始普及,在基础设施、用户人数、产业生态、消费市场等各领域都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18年,我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已从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前的不到70%提升至96%,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95%。贫困村通宽带比例提升至97%,其中固定宽带用户数增至4522.9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数增至16854.6万户,已提前实现《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支撑下,互联网的浪潮也开始席卷农村大地,农村网民数量大大增加,从2014年的1.78亿增加至2018年的2.22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由28.8%提升至38.4%。

由此,农村形成了广阔且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纷纷发力,从城市下沉至农村。截至2018年,我国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乡村服务站8万多个,全国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36%;农村网络零售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除了电商之外,包括短视频在内的互联网文化消费也在农村逐渐兴起。

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助力我国农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农业迈进。国家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生物资源大数据、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等多领域的数据库不断建立和完善,同时在农药、兽药、畜禽养殖、水产渔业、种业、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形成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可溯源的追踪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

毫无疑问,我国农村农业的数字化水平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尤其是和城市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在疫情期间,很多农村孩子上网课遭遇障碍,需要爬山涉水找信号,这说明农村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仍要补课。另外,虽然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消费(包括物质和文化层面的)在农村兴起,但质量不高,农村成为低端甚至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同时,数字技术与农村产业的结合还不够深入,对农业生态链价值的激发和挖掘还存在欠缺。

政策护航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

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化解的主要矛盾之一,其中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国家相继推出政策措施,推进农村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其中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了重要指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一节中指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这是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一章中专门用一节强调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提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明确了启动“金农工程”二期等工作内容。

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中央各部委相继推出了配套文件,落实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2009年,国务院印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纲要》,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2010年4月,工业信息化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实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等措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和2016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相继印发,部署和推动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农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速。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党站在历史新方位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其中专门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不可缺位

以党的十九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对前一阶段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升华,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我国乡村数字化建设进入全面、系统的新阶段。

《战略纲要》提出了四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战略纲要》主要部署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战略纲要》的提出,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在国家数十年持续不断地推动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不断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内涵。

完善基础。和城市相比,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相对落后。因此,必须结合农村实际,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农村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推动乡村信息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建立农业物联网平台,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

提升质量。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民触网的增速不断加快,但是农民所接触、享受的网络信息质量不高,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也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侵害。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质量,通过网络的无边界性开阔农民视野、培养农民技能。

振兴产业。产业兴旺是农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数字乡村建设也必须与产业密切结合,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电商,而是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最终让农民受益。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拉近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因此,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数字翅膀”。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