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当学卢观恒

2020-06-22 16:02若雨
国企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商商机商人

若雨

清代的广州曾是全国较大的通商口岸,繁荣的对外贸易成就了一群“创新创业”精英。十三行商总卢观恒,就是这群精英中的精英。

生于乡野,家境贫寒,不惑之年无本生利,数年便有家财万两……从农民到商总,卢观恒的创业经历堪称传奇。

善抓商机

卢观恒生于广东省新会县棠下乡石头村蓬莱里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家贫,自幼丧父,与母相依,年过40岁,仍无妻室,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他不甘就此潦倒一生,为了摆脱贫困,乾隆年间,他只身离乡背井,外出打拼谋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撤销闽(漳州)、浙(宁波)、江(云台山)三处口岸,仅剩广州一口岸通商。此时的广州在“一口通商”的有利条件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士前来寻找机会,卢观恒也是其中的一位。来到广州,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替人看守歇业的铺店。

然而,清朝有规定:“番船贸易完日,外国人员一并遣返,不得久留内地。”所以通商期一过,外商不管货物是否卖完必须离广。其实,自实行一口通商贸易政策以后,清朝一切进出口业务掌握在广州十三行商手上,被十三行垄断,即由行商包揽经营,对外商购销货物,但行商将价钱压得很低,外商又不愿意低价出售货品,致使外商在离广时都会有许多未卖完的货物,带回去显然不可能,只好在广州十三行附近觅地寄存,待来年再来售卖。

闭关锁国的王朝、一口通商的广州和待价而沽的商品,成为滋生权力寻租的土壤,也为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发迹和暴富的商机。从乡下出来的卢观恒尽管见识不广,文化不高,但他眼光独到,敢作敢为,于是他看准并抓住了清朝特权贸易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当机立断,果断行事。

恰逢此时卢观恒看守的店铺歇业,老板回老家,店里一切由卢观恒和店内另外一名伙计两人打理和看管。天时地利人和,卢观恒借着在广州帮人看守歇业空铺的机会,独辟蹊径,想到一个不需要本钱,而自己既能赚钱,又不令外商受损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代人存货兼售货,实施“借鸡生蛋”的策略。

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手中代人看管的歇业闲置房屋租赁给洋商储货,一方面收取租金,同时又按其开列的价目代为销售,从中赚取提成。由于他很快能将货物售罄,外商对他很是信任,生意也越做越大。

早人一步

卢观恒在未得到清廷允许做行商之前,就已经私底下与英印度公司进行贸易。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卢观恒出银13万两与英东印度公司订立茶叶合约,英公司邀万和行商蔡世文出面,与卢观恒共同做成该项买卖。卢观恒由此与英东印度公司拉上关系,并与万和行关系密切。

但当时卢观恒还不是行商,只是“行外”商人,或叫“小商铺”,与外商贸易当属非法。“从中国各地来的商人与外人贸易者,本行应与他协定价格,使卖者获得合理的利润;如任何人自定货价或暗中买人者,必予严惩”又“凡无官方许可之铺户,不得与欧洲人买卖或交换货物,各种货物必须有行商发售。如该铺户等身家殷实,信用可靠,而又有切实担保者,可申请准许开设行号,与欧洲人贸易”。于是,他请万和行商蔡世文出面做担保,蒙混过关。

通过茶叶贸易,卢观恒赚得了不少利润。之后,他又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做成大笔且大量的印度棉花交易,为后来成为与英公司进行该项贸易的主要商人奠定坚实基础,并结成密切关系。

卢观恒既做国外贸易,同时又做国内生意,那时英国驻广州大班曾这样说:“卢观恒是广州最引人注目的商人,他不仅承销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大量货物,也大量地从内地商人处购货,因货物太多,以致很难找到贮藏货物的仓库。”通过转手买卖,赚取利润,他成了内地商人和外商的中介。

卢观恒不但与英公司贸易,而且还与世界其他公司有生意往来,据荷兰公司的档案记载:“1790年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就集中垄断在几家大的行号手中,其中潘启官和石琼官占据了所有进出口货物的三分之二,茂官(卢观恒)和沛官占了九分之二,剩余的行商占了九分之一。”这说明当时卢观恒的生意已经做大,其贸易额仅在潘氏和叶氏之后,与伍氏平分秋色。这些无疑为卢观恒后来得以承充行商以及发家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海关监督正式发给卢观恒行商执照,他正式成为十三行中的一员,并把他的商行取名“广利”。按照当时广州官府法令规定:承充行商的必须是“身家殷实”之人,可见此时的卢观恒已经致富起来了。细算一下,卢观恒从他私下与英公司贸易到正式获得清廷特许经商权利,成为合法的经纪人,相距足足5年时间。由于他抢在时间的前面,走在别人的前面,在未获准行商身份前,先行一步,又或叫偷步,从而赢得了商机,赚取了财富。

先允后行

卢观恒为人诚实,注重信誉,事前承诺,事后兑现。嘉庆八年(1803年)冬,在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订买卖合约前,卢观恒因有要事要回新会老家,眼见合约签不成,生意就要泡汤。

见此情形,他灵机一动,做出大胆决定,请大班先行代劳,他亲诣大班,预先承诺,“凡大班与他商缔订之契约,彼即可照样应允,一俟其自新会返省,即可补签该项目字据”,敢于应允,事后履约,亦使卢观恒赢得了商机,避免了因主观原因而耽误公司生意。

卢观恒创办的广利行成为当时垄断全国对外贸易的行商之一,由于早前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着密切联系,形成长期合作的利益关系,它独占了棉花交易市场和大部分茶叶贸易。据马士统计:1793年,广利行占毛织品份额2份(总份数是16份),武夷茶1000箱,功夫茶1.2万箱,贡熙茶1000箱;1800年占毛织品份额3份(总份数是18份),武夷茶1300箱,其他茶叶共2.4万小箱,是拥有进出口份额最多的行商之一。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卢观恒在行商中的排名迅速跃升。嘉庆元年(1796年)居第三位,次年便躍居第二位。嘉庆十三年(1808年)潘有度退休后,卢观恒与当时“天下第一大富翁”伍氏家族中的伍秉鉴共同坐上了十三行商总的位置,共同掌管行商事务。

商总,又称“首名商人”,为行商领袖,督办洋行事务,通常由资本雄厚的殷商承担,卢观恒能够出任商总,表明他有实力,且有威望。

至于卢观恒有多富有,他从未向外宣称,但据《潮连乡志》记载:他死后,尽管家道中落,但四个儿子仍分得家产每人100万银元,“观恒四子文举、文锦、文蔚、文翰分异时,各得百万”,百万富翁在当时没有几个,据估算,卢观恒最盛时其总资产应在2000万两白银左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富翁之一,国际级顶端富豪。

卢观恒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抓住天赐商机,上演了一部从农民到商总的神话。以双手只身到广州创业,仅用十数年时间便成为千万富翁,堪称商界一大奇迹。而他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把握机会,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卢观恒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抓住天赐商机,上演了一部从农民到商总的神话。以双手只身到广州创业,仅用十数年时间便成为千万富翁,堪称商界一大奇迹。而他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把握机会,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猜你喜欢
外商商机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画里有话
漫画
威尼斯商人
改革开放是中国市场充满商机的源头活水
谁是冒牌外商
商人求宿
上海迪斯尼,万亿商机富裕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