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作用分析

2020-06-27 14:04张艳芳于燕男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

张艳芳 于燕男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实施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作用;方法 从2017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观察,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患者依从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血糖水平比较,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98.18%)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与综合优质护理,可提高对患者血糖状况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血糖状态,且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采用单纯的基础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加行综合优质护理下护理人员的依从性更佳,可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

[关键词] 伴糖尿病;子宫肌瘤;综合优质护理服务;临床作用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致病原因为患者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患者病发后,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或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以此达到解除肿瘤对肌体伤害效果。而针对伴有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需要取得患者的配合,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因此,在基础护理前提下,有效利用综合优质护理服务,能更好地辅助治疗[1]。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主要分析综合优质护理服务对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28~57岁,年龄均值(33.5±5.8)岁;疾病类型:多发子宫肌瘤24例,单发子宫肌瘤31例;瘤体直径2.3~10.7 cm,平均为(5.5±1.8)cm;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43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12例。研究组:年龄27~56岁,年龄均值(32.7±6.4)岁;疾病类型:26例多发子宫肌瘤,29例单发子宫肌瘤;瘤体直径2.1~11.3 cm,平均为(5.7±2.2)cm;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13例。经统计学计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具体措施有: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综合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术前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消除其不安情绪,并通过鼓励、支持与宽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必要时由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2]。②完善术前准备: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做好消毒、备皮,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术前术中各项注意事项,以及准备工作,针对存在疑问患者,应及时解答其疑惑,取得患者及家属支持。③并发症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护理,预防感染,定时检查切口、观测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糖尿病酮症中毒以及切口渗血等症状,并通过分级护理,提供对高风险并发症的关注度[3]。④健康宣教:术前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护理措施,术后应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病情好转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病情、预后状况,并指导其掌握康复护理知识,适当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针对性指导与服务,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疑惑,提出科学的术后康复护理建议,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4]。

1.3  观察指标

血糖水平: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静脉血浆空腹血糖(FBP)和餐后2 h血糖(2 hPG),前两组检测方式为葡萄糖氧化酶法,后者检测方式为糖耐量试验法。

依从率:根据患者的依从程度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较为依从和不依从,其中,完全依从:患者全面配合医护人员,态度积极;基本依从:多数护理中主动配合,且态度良好;较为依从:多数护理中行为配合,但积极性较低;不依从;多数时间不配合,并且患者态度较差,不积极。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较为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术后并发症:感染、渗血和糖尿病酮症中毒。

1.4  统计方法

數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x±s)及计数资料[n(%)]分别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相同观察指标中,组内比较,两组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8.18%,对照组为81.82%,统计分析两组依从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而对照组感染3例、渗血2例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0.9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因糖尿病患者和子宫肌力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导致伴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数量持续上涨,相比于单一的子宫肌力患者,伴发糖尿病后,患者的治疗难度提升,术中需要加强对血糖水平的控制,以此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5]。因此,需要采用适合的护理方式,密切监测患者血糖状况,为术后提供辅助。该病以往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主要为基础护理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配合度,但缺乏对患者心理和術后并发症等因素的考虑,护理全面性不足,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难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与之相比,在基础护理支持基础上增加综合优质护理,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可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如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缓解其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可促使患者血糖水平更加稳定。可见,在基础护理支持基础上增加综合优质护理,可改善基础护理的不足,增强护理全面性,可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7]。

该次综合优质护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两组相比研究组更优(P<0.05);两组总依从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优质护理,可提升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配合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凤.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73-174.

[2]  朱福芹.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于妇科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30):117-118.

[3]  车莉莉.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146-148.

[4]  何玉娴.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5):71-72.

[5]  童桂芳.优质护理干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7,7(18).

[6]  孙智英.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22):90-91.

[7]  陶萍,耿静雯,梁及菊,等.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6):3544.

(收稿日期:2020-01-07)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