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卡压松解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

2020-06-27 01:46林松鲍朝辉陈睿吴强孙永强李无阴
颈腰痛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卡压孔镜椎间

林松,鲍朝辉,陈睿,吴强,孙永强,李无阴

(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郑州 450000)

图1 (a)靶点穿刺定位;(b)套筒逐级扩大通道,安放工作通道;(c)-(d)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周围条索或束带状纤维卡压物

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检查也无阳性体征,被归为非特异性腰痛,主要系脊神经后支卡压引起[1]。处理脊神经后支卡压的临床常见方法有射频热凝、针刀离断、超低温冷冻等[2-4],但对于脊神经后支的非毁损处理方法尚未见报道。自2012年5月-2016年9月,笔者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脊神经后支卡压患者6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患者,均符合非特异性腰痛的相关诊断标准[5];其中男29例,女38例;年龄43~75岁,平均54.6岁;病程4~77个月,平均18.9个月。术前已有手术病史21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腹部垫软枕,根据腰部压痛点结合术前神经阻滞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G型臂下确定靶点目标,一般选择横突上缘(距横突根部2-3 mm左右)与上关节突交界处。体表穿刺点依据患者体型,常较目标靶点偏外位置。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0.5%利多卡因5 mL作穿刺点及深层直达骨面的局部浸润麻醉,G型臂监视下将直径2 mm克氏针沿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及肌肉刺入至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位置满意后,以穿刺点为圆心,切一长约0.8 cm的切口,以软组织扩张器旋转进入,套筒逐级扩大通道,安放工作通道,透视见工作通道位置满意。手术顺序从近端至远端,或者从尾端到头端,但不可跳跃。以剥离子和专用长柄髓核钳剥离周围软组织,以穿刺点为中心,寻找分离脊神经后支主干,主干周围有脂肪组织存在,可作为寻找标志。咬钳松解脂肪组织周围的束带状纤维,沿主干咬断乳副突韧带,彻底松解游离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外侧支,探查有无出血点,给予止血,切口缝合、包扎(见图1)。

1.3 临床指标观察

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分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功能改善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行数据分析。当数据呈正态性分布符合方差齐性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2 min,平均30.6 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4.3 d。67例术后获访63例,随访时间10~39个月,平均17.2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且末次随访时疗效稳定(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变化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和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某些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逐渐被明确。靳安民[1]研究发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即“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约占非特异性腰痛的80%。Kozera等[6]研究表明,脊神经后支病理改变是引起非特异性腰痛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在下位椎体横突和上关节突外缘交界处分为内、外侧支,内侧支下行经骨纤维管分布于下2-3个椎体的关节突关节囊以及关节突连线内的肌肉、韧带和皮肤组织;外侧支沿横突向外下走行,分布于关节突以外的肌肉、韧带和皮肤组织[7]。关节突关节肥大、增生时,因机械性刺激可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关节囊肿胀、滑膜炎症、骨髓内高压、韧带的增厚等,使走行于纤维骨道内的脊神经后支发生卡压,激活脊神经后内侧支的伤害感受器纤维而产生疼痛感觉[8]。

对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治疗,临床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脊神经后支封闭、低温冷冻、射频热凝、针刀离断等。但上述疗法均是通过对脊神经后支不可逆性毁损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中,笔者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阻滞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采用微创椎间孔镜技术,直视下对脊神经后支给予松解,解除卡压的同时也避免了脊神经后支的二次损伤,其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创口仅约1 cm,患者康复快。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末次随访也未见症状反复,证实了该技术的确切疗效。

但该疗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微创椎间孔镜技术需要经专业的培训才可操作;手术需要专门的器械,需在专一的手术室内完成,所需条件较高;患者需办理住院,对部分患者可能带来生活不便且医疗费用相对增加。

猜你喜欢
卡压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卡压性神经损害的另类发现*
剪切波弹性超声评价神经慢性卡压的弹性变化
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