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2020-06-27 14:15李立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导入初中语文

李立宇

[摘   要]好的导入能使学生对一堂课一见钟情、一听倾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介绍作者”“讲讲故事”等方面探讨了导入的设计,旨在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3-0008-02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就要设计一个新颖的导入。那么,教师该怎样设计新颖的导入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如下。

一、介绍作者

在学习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家的作品之前,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甚至还可以讲些有关作者的奇闻轶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常识,而且可以让他们对作者产生好感,激发他们想更多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杂文集《坟》《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散文集《朝花夕拾》等。鲁迅先生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民主战士。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孔乙己》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国民的麻木不仁,表達了作者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憎恶之情。今天我们具体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讲讲故事

“讲讲故事”就是以讲故事来吸引学生。比如笔者在教学《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从前,有个农民生了一个女儿,长得不是很好看。有一年谷子成熟了,父亲便让她去地里看谷子,不让小鸟偷吃,结果这年她家的谷子收成最好。”学生听后大笑不止,有的学生说这太夸张了。笔者接着说:“从修辞的角度就是夸张,那么从描写的角度是什么?”学生马上答出:“侧面描写。”笔者接着引导:“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使用它有时候会比使用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侧面描写运用得十分经典的文章——《陌上桑》。”又如在教授《竞选州长》一文时,笔者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趣事:“马克·吐温在发表了小说《竞选州长》后,有一天走在大街上遇到了霍夫曼,霍夫曼特别讨厌马克·吐温,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以及最锐利的东西分别是什么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 马克·吐温听后嗤之以鼻,笑着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知道世界上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学生听后,哈哈大笑,顿时明白了马克·吐温式的讽刺和幽默。接着再引导学生学习《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具体分析其中幽默的语言和讽刺的写法。

三、创设情境

1.用语言创设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李白辞官离开长安后,游玩了全国各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果你想请李白到你家做客,你要怎么做?”等学生讨论后,接着说:“安徽泾县有个人叫汪伦,一直想请大文豪李白到家做客,又怕请不来,于是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说他的家乡有‘十里桃花‘万里酒店。但是那‘十里桃花只是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里酒店只是一个姓万的老板开的一间酒家。后来李白真的来了,当知道汪伦同他开了玩笑后,他是否生气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赠汪伦》吧。”这样引入,学生兴趣十足,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一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了课堂中。

2.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这样既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笔者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父亲的样子,接着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在抒情的旋律中回味与自己父亲有关的点滴往事,最后让他们谈感受并由此引入《背影》一文。讲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可以先展示一些春景图,接着播放百鸟争鸣、流水淙淙的音频,把学生带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最后再带领学生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他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四、设置悬念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比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仔细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不是矛盾了?既然是‘死海,为什么又说它‘不死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死海不死了?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其中的奥妙吧。”

五、温故知新

教师可以通过以前教过的旧知识来引出本节课所要传授的新内容,以旧带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进入预定教学轨道。例如在教学《北京立交桥》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了《中国石拱桥》,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给我们科学地介绍了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知识?我们来回顾一下。”播放准备好的PPT,让学生进行回顾。接着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桥的文章——《北京立交桥》,同样是写桥,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走进《北京立交桥》去寻找答案吧!”

六、巧用名言

文章主旨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主旨,用名言警句、名诗名联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医术高超,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导入至关重要。妙趣横生的导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意想不到的成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从而有效推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孟霞.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30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导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