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问题与和谐发展对策

2020-06-24 12:50胡春相
绿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自然保护区对策建议

胡春相

摘要:指出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其在整个云南昆明地区是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管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要通过实施共同社区管理和支持社区发展,努力减弱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的根本不利因素,从而减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等。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增强社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社区发展规划,提高社区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区发展建设机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型产业等有关社区共管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共管;模式研究;对策建议;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20) 20047-03

1 引言

自然保护区,顾名思义就是对特殊的自然环境、区域的一个保护基地,一般都会在有稀罕植被动物、濒临灭绝的物种、环境异常美丽的地方设立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该地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自然保护区离不开社区的管理,社会发展本身和自然环境保护就存在着矛盾,两者的矛盾对社区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存在着影响[2]。然而,就当下的情形来说,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社区发展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矛盾。因此,如何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大的挑战[3]。

云南轿子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占地面积为16456 hm2,另外由于该区域的不一样的气候影响,导致区域内的动植物资源显得尤为丰富。但是由于保护区周边社区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加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周边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摸清保护区管理和社区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对策,正确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作之重点。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试谈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2 保护区概况

2.1 保护区基本情况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昆明市禄劝县与东川区的一个交界地,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也就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保护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该保护区的面积有16456.0 hm2。保护区由轿子山片和普渡河片组成。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森林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衍生的自然生态系统、按照法律规定划定出来的区域,需要额外进行区别往常的保护手段的管理维护的自然地理区域,也叫作“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轿子山在1989年就成为了昆明市自然保护区,到了1994年被批准为“云南轿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1]16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 社区基本情况

云南轎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周边社区2个县区的6个乡镇和2个国营林场(分别为禄劝县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中屏镇;东川区红土地镇、舍块乡;东川区法者林场和二二二林场)。社区共有16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农户3447户,人口13044人,其中常住人口9181人。周边社区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等。

2.3 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程度

依据调查法进行结果筛选,得知99%的社区群众认为建立保护区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这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建成作用予以了充分肯定,认识到通过加大保护,恢复了自然植被,减少了风沙危害,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1%的社区群众表示无所谓或认为保护区只是指禁牧围栏区域,对保护区的其它范围不清楚;保护区有关的规定有99%的农户表示知道。目前除社区西坡范围存在少量放牧的农户外,东坡也存在少量放牧情况,对于这部分社区群众来说,认为保护阻碍了牧业发展。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资源管理权、生产管理、目标管理、社区群众思想认识和观念等方面的矛盾。

3 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作用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除普渡河攀枝花苏铁片区及现大厂林区居民已实施移民搬迁后)基本分布在远离社区的无人区,对农牧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但有部分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及普渡河片区(核心区)位于社区居民点附近,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有一些联系。保护区建立以来,按照保护区条列的相关规定,严格保护,通过打击非法砍柴、采药、限制保护区放牧等活动,使部分农牧民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影响,生存成本增加,依赖自然资源的收入有一定减少。在建成了保护区管理机构后,保护区制定了社区发展规划,通过社区补助和为社区生产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社区产业发展的重组提供服务:建设公益事业等,缓和了社区经济发展与保护区生态保护的矛盾。

3.1 社区共管可调动社会人力参与自然保护

社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保护区的保护作用,做好社区共管可以更有效地去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积极地去调动社区群众对于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更能平衡社区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社区民众之间的关系,引起社区领导、群众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共鸣,激起他们的保护意识,让社区群众能够意识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国家的工作,更是社区自身发展和自身生态环境的需求,充分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社区群众积极协助保护区管理机构共同做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增添更多护卫和防护网[3]。

3.2 社区共管可聚集社会财力投入自然保护

社区共管就是号召社会团体、个人、组织能够一起加入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中去,一起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融合国家各处的资金,在扩大保护区软实力的同时,提供资金加强硬实力,最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去发展保护区。

4 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问题

云南轿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社区之间的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社区自身经济发展的压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这两个方面的矛盾从总体上反映出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矛盾。

4.1 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要杜绝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保护区内严格禁止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行为,这些行为或多或少的对社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让社区群众不能够自由的获取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当地社区群众对资源的利用,另外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和东川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和偏僻地区,当地社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当地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限制,而新的替化生计方式暂时又没有形成,所以就会有人为破坏自然资源去获得利益,造成违法利用资源的事件发生,对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保护构成威胁,成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对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和社区管理的建设都是极其不利的。保护区周边的极少数村民还存在着“靠山吃山”的传统意识,保护意识差,极少数村民为了获取利益,不顾法律的制裁到保护区放牧以及采集林副产品等,给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

4.2 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压力的增大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最近这些年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社区人口数量也在逐步攀升,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就随之加大,对资源的渴求也是与日俱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是一旦超过了资源可承受范围,人口的增多,社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难免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影响,因此也会增加保护区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

5 保护区社区建设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保护作核心,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把改革当动力,最终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句口号是保护区的核心,这就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一种辩证的发展关系,这是刚被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区内,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加大了自然保护的工作任务和难度,既要保证社区经济发展,又要促使环境保护,这确实需要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生存是人类的首要需要,人类在自身的生存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时,会采取某些偏激手段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这种破坏力是不可逆的,因为有效保护保护区的资源和社区的经济发展正是自然保护区保护项目的结果,在这方面,强调社区参与、发展援助、人身和财政安全、项目和技术支持[5]。保护区和地方党委政府要稳妥地解决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社区群众没有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无法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所以,只能通过引进经济发展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行适合的产业,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社区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目标。基于以上几点考虑,结合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社区共管机制

保护区和社区和谐发展是保护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公众共同努力的目标,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加大关注力度,在平等的基础上考虑当地社区的发展情况和资源保护情况。把自然资源纳入到资源保护中去,尽可能的让资源和经济能够保持平衡发展,另外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开采,提高对社区科学发展活动的认识,将社区发展纳入自然保护区关键方案的主流,同时建立合理管理目标的责任制[5]。与此同时还要联合保护区周边的乡镇、村、组等单位,形成一个闭合性的联动保护组织机构,充分保证保护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主要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相关事宜,重点工作放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及毗邻居民区的普渡河片的核心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宣传普及教育,争取让所有的社区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在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建立社区保护组织,实现社区共管,真正实现全方位有效管理。

5.2 实施社区共管,建立保护区共管委员会

实施社区共管,促进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在保护区周边社区乡镇、村、组建立保护区共管委员会,让社区积极配合好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5.3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依据保护意识作出针对性的研究调查,以确定保护区和社区发展中的积极方面和挑战,采用最适宜的措施方法,以调查结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数据,为后期和谐发展提供理论科学基础,以确立保护区和社区的规模和深度,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机制。通过政策指导,继续积极努力,对社区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增强社区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区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自觉性,确保实现资源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双推进的目标。

5.4 积极引进合作项目,提高社区农民收入

在保护区周围社区发展方面的投资继续增加,目前亟需努力改善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区发展,支持和发展经济产业,以控制和消除污染,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在社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发展项目应得到優先考虑和政策支持,保护区管理部门和社区政府应继续积极寻找和实施在保护区和社区重点广泛实施的合作项目,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经济发展。号召社会投资建设社区建设项目,促进社区的产业发展,给社区居民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和赚钱项目,让他们能够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通过引进项目的实施,提高社区农民收入,从而促进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共处[6]。

5.5 加强沟通,融洽社区关系

尽一切努力,通过定期开展公共利益活动,解决保护区和社区和谐发展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些活动有助于在其能力范围内解决社区生产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公众认识,加强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建立情感,进一步缩小保护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提高社区民众对于保护区保护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使两者之间联系更加密切[5]。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自然保护区对策建议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