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金融促绿色技术产业化

2020-06-24 03:03束兰根
群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机制绿色

束兰根

制度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先行条件之一,发挥着激励和约束双重作用。加强法治、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十分重视绿色产业发展制度供给,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为保障,根据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大力出台引导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自上而下”地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

不断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

绿色技术创新制度是指在我国社会制定或形成的节约资源和能源,避免、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及准则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产学研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制度、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制度和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建立政产学研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制度建设。在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的前提下,推动绿色产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沟通,创建绿色技术研究院,形成协同创新的各种平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019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700亿元,占GDP比重达2.72%,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0%。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关键是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引导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绿色发展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绿色产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促进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绿色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精准服务,破解绿色技术转化落地难题。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另起炉灶,是既要促进绿色产业链的发展和晋级,也需要加强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等绿色技术的深入研究。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在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仍存在着科技研发机构的研发和产业体系相对独立、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现象,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创新链上的突出瓶颈,制约着绿色科技快速向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转化。要加强绿色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绿色产业规模化。

健全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绿色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示范、推广、应用、产业化各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促进知识产业服务健康快速发展,江苏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和保护协会,开通了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量持续增加,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并加强知识产权违法犯罪事件的查处和惩罚。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市场化机制

发展绿色产业,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制度。近年来,江苏在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我们要继续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建立绿色产业发展的区域市场机制,如区域合作联盟、区域性专业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大胆尝试、先行一步,争取设立综合性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加速我省绿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的成熟定型,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完善资源要素交易制度。土地、劳动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实际上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资源和环境等相关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日益凸显。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建立资源的确权和市场化配置机制,而将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纳入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更是应有之义。数据要素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别于其它生产要素,数据对其他要素资源可产生乘数作用,可放大其他生产要素在社会各行业价值链流转中产生的价值。通过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把信息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整合到绿色供应链中来,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的数据信息平台,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将促进绿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建立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化机制。环境权益交易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污权、水权等交易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江苏绿色产业持续发展。江苏在排污权、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和定价机制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向着完善市场迈进。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设上也取得实质性进展,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促使钢铁、纺织、化工等行业更多的企业纳入碳排放产权交易范围,扩大交易规模,实现清洁生产。在巩固碳排放信息公开前期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可加速实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促使更多企业对外公开碳排放信息和提高披露质量。

建立用能权交易机制。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旨在实现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江苏现已试水项目节能量交易、行业节能量交易等,但领域较窄、交易不活跃、尚未形成规模、缺乏融资工具。作为新兴的交易市场,用能权交易需要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不仅要研究制定能源消费目标上限规定、配额分配、节能量认证、节能过程监控等,还需逐步建立企业能耗数据报送和核查、初始用能权核定与分配的机制,进而构建起用能权交易体系。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

加强绿色金融工具创新和风险防范的金融支持。绿色金融可为绿色产业提供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这种用资本力量撬动可持续增长的模式,使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国家到地方,自上而下发布的一系列指导政策,进一步夯实和完善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还需强调绿色金融工具的监管和安全,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的治理体系建设,从制度建设、产品服务、操作流程、风险防控等角度全面系统规范绿色金融发展,为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财政、税收综合激励制度。发挥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加大绿色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生产环节给予绿色产业投资补贴、生产优惠贷款和环保项目奖励等;在消费环节给予新能源产品购置补贴、节能减排设备购置补贴,扩大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绿色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用好用足“政府补贴+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联动机制,对进行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企业实施税费减免。严格执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优先采购节能环保、通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

以刚性约束增强发展保障力。制定更严的标准和绿色管理制度。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领头企业共同订立和完善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各项标准,并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加以颁布和实施。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加大惩处力度。构建评估体系、监管体系和表彰体系,以保证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得到执行,促进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对于不按照绿色标准执行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和处理的力度。建立绿色产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強绿色指标考核的约束力。目前,江苏已施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未来可进一步增加各级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绿色产业发展指标的权重,增强指标的刚性和约束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行强制性绿色保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制度已进入成熟阶段,不仅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被企业视为管控风险、控制成本的一种有效手段。可考虑针对高污染、高排放等环境高风险企业,率先推行强制性绿色保险制度试点,同时加快完善法律、保险模式、市场引导和扶持等各环节,解决绿色保险法律基础薄弱、推动依据不足、市场内在机制缺乏、惩治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机制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知识产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