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药理学智慧课堂构建探讨

2020-06-24 03:55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药理学智慧信息化

王 清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首次提出“智慧教育”这个名词,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八大行动”之一。药理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更应该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智慧课堂读取大数据,发挥现代学科的教学优势和特点,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药理学教学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如“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促进传统药理学课堂实现向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药理学教学中运用智慧课堂,实现了大数据的有效结合与应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将药理学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高职传统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多以教师为主导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都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采用“满堂灌”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的主角,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教学,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药理学这门课程概念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多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反馈学习效果较差,更别说学生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去。

1.2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传统药理学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般情况下,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上,先上完理论课再集中做实验,并且都以家兔、小白鼠等动物来开展实验。而学生毕业后主要是面对人来用药,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职业素养,并且很难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另外,大数据时代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会使用信息化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使用相关软件、掌握信息化操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然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对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较欠缺。

2 药理学课程智慧课堂的建设

智慧课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不是单一进行知识灌输,而是由浅入深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共72学时,我校在职教云创建药理学智慧课堂,全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共643名学生注册,并进行学习。通过智慧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药理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课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演示、汇报、质疑、讨论、技能练习、操作训练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后巩固学习,学生通过作业、拓展练习、职教云学习平台测验等巩固知识与技能,见图1。

图1 药理学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拟定三维目标

课前,教师把制作好的预习资源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发送给学生,这些资源包括自制微课、音视频资料、预习测试题。我校药理学课程总资源包括自制微课194个、音视频资料145个、预习测试题2 913个,每个微课、知识点的授课视频时间在15分钟以内[2],并且根据每个知识点编写了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等多种题型的测试题。学生课前的学习档案、预习测评及在智慧课堂学习平台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情况,智慧课堂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及数据分析,教师通过相关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确定本次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开展智慧课堂的重要基础,通过职教云的预习数据深入分析、精准掌握班级整体与学生个体的当前学情与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如青霉素一课,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测试及问卷调查分析本节课的学情为:94%的学生完成了课前任务,89%的学生对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感兴趣,72%的学生对人文关怀、医患关系有一定了解,50%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67%的学生用药分析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测试题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在青霉素这一课的课前测试发现学生对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掌握较好,而对青霉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较差,因此本节课将调整教学策略,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青霉素的作用,教学难点确定为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另外,智慧课堂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备课数据以及教师当前的备课状态与投入程度,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诊改提供依据。

2.2 课中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知识内化

课中,教师基于课前的学情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导入新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多采用真实的临床案例,例如:平喘药一课可以导入“亚洲歌后邓丽君患哮喘病多年”,吸引学生学习本次课程内容,并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基本原则,利用智慧课堂学习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一些数据,如学生发言次数、活动参与度等,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可以同步点评个人或团队学习效果,也可随时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讲授平喘药时,为让学生记住药物的分类,利用智慧课堂中的“整理药柜”游戏,通过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正确率、错误重复率、成绩分布区间等,教师按照共性问题重点精讲、个别问题个别辅导的原则,有的放矢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及时反馈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师生高效率、智能化教学。

2.3 课后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达到知行合一

课后辅导是智慧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课前与课中的互动表现、测试成绩等学情数据分析,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个性化作业,另外也可开展一对一辅导答疑。差异化的辅导能高效直观地了解学生动态,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通过智慧课堂,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查缺补漏,教师也可借助平台数据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针对性地优化下节课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3-4]。教师也可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例如抗心绞痛药这一课,可以让学生进入社区调查心绞痛患者的用药情况,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行硝酸甘油使用方法、服用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海报并上传智慧课堂学习平台,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制作最佳的小组,教师给予平时成绩的加分。

3 结语

智慧课堂使用大数据,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智慧课堂更智能和高效,也能为师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本次智慧课堂学习成绩评价不再以期末卷面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及平台评论活跃度占10%,知识点测试成绩和作业占20%,期中测试成绩占20%,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占10%及期末考试成绩占40%。在开课后的3个月时间,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人数逐渐增多,在线测试的点击率也大幅度增长。从平台数据来看,95%的学生看了超过一半的视频,80%的学生准时提交课前测试,及格率达到60%以上,学生喜欢发帖、留言、点赞、跟帖,平均次数超过每周20人次,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达90%,知识掌握情况与上一个年级学生相比,同样难度试题平均分提高了10分,说明教学效果良好,但未来还需要对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与改进。

猜你喜欢
药理学智慧信息化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