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眉勒弧线适度设计背后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2020-06-23 03:24王忆雯梁惠娥
丝绸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王忆雯 梁惠娥

摘要: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清代及民国眉勒共有86条,分别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及直辖市,构思巧妙、制作精巧、针法工整,造型各异,极具装饰特点。通过传习馆馆藏眉勒实物统计,发现双叶形眉勒是最普遍的眉勒造型,其前中破缝与弧度设计体现审美的合体性原则,值得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及人体头部数据测量,对青年和老年女性头戴眉勒的长度、高度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前中破缝的弧度设计,满足眉勒佩戴的舒适性要求,背后蕴含的人机工程学科学价值,体现了民间女性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造物智慧。

关键词: 双叶形眉勒;头部数据;适度设计;人机工程学;造物智慧

Abstract: There are 86 pieces of Meile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llected in Folk Dress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which are respectively from 15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y are ingenious in design, exquisite in production, neat in needling, different in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 in dec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Meile in the museum, it is found that the Meile of double-leaf shape is the most common shape of Meile. The front middle seam and arc design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 fit,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Through data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of human head data, the length and height of young and old women wearing Meilewe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arc design of front middle seam meets the comfort requirements of Meile wearing.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ergonomics behind it reflects the creation wisdom accumulated by folk women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Key words: double-leaf Meile; head data; moderate design; ergonomics;creation wisdom

眉勒由男女皆戴的首服发展为后来女性专属的服饰品,名称也由“頍(kuǐ)”“半帻(zé)”“抹额”等,最后发展为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最盛行的妇女头饰品,名之“眉勒”[1],常施以刺绣、珠玉为饰,围于前额以绳带系于脑后。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眉勒的关注度和专门研究较少,且散落在女红或服饰史的配饰章节中。现有研究多关注于眉勒的起源发展、工艺技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未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挖掘眉勒的科学价值。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的头部数据分析,采用平面拓版的方式,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30条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双叶形眉勒进行尺寸測量,得出眉勒的前中弧线适度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科学价值。

1 人机工程学下的人体头部数据分析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与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系统效能的多学科交叉学科[2]。作为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医学和设计学等多个领域,本文以人机工程学方法进行人体头部数据分析。

佩戴眉勒的头部参数主要有头长、头宽、头高、头围高、头围、斜头围六组数据,参考袁庆成[3]人体测量与骨骼中关于头部测量的参数,头长指眉间点和枕后点之间的距离,头宽指两耳屏点与正中矢状面相垂直的头部最大宽度,头高指头顶至颌下点垂直距离所测长度,头围高指头顶至侧耳门上缘点垂直距离所测长度,头围指眉间点绕过颅后点最大周长,斜头围指发际前中点绕过颅后点下2 cm处周长。根据以上头部测量方法,参考姚薇薇[4]、王璐[5]等在学术研究中的头部数据,结合均值、标准差和方差的计算[6],得出成年青年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头部数据描述统计量(表1[4]、表2[5])。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青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头部参数测量均值略有不同,老年女性较青年女性头长、头宽偏大,头高、头围高、头围、斜头围尺寸略小,其中头高差异为1.501 cm,斜头围差异为3.838 cm,其余参数差异均在1.000 cm以内。成年青年女性头长和头宽的比为1.14︰1,65岁以上老年女性头长和头宽的比为1.12︰1,头长和头宽比接近1︰1。

头戴眉勒的切面可看成近似圆形,眉勒造型不同使得佩戴位置略有不同,相同造型的眉勒也会因佩戴者的喜好略有差异,总的来看,眉勒佩戴位置介于头围和斜头围之间的某个斜向平面。头围和斜头围参数是决定眉勒长度的重要因素,头高和头围高参数是决定眉勒宽度的重要因素。

2 双叶形眉勒的尺寸测量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清代及民国眉勒共有86条,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及直辖市,按照眉勒的外观造型可分为:鱼形、元宝形、船形、眼罩形、长条形、哑铃形、蝙蝠形、波浪形、双叶形、桥形等十余种[7]。其中双叶形眉勒前中破缝处理形成的弧度设计体现了合体性的审美原则,本文以双叶形眉勒为案例,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30条双叶形眉勒进行了尺寸测量并分析其裁片的构成。

双叶形眉勒规格尺寸的测量部位如图1所示,测量平铺状态下的眉勒尺寸7组:1)眉勒的总长度a;2)眉勒最宽处的宽度b;3)眉勒前中/最窄处的宽度c;4)眉勒顶部最高处两点之间的距离d和前中顶边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e;5)眉勒底部最低处两点之间的距离f和前中底边到最低点的垂直距离g;6)针对双叶形眉勒的前中破缝,将其对折平放,测量前中距前中两边连线的凸起距离h;7)装饰工艺如滚边、镶边等的宽度i。测量方法为:分三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尺寸,分析双叶形眉勒的尺寸特征。若a、b、c、d、e、f、g、h为整数,则归到小数区间内,例如总长度为41 cm,则将其归到40~41 cm。

数据统计结果为:双叶形眉勒总长度a主要集中在40~48 cm,占比87.2%,其中44~45 cm的数量最多,反映了双叶形眉勒适用44~45 cm长度的头型最多;双叶形眉勒的最宽处宽度b主要集中在6~11 cm,占比90.5%,其中宽度在10~11 cm的数量最多。对于双叶形眉勒来说,该眉勒造型在佩戴时需要覆盖耳部,因此最宽处的宽度大多较宽;双叶形眉勒前中宽度c主要集中在2~4 cm,占比90%,统计显示2~3 cm的数量最多。可见,双叶形眉勒前中宽度c与总眉勒的分布区间基本呈负相关,双叶形眉勒造型的特点是前中宽度较窄,两端最宽处与前中宽度差距较大;双叶形眉勒顶边最高点的距离d集中在27~35 cm,占比83.3%,其中31~32 cm的数量最多;双叶形眉勒底边最低点的距离f集中在22~30 cm,占比93.3%,27~28 cm的数量最多。

3 眉勒适度设计背后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3.1 眉勒长度:灵活可调,搭配多样

眉勒佩戴位置存在差异,因此取头围和斜头围参数均值的平均数为最终参考。青年女性头部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青年女性头部围度取头围和斜头围参数均值的平均数为56.998 cm,老年女性的头部围度54.857 cm。眉勒总长度a取45 cm代替眉勒标准尺寸,眉勒长度与围度比为:

青年眉勒长度占比%=眉勒长度头部围度=4556.998×100=78.95

老年眉勒长度占比%=眉勒长度头部围度=4554.857×100=82.03

青年和老年女性头戴眉勒的长度均大于3/4头围,小于7/8头围,其余部位用绳带系扎,留出充足的活动空间,可应用于多种发型头饰的搭配,灵活性高,满足眉勒佩戴者的个性化需求。

3.2 眉勒宽度:突出审美,束发保暖

对双叶形眉勒的尺寸测量可知:其长度集中在44~45 cm最多,中间细长逐渐向两端变宽阔,加上厚实的面料,属于典型的遮耳型眉勒。雙叶形眉勒最宽处宽度b的集中在9~11 cm,青年女性头高均值为24.732 cm,老年女性头高均值为23.231 cm。

由此可知,双叶形眉勒两侧最宽处宽度与头高比例在1︰3~1︰2,凸显厚重之感,束发同时遮住半耳,具有遮风避寒功效。其他非遮耳型眉勒以束发和审美为主要功能,以眼罩型眉勒为例,两侧最宽处宽度与头围高比例在0.618~0.750,0.618是黄金分割比例的数值,0.750(3︰4)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中间还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中运用最广泛的构图比例1︰2。比例虽各不相同,但眉勒宽度与人体头部比例适度,可以看到古人造物中所蕴含着和谐比例的审美经验[8]和对美的追求实践。

3.3 弧度设计:完美贴合,美观舒适

合体性是审美的基本原则,即使是在讲究宽衣博袖的中国古代,服装的领口也会设计得较为合体。眉勒为束在额前的巾饰,人的额头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弧面,眉勒所用材质多为平面的无弹力面料,使佩戴眉勒时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前一条线上,无法达到合体的效果,并给佩戴者带来不适。基于上述情况,双叶形眉勒的前中位置做了破缝处理,并在破缝处增加弧度设计,等同于收省效果,使其更加贴合人体额头曲面,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和较为舒适的佩戴感受。

笔者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30条双叶形眉勒进行了其前中宽度和前中凸起高度的数据比较分析(图2)。双叶形眉勒的前中宽度c分布区间为1~5 cm,前中凸起高度h有四个尺寸,分别是0.1、0.15、0.2、0.3 cm。前中宽度在2~3 cm对应眉勒数量最多,且以0.1 cm凸起高度居多,0.2 cm和0.15 cm次之。前中宽度3~4 cm对应0.2 cm的凸起高度居多,0.1 cm和0.3 cm次之。可见,双叶形眉勒的前中宽度c越小对应的前中凸起高度h越小,反之亦然。

通过合理的弧度设计,眉勒中间形成立体的面,使眉勒达到贴体的效果,佩戴时,眉勒给人体的压力可以分布到眉勒与人体接触的额头表面上,使整体压力感大幅减小。民间女性虽没受过人机工程学的科学教育,但在实践中却总结出一种适于眉勒造型结构和人体舒适度的设计与工艺方法,暗合人机工程学科学价值。

4 结 语

眉勒作为器物,被发明之初源于其“约发”功能,伴随着实际需求,材质造型发生变化。传世的眉勒实物中以双叶形眉勒最多,其中间破缝处理所形成的弧度,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及人体头部数据测量发现双叶形眉勒的前中破缝与弧度设计使得佩戴者压力感减小,合体性增强,舒适性更高。眉勒适度设计体现了“人—眉勒—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具有方便劳作、保证人的健康、安全、舒适等实用功能需求,眉勒弧度设计背后蕴含的人机工程学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民间女性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造物智慧。

参考文献:

[1]李怡. 陕西唐墓壁画中幞头形制考辨[J]. 文博, 2005(5): 80-83.LI Yi. Examina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head in the murals of the Tang dynasty in Shaanxi[J]. Relics and Museolgy, 2005(5): 80-83.

[2]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2.DING Yulan. Ergonomics[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5: 32.

[3]袁庆成. 人体测量与骨骼[M]. 大连: 大连工学院出版社, 1986: 48-55.YUAN Qingcheng. Anthropometric and Skeletal[M]. Dalian: D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986: 48-55.

[4]姚薇薇. 参数化帽子结构设计及其自动生成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1.YAO Weiwei. Study on Parameterized Hat Structure Design and Its Automatic Generation[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11.

[5]王璐. 陕西地区老年人头型与帽子合体性研究[D]. 西安: 西安工程大学, 2015: 36.WANG Lu. A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Head Type and Hat of the Elderly in Shaanxi Region[D]. Xian: Xia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5: 36.

[6]嚴杨, 王国胜. 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1.YAN Yang, WANG Guosheng. Ergonomics in Product Design[M]. Harbin: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7: 11.

[7]郝少晶. 唐墓壁画中的抹额初探[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6): 83-84.HAO Shaojing. Reasearch on the Moe on the wall painting in the grave in Tang dynasty[J].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2013(6): 83-84.

[8]陈建新. 李渔造物思想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64.CHEN Jianxin. Study on Li Yus Creation Thought[M]. 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64.

猜你喜欢
人机工程学
手握式工具的分析、改良及人机研究
道路交通标志有效性评价
论儿童车载安全座椅设计
技术人性化视角的工程技术教育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基于CATIA的多功能运动轮椅三维数字化建模及其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