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 零售业加速变革

2020-06-24 03:03王俊杰郭永慧张绿漪
群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王俊杰 郭永慧 张绿漪

战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总体来看,全省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最新要求的客观需要,是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绿色发展战略机遇、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

切实下好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先手棋”

绿色技术是绿色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纵观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日益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4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在光伏、风能、节能环保装备等部分行业领域技术全国领先,但总体来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成,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

坚持把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发展绿色产业的核心任务,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是突出绿色技术攻关“关键环节”。制定发布省级绿色技术与装备推广目录,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绿色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重大研发项目。二是突出绿色技术创新载体培育“主体作用”。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载体。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绿色企业技术中心、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和绿色技术创新联盟。三是突出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完善绿色技术全链条转移转化机制,建立一批绿色技术转移、交易和产业化服务平台,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的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绿色技术创新评估师和经纪人。

切实下好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棋”

绿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国际上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全国领先,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全国领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3.8%、32%,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1%,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但江苏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钢铁、石化、建材、印染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占全省国民经济比重达60%—70%,资源产出率仍然偏低。

要以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一是打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攻坚战”。坚持把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绿色产业的主战场,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工程,促进石化、钢铁、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和园区化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升级改造,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区。二是打好绿色新兴产业培育“主动战”。坚持把培育绿色新兴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绿色循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氢能、增材制造、量子通信、区块链等绿色未来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三是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狙击战”。坚持把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打造一批环保服务集聚区,积极发展绿色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导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四是打好绿色农业竞争优势提升“保卫战”。坚持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智能农业,打造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使用零增长、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高质量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五是打好绿色基础产业发展“持久战”。发展绿色基础产业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深入实施清洁能源产业化工程,有序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绿色能源供给;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特种船舶制造等绿色交通产业;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切实下好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载体的“长远棋”

载体平台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承接载体。近年来江苏大力推广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要求相比,仍需加大力度。

一是发挥好绿色企业集群“带动效应”。实施“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旗舰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和环保标杆企业。二是发挥好绿色园区“规模效应”。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支持园区探索开展环境管家、绿色联盟、产业共生、第三方环境服务等模式;鼓励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化园区;鼓励园区探索功能混合布局和复合开发,建设人产城融合示范区。三是发挥好特色小镇“集聚效应”。强化特色小镇产业功能,提升高端制造类、创意创业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历史经典类、健康养老、旅游风情和现代农业类等特色小镇绿色发展水平,创建一批“产、城、文、旅、智”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四是发挥好绿色产品消费“引领效应”。持续扩大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和认证目录,开展绿色产品领跑者计划和绿色品牌创建专项行动,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響力大的“苏字号”绿色制造品牌。

切实下好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的“统筹棋”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路径、拓展发展空间。近年来江苏加快实施以“双提升”为标志的节约集约用地计划,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显著强化,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不高、资源产出率相对不高、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水平相对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融合化。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生态+”“文化+”“旅游+”,提升深度融合发展水平。二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循环化。实施余热余压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化改造工程,促进生产过程废弃物和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垃圾分类与“两网融合”、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等领域,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工程项目;实施大宗固体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推动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基地与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低碳化。加强重点行业能源智慧化管理,完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标准,探索建立从项目审批源头杜绝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及低效率项目的监管体制;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商業、低碳旅游、低碳企业试点;培育壮大一批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创建一批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四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开放化。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搭建绿色产品交易平台,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和贸易融资绿色化。五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安全化。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严格企业和项目准入,完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和法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全过程监管能力,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聚焦化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六是打造绿色消费新引擎。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小份餐饮、自主餐饮和分餐制等节俭用餐服务,提升餐饮外卖、快递包装等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切实下好绿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决胜棋”

体制机制创新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江苏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绿色发展市场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要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制度体系。一是提升绿色营商环境“软实力”。促进绿色产品标准实施、认证结果使用与效果评价,完善环境守法信任保护名单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发挥好财税产业政策对绿色产业发展的“稳压器”作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财政资金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三是发挥好价格政策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和绿证交易制度等政策;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和合理盈利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收费机制,推进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及环保行业用电政策。四是发挥好绿色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担保和绿色保险,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治污减排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实行对生产和使用先进环保设备的企业实施减免税、低息贷款、折旧优惠等鼓励政策。五是发挥好生态环境制度对绿色产业发展的“保障器”作用。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建设领域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