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6-22 13:23吴楠
乡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主体责任特色产业

吴楠

[摘 要] 文化扶贫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面临基层政府认识不足、文化扶贫精准度不高、文化产业理念滞后、基层文化工作者匮乏现象普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在明确主体责任、协调精确管理,合理掌握需求、注重精准实施,聚焦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推动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讓文化为贫困群众注入“精神之钙”,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主体责任;特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 G2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2-08-2

文化扶贫和物质扶贫可谓脱贫攻坚战中的左膀右臂,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物质上的脱贫并不代表已完成精准脱贫任务。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人们发现物质贫困相对容易解决,精神文化贫困才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贫困不只是经济现象,往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果不考虑贫困地区的文化,简单地进行帮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1]。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如期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因此,对现有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帮扶,不能只注重经济建设,更要从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发力,更加突出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这对于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其脱贫摘帽具有重要作用。

1 新时代文化扶贫的现实意义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 000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2]。就目前来看,未实现脱贫摘帽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深度贫困地区。其大多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短板较多,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国防安全等问题相互交织[3],长期处于文化贫困的状态下,主要表现为知识匮乏、低俗文化生活、信仰迷失、生产和生活方式落后等。这些地区文化贫困状态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对这些地区的文化贫困现象进行精准识别,通过文化设施建设、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引导产业发展等因需而异、因地制宜地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来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转变其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个人素质,为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稳定脱贫提供精神保障。

2 新时代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政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文化扶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帮扶才能显现出效果。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需要解放村民的思想,使其树立主动脱贫意识。但实际上,部分地区基层政府仍然表现出“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面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遇。现阶段,我国在脱贫摘帽考核方面,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不够多,无疑加重了各级政府对文化扶贫的漠视程度。

2.2 文化扶贫精准度不高

精准脱贫是当前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心工作,公共文化主管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需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3]。文化扶贫面临的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因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及生活方式等大不相同,所以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有许多不同,因此文化扶贫的方式也应从整体性向精确化变革,分类施策才能获得更好的帮扶效果。但要对贫困人员的文化需要进行精确掌握并非易事,需要下大功夫、大气力。但一些地方政府及帮扶单位在不了解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情况下,采取“一概而论”的粗放式扶贫方式,导致投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效率低,缺少明确的文化帮扶计划,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未能做到精准施策、精准供给。

2.3 文化产业理念滞后

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文化扶贫工作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也应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使贫困地区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文化福利。而目前的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干部和群众对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忽视其经济属性的问题,在开发利用上处于较低水平。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仍保留着淳朴的民间文化、民俗特色及劳作方式,其中有很多是非遗项目,但因缺乏相应的包装及宣传,未能充分挖掘利用,面临传统文化的遗失风险。

2.4 基层文化工作者匮乏现象普遍

文化产业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产业,存在人才普遍缺乏的现状,又因深度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环境因素、交通通信等诸多恶劣因素的制约,致使其在新生代文化扶贫人才的吸引上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我国大步伐向城镇化建设阶段迈进,有学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最先走出了自己的贫困家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内生性”人才缺失。我国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着本土人才留不住、外来人才引进难的两难境地。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的文化队伍建设路径仍以传统的转岗方式为主。相较于经济、教育等领域扶贫,文化领域扶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文化扶贫人才进行培养时,不仅需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基层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来量身定制符合当地的文化扶贫措施。但因当前建设及管理机制不完善,“门外汉”干部在培训不足的情况下便从事文化扶贫工作,难以快速应对文化精准扶贫对人才的实时需求,导致新老交替衔接不畅,本土性文化扶贫人才缺失。

3 新时代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对策

3.1 明确主体责任,协调精确管理

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中离不开文化扶贫的精准发力。首先,要划分责任部门来具体组织实施,不能让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各级党委、政府应就这项工作指派专门部门来负责,落实到专人来执行,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全要素跟踪,确保各个环节不打折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加大问责和处罚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的扶贫干部要严肃问责,绝不能姑息。其次,通过会议、文件学习、视频讲座等形式,转变干部队伍的文化扶贫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文化扶贫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再次,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因势利导,要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文化竞争,再贫也要富文化,政府财政再紧张也要保障文化供给,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做到公共文化多元供给[4]。最后,社会各界文化机构也应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有所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普通群众积极配合文化扶贫工作,形成群众“下单点菜”的文化服务新模式。

3.2 合理掌握需求,注重精准实施

要想实现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除了需要良好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外,更需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深入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精确掌握他们的文化诉求,提供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以此来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首先,要拓展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反映渠道,除开设传统的服务热线外,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媒介作用,增设网络反馈平台,及时对相关文化政策进行发布,收集群众的切实需求。其次,对收集的各类公共文化信息需求进行研判分析,得出群众的文化意愿与倾向,涉及政策服务的要及时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公布,以便群众查阅。最后,要以考促改,在精准扶贫成效考核时加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指标,提升公共文化精准实施效能。

3.3 聚焦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

把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同国家扶持结合起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5]。因此,文化扶贫要立足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发展产业项目,制订可行性的战略规划,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资源优势,以此带动贫困地区居民增收创益,增强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扶贫的实效。首先,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特色品牌战略,打造“一镇一品”新模式,并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给予支持,尊重文化规律,避免盲目跟风和低俗文化产生。其次,要适应市场规律,将本地特色與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链接,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后,发挥好深度贫困地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对本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兴办小微企业、文化工作室等市场主体,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或独特产品,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创收能力,为实现稳定脱贫打下基础。

3.4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队伍建设

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加强精准文化扶贫的关键。首先,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队伍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畅通发展渠道,让本土人才留下来、外来人才引进来成为常态。其次,坚决实施“三区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输送、培育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工作,同时重视对本地“内生性”文化人才的培育,通过与研究机构、高校、民间文化团体等开展交流与合作,发挥他们专业知识和发展理念的优势,在乡村规划与人才培育上给予帮助。最后,要完善考核机制,对文化扶贫干部的工作进行评判,建立赏罚分明的人员评价体系,以此来调动文化扶贫队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岑家峰,李东升,梁洁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社科纵横,2018(6):60-65.

[2]张琼文.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3-06)[2020-04-06].http://www.cpad.gov.cn/art/2020/3/6/art_305_114023.html.

[3]胡守勇.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州学刊,2019(9):81-86.

[4]张庆,唐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的现实困境及治理路径研究[J].管理纵横,2019(1):21-22.

[5]任和.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送电影下乡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6(3):64-70,96.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主体责任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学院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刍议
互联网负面内容治理需各方合力共举
浅析如何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检查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