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中思政主题阅读的教学思路

2020-06-22 07:48陈启凤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时事拓展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中的思政主题文本为例,论述利用部编教材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方法,提出在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关键期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观、塑造理想与信仰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思政 时事 主题阅读 整合 拓展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22-03

大体而言,主题阅读有思想内容主题和语文知识主题两大类。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强调立德树人,并提供了丰富的思政内容。思政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不可视而不见,更不用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毕竟语文中的思政内容还是在语文的学科范围内,是融入课文内容理解、思想感情体会、语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中进行的,有着浓浓的语文味。

一、部编教材中思政主题与压力管理的关系

思想政治素养是国民的根本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不可避而不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焦虑情绪骤增,学生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如何让学生学会管理压力,增强抗压能力,语文材料中的思政内容就可以给予学生帮助,给予学生坚强的信念,它是压力管理的基石。语文教师不可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契机,应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形成思政主题阅读,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信念,不惧压力。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这方面的阅读内容高达11处:《长征》《菩萨蛮?大柏地》《毛主席在花山》《狼牙山五壮士》、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爱国诗句、《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开国大典》《灯光》《在柏林》《三黑和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教师应该重组这些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受、体会,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观念、情感到信念,把家国观、爱国情、强国梦植入学生心田。学生一旦有了“主心骨”,就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以名句串文阅读,引导学生确立家国观

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饱尝艰辛,但绝不屈服沦落,就是因为具有家国一体、为国尽忠的家国观,有“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远见卓识。这些家国观,都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如教师可以“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名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为核心,串连起教材中的课文、阅读链接,甚至书写提示中的文本,以及其他爱国名言等,形成一个阅读整体,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悟、体验,进而继承这些融入血脉的精神财富。

(一)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中人物对土地的热爱,明白脚下的土地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教学《三黑和土地》一课时,笔者先通过“见了水”的旱天鹅,“刚梳的头”,让人想打滚、躺一躺的“软床”,“像一片雪”的荞麦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结合两个“恨不得”的反复强调,三黑获得土地前后的情形对比,以及三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设想等心理活动描写,让学生理解三黑获得土地的激动、喜悦和对土地深深的热爱;再让学生学习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圈画出歌词中描述的景象,思考:这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按歌词内容填一填:

我们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_______ 、_____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经过交流和欣赏歌词,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以及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憧憬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再回顾“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名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学生深刻感受到脚下的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国土,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二)让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英勇的战斗场面描写点燃学生心中熊熊的爱国豪情,使学生升腾起对先烈们死守祖宗疆土的浩然正气的无比崇敬

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出五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战斗场面描写,抓住“斩钉截铁”“走”“热血沸腾”“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等重点词语,感受战士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反复品读,从中感受五壮士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对党、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然后,结合“语文园地二”的书写提示《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进行拓展阅读,从而了解赵一曼烈士的生平,感受赵一曼烈士抗击侵略者为国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先烈们为守住祖宗疆土,赶走侵略者,不惜为国牺牲的勇气、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对先烈们的爱国献身气魄产生无比崇敬的情怀。

(三)让学生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阅读中感受有国才有家的热烈激情

教学《开国大典》时,笔者让学生品读感受大典开始前盛况空前的场面,典礼进行时热烈庄严的场面,检阅部队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群众游行时声势浩大的场面,并结合这些场面描写思考为什么国人会如此激动。然后,拓展相关的背景内容,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百年来被侵略受欺压的屈辱历史,感受人民获得解放、翻身当家作主的喜悦、兴奋,从此摆脱黑暗走向光明的心情,更深切地感受到《开国大典》字里行间展现出的热烈、庄严,以及人们的激动、自豪,明白“国破则家亡,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四)让学生反复诵读爱国名句,承接由古至今不变的家国情怀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日積月累”全是爱国名句,从三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宋朝李纲的呐喊“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古人的爱国情怀,会深深感染学生。学生读、背、理解这些爱国名句的过程,就是爱国之情充盈内心的过程。学生由此承接先人古往今来不变的家国情怀。

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与信仰,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支撑就是理想信念。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萌芽时期,给学生播下理想与信仰的种子,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对此,部编教材考虑得非常周全,设置了足够的思政主题阅读内容。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这些内容,做好思政主题阅读的教学。

(一)让学生从革命者身上感受理想、信念的无穷力量

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红军长征的背景、概况,或者回顾学过的相关课文《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并思考:恶劣的条件和环境,前有阻截后有追兵,惨烈的战斗……在红军眼里,是什么样的呈现?引导学生抓住诗中“五岭逶迤”和“腾细浪”、“乌蒙磅礴”和“走泥丸”的巨大反差,明白“只有心怀要抗击赶走侵略者、推翻压迫人民的黑暗统治者,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坚信革命必胜,才能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面对一切困难”。这就是豪迈的英雄气概。在学生有所感触之后再让其阅读《七律?长征》,革命者的豪情就能更加激荡学生的心灵。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能让学生再次深刻感受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狱中联欢》展示出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教师还可以《灯光》后面的阅读链接《狱中联欢》为引子,推荐学生读《红岩》整本书,让学生了解革命者在狱中的处境,以及联欢的背景,从而思考:革命者身处阴暗潮湿的牢房,吃糠咽菜,戴着沉重的铁镣,受尽酷刑,随时都会被敌人杀害,为什么还能高歌曼舞,露出满脸兴奋的微笑?让学生明白,革命者因为心怀共产主义定能实现、革命必胜的理想和信仰,所以在狱中斗志顽强,轻蔑黑暗势力,对新中国成立极度兴奋。如果没有如此广阔的历史背景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支持,学生是不足以理解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阅读内容的。

从这些思政主题的文本阅读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生死都不惧,何惧和平时代的一点点挫折?可见,上好语文中的思政主题阅读课,能深深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相关内容时逐渐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在心中播种下为国为民而奋斗的种子。这样,学生在今后面对压力时,才能毫不畏惧。

(二)从课文阅读延伸到新闻时事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为什么必须富强

教学《在柏林》时,笔者抓住“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学生,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个描写,让学生拓展阅读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的相关资料;抓住“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个环境描写,让学生感受人们的心情极其沉重、车厢内的气氛无比悲哀;让学生再次整体理解课文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三个儿子战死,母亲神志不清被送入疯人院,苍老的父亲也得上前线的遭遇这个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反映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造成的深重苦难。结合国际时事新闻,笔者还给学生出示叙利亚儿童恐惧地举起双手和中国也门撤侨中国军人护送中国儿童撤离的新闻图片。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主动去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了解当今的国际时局,思考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从而明白,世界并不太平,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正在饱受战火摧残,我们只是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三)在阅读中承接先辈理想,弄清楚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能做什么

教学《灯光》时,笔者抓住课文开头描述的天安门前那璀璨的燈光、课文中间写的郝副营长看的书上插图的灯光以及战场上闪亮的微弱的火光这三者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郝副营长为了实现学生在灯下学习的幸福生活,为人民获得安宁的幸福生活的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点燃了战场上指示部队冲锋方向的微弱的火光。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铺就了中国今天的幸福之路,青少年应该怎样承接先辈的遗愿?让学生思考:为实现强国梦,今天,自己能做些什么?从而促使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的课文。

1.从伟人也关注小事中知道小事不小

教完《灯光》一课后,让学生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了解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的事情,为国为民的品质……通过伟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明白,虽然现在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也可以学习毛主席,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利民就是为国。

2.感受人物形象,明白在普通岗位,凡人也是英雄

教学《桥》,笔者抓住雨“像泼。像倒”等短句,洪水像一群野马的比喻,洪水跳舞、“洪水的狞笑声”、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发抖”“痛苦呻吟”等拟人修辞方法,让学生画出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沙哑的喊话”中一连串短语命令,到“冲”“揪”“吼”的动作,“凶得像只豹子”的神态,学生更加清晰地看清楚处于危机中的英雄形象:老支书在肆虐的洪水面前稳如泰山,指挥村民撤离,不徇私情,父子牺牲。联系实际,学生认识到,学校经常进行应急安全演练,就是为了让大家遇到危机时能平安度过。平安,就是利国利民。危机造就英雄,人们在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也是英雄,如学生好好学习,教师好好教书,农民好好种地,工人好好生产,就像任正非所说:“我们13亿人民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

思政主题阅读,是从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阅读一直延伸到相关的历史背景阅读、整本书阅读,甚至国内外时局新闻的综合阅读,是大范围的阅读;是让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阅读。在思政主题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世界观,能让学生拥有纵观历史、心怀世界的大眼界,大格局,大思维。这一切,全囊括于部编版教材中,需要教师好好利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不能只看到语言外壳而丢了核心的思维。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导语,萧统也说:“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我们切不可为了能文,丢了立意,丢了部编教材中思政主题阅读的立意。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家国观、社会观的关键时期,抓好部编教材中的思政主题阅读,切入相关的历史背景阅读,社会内容、国内外时局事件阅读,让学生融合课内外,在社会大环境、国家大环境、国际大环境中领悟、成长,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家国观,坚定为国为民的理想信仰,打下牢固的抗压基石,这是压力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支撑。

注:本文系2019年度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宁小学校级微型课题“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普及压力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启凤(1970— ),女,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宁小学总务主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压力管理。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时事拓展
时事半月谈
时事政策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