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木雕博戏俑

2020-06-24 06:48
时代邮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诸君张元济天坛

年龄:2000岁

收藏地:甘肃省博物馆

彩绘木雕博戏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以其精绝的构思和卓越的雕技而享有盛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彩绘木雕博戏俑主要是作为明器使用的俑,是随葬在墓中用以象征人或物的器物。

这组俑由两个跪坐老者和一个棋盘构成,所用之木为松木。人高29厘米,一老者右手置膝上,左手平举向前,做“请”状,另一老者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执长方形棋子做落棋子状。整组木雕线条明快,两位老者神情凝滞,蓄势待发,营造了紧张气氛。

两位老者正在玩的是一种名为“六博”的游戏,这种游戏自战国至汉代盛行。西汉时期朝廷里设有博侍诏官,擅博的人地位很高。六博最初是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赌博手段。到了汉代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以博戏为业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博徒”,因“好玩博弈”而达到“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的地步。汉代以后,六博逐渐势衰,到了晋代以后便销声匿迹。

彩绘木雕博戏俑反映和传递的信息是汉代河西走廊生活富足、文化发达的社会面貌。汉代木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与境界,已在这组博戏俑中得以充分体现。

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最开心的事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当“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讲英文课,开学第一天,他带了一包带壳的花生分给学生吃。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大讲其吃花生之道。然后,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生。”学生们哄堂大笑。

姜亮夫回忆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有这样一段记述:“在清华这个环境中,你要讲不正经的话,找一个人讲肮脏话是不可能的。先生同先生,学生同先生、同学与同学,碰见了都是讲,某个杂志上有某篇文章,看过了没有?如都看过,两个人就讨论起来,如一方没有看过,看过的就说这篇有什么好处,建议对方去看。”

毛泽东和张元济等人游天坛。毛泽东问张元济说:“你以前做京官的时候,可曾来此?”张元济回答说:“天坛是敬天之所,我六品小官安能到此?”毛泽东大笑,接着又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不足。张元济曾先后与光绪、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五个时期的巅峰人物促膝而谈,这样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猜你喜欢
诸君张元济天坛
悼童老
晤橘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张元济“犯傻”
联墨双馨二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非郭老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