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闵行人的爱心在绽放

2020-06-23 01:05鲍运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机构
至爱 2020年5期
关键词:闵行区抗击抗疫

文、图|鲍运刚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机构

01 白崇禄老人

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项募捐行动”启动以来,爱心市民的捐款就源源不断地涌入。

福禄寿敬老院的白崇禄老人,今年88岁,1958年他就入了党,原是上海印钞厂党支部的党小组长。老人平时生活非常简朴、省吃俭用,敬老院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老人。他平时每天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忧心忡忡,担心疫情会很快蔓延、担心更多的人会感染、担心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担心国家经济建设受到影响,在电视上看到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工作很辛苦,生活条件很艰苦,有时忙得饭都吃不上。他更加担心。他说:“我老啦,不能到一线去了,但仍然可以出把力。”于是,他找到敬老院院长吴凤美,诚恳地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我不能只管自己吃好住好。我要退休不退志,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点作用。”吴院长劝他一定要留够自己用于生活和医疗的钱,如果有结余的话,可以捐点。老人家摇了摇头说:“我一个月退休工资6000多元,有吃有穿,还有你们照顾,没什么后顾之忧,这次我捐5万元。”

2月10号,吴院长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区代表机构”)打了电话,问到了捐款账号,2月11日,老人家的捐款汇到了抗疫捐赠账号。

浦江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张少檑、陈晓丹、傅欢、韩丽萍、许兰等9位工作人员,不仅自己参加抗疫捐款,还带动自己的孩子一起捐款。在父母的带动下,张宇默、徐溢晨、周鸿轩、张可言、徐君浩、张陈骏、徐沐辰、孙奕韩、金乐涵、蒋天皓10位小朋友都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总计2900元,在第一时间捐到了区代表机构。小朋友们表示,抗击疫情,不能少了孩子们的力量,他们也要为在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献上爱心,尽自己的一份力!

浦江镇的顾志刚先生,是在云南插队的回沪知青,最近他和老伴在家每天关注疫情,心里很难过。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老两口商量后决定捐款2000元,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顾志刚说:“原来在云南插队,那时日子很苦。现在生活好了,一定要回报社会。”他不仅自己捐款,还带动家人捐款,他的女儿已经在街道里积极捐了款。

浦江镇的杨杏村,多年来一直热心慈善,乐善好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为抗疫做点什么。他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抗击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也不能置身事外。那么多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直奔武汉抗疫第一线,他们坚定的步伐、勇敢的精神常常感动得我热泪盈眶。”当他看到网上发出的抗击疫情捐赠通道开启的消息后,立即捐出平日的积蓄款5万元。他表示还要继续关注,需要他做出贡献时,他还将毫不犹豫。

浦江镇召稼楼古镇爱心居民,也和杨杏村一样,为疫情的不断蔓延而心焦,为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前线而感动,听到、看到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抗疫故事,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2月7日,他在“今日闵行”公众号上,看到区代表机构抗疫捐款账号后,8日即捐款1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笔抗疫捐款不汇出去,不给抗击疫情出点力,我就吃不香睡不好。”汇款时,他坚决不留姓名,在汇款单上只留下了“爱心人士”4个字。

郑莲敏、郑莲珍,系离休干部家庭姐妹俩,浦江镇居民。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非常有爱心,总是先人后己,乐善好施。两人退休工资均不高,郑莲珍还身患癌症,住在姐姐郑莲敏家中。本次疫情发生后,郑莲敏的女儿首先捐了款,随后,老姐妹俩也积极参与,把善款捐到了居委会,用于抗击疫情的工作。

张渊老人,是闵行区文旅局一名离休党员干部,已86岁高龄。退休20多年来,他始终积极参与局机关离退休支部工作,关注闵行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离退休老同志中树立起模范带动作用,并鼓舞着年轻的党员干部对标看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渊虽身在家中,却心系疫情一线,作为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他对疫情的不断蔓延揪心不已,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既钦佩又心疼。他想尽自己所能,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2月25日上午,在女儿的陪同下,他来到闵行区文旅局,要向武汉一线捐款。他亲手将善款2万元交给工作人员,委托他们转交区代表机构。老人还特地在装着善款的信封上写下:“献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勇敢奋战的白衣天使和各路英雄斗士!”笔迹苍劲有力,表达了一名老党员对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诚挚敬意和拳拳爱心。张渊同志一再表示,大战当前,没有人是局外人,这绵薄之力,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担当,他义不容辞!老人家的爱心义举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怀,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02 闵行区代表机构为张渊老人颁发的捐赠证书

03 张渊老人手书

张林娣老人,今年80岁。年轻时她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吃了不少苦。后来,与现在的老伴再婚后,日子慢慢好起来,但没想到4年前老伴突发脑梗卧病在床,自己也有慢性病,子女决定把她接到身边照顾,她只能偶尔去医院看看老伴、陪陪他。近期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状况,她非常焦急、痛心,主动联系所在地的居委会,要把刚到期的15万元理财产品取出来,全部捐出去。

15万元是当时区代表机构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我们立即联系张林娣老人,想具体了解一下情况,通过电话跟老人聊过之后,我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退休前老人是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工资加上额外的收入每个月也就5000多元,她本身还有一些慢性病,日后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老人说:“这次国家遇到那么大的困难,我总觉得要做些事情才好。我身体还好,子女也都独立。这15万元是我自己的钱,我只是想着国家遭此大难,这些钱或许能有些帮助。我虽然半辈子苦过来了,但现在日子好多了,我平时省吃俭用一些没什么的,我愿意拿出这笔钱来做点自己的贡献,献一份爱心。”

基于张林娣老人的现实情况,经区代表机构的领导商量后一致决定,要把这笔15万元的捐款退还给老人。当即,我们与老人再次取得了联系,电话里我们首先感谢了老人的善举,对她做出的贡献表示非常感动和感激,但基于她的综合情况,我们还是要退回这笔善款。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听党指挥、安心在家也是种贡献。当国家遭遇如此巨大考验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来共克时艰,一起打赢这场人民战争。但我们更希望每个公民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每个家庭,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所在。

张林娣老人只是一个缩影,在这次抗疫捐款活动中,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老同志都主动要求捐款。在这些老人家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国情怀、善行义举,更是一颗颗慈爱之心。

猜你喜欢
闵行区抗击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众志成城 团结奋进 抗击疫情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