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泛教育理念初探

2020-06-23 09:32赵辉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民族

赵辉

摘要: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归回至人格的本真上。千百年来我们始终认为的教书育人的本质其实是偏颇的。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天职。在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课改前提下,我们又过多地注重了教育的方法论,而忽视了教育的观念和教育的目的。然而育人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劳之外,这里还必须强调对下一代的美育的教育,应当对社会泛教育理念加以格外关注,树立社会泛教育理念的根本是改变我们的观念。

关键词:民族;社会;泛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6-0291-01

泛教育理念源自于泛教育论。泛教育论者把教育看作是多极交往中的主体共同开发人的发展资源活动,并通过对教育主客体的分析,赋予教育主客体以全面的内涵。作为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内容在构成上绝不只是简单的学校教育一种形态,而是包含:本能的训练、适应性的教育和进取性的教育等多层次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只是大的冰山浮于水面上部的尖顶。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提出“营造全民育人大环境,树立社会泛教育理念”这一观点,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1.教书育人的本质

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天职。众所周知,教书是责任,育人才是目的。我们常常以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作为师者的座佑铭。作为教育者,的确应当时刻把控好做为一个人的标准,追求着自己向往的和应有的价值。当然,对于教师队伍更应当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德树人。

在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课改前提下,我们又过多地注重了教育的方法论,而忽视了教育的观念和教育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然而大家却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不愿意担当这个好老师的想法,而一心只将这一光环拱手让给教师这一职业者。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强调,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天职,而应当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

2.教育的成败关乎整个民族的兴衰

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觉得身上多了一份担子和责任。然而育人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劳之外,这里还必须强调对下一代的美育的教育。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人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因此,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为现代化的大业而立人,是中国现代教育也是中国现代美育始终坚守的目标和使命所在。学校的美育尽管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却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前许多情形看来,加强学校美育、树立民族美育意识势在必行。

3.应当对社会泛教育理念加以格外关注

泛教育观又称大教育观。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认为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学校课堂教育,可以称作是一种狭隘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无法与社会、时代相适应。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大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体现在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目标上。具体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需用强调的美育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振兴教育之路。

4.树立社会泛教育理念的根本是改变我们的观念

我们知道,实现社会泛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实现在观念上的改变。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甚至走出年龄,让美育的内容贯穿于人的一生。

先说走出灌注。走出灌注的最好方式是应该有更多的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而不单单是简单的命题、简单的讨论然后总结。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们很欢迎。但受到了校长的批评。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又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呢?”

其次是走出课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到课堂以外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而并非是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传授知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因此,必须尽可能多的让教学走出课堂,回归到社会中,回归到生活当中。在课堂之外发现纵横,纵向的深度,横向的拓展,感受走出课堂天地宽的惬意。

其三是走出学校。这里面就有个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不是为了形式上的辉煌,而是要把“育”字落到实处--走出学校之外的社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体验之后再回到学校里面的社会,用亲身体验到和感受到的美来锻造自己的人生。

最后是走出年龄。走出年龄即终身教育问题。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拿教师举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时刻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育不限年龄,当然也更不限职业,因此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一样。正如庄子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即诠释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

总之,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而单纯地跳出学校教育恐怕已并非一件易事。如何营造全民育人大环境、树立社会泛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大课题,若要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非需要大手笔不可,甚至需要全民族的参与。既然我们懂得教育既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更是国家民族的根基,我们就应当用社会的视角看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社会。只有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真正辉煌。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 项贤明编著.《泛教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 谭好哲著.《美育的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杨鑫辉著.《现代大教育观——中外名家教育思想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猜你喜欢
社会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