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思政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2020-06-27 14:06黄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黄丽

摘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办好思政课近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出现的一些问题,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思政体系良好建设,从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初、高中政治衔接 学科育人功能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并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母亲和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学段思政学科工作者,笔者深深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度关注非常及时而有必要。本文将从小学、初中、高中思政体系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入手,力求找到制约基础教育范围内思政教育的因素,并寻找改变的策略。

一、基础教育范围内思政学科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专业教师不足,少数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名存实亡”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孩子良好品德、规则意识、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等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据儿童成长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目的是帮助孩子在适应学校生活过程中,开阔眼界,正确认识世界,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和逐渐扩大的生活范围中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是整个思政学科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很多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情况并不乐观,不少学校过于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而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普遍存在着要么由非专业教师代替上道德与法治课,要么将道德与法治课的时间用作其他学科使用的现象。在笔者的调查中就有孩子反映,整个学年就没有上过道德与法治课。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已沦为摆设,其学科育人功能基本得不到体现,现状堪忧。

(二)初、高中思政课衔接不足

笔者的一名学生在上了高中后,在高一学习政治期间表示不能适应。经过与其交谈发现,初中政治课程相较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知识内容比较少, 平时教师讲课节奏比较缓慢,而且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感悟体验,倡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社会与世界, 多运用情景分析、案例再现等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容量增多,外延更广阔,抽象思维要求也更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分析的能力,教师讲课节奏快,教学手段相对少。另外,虽然初高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衔接和交叉的部分,但是由于初高中教师的认知脱节,高一教师往往在一开始上课时就直奔主题,而此时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的学习记忆可能还停留在初中模式,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能快速建构学习体系、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迷茫的感觉。

(三)初、高中课堂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科育人功能大打折扣,不利于一体化建设

消极因素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课堂沉默。课堂沉默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表现为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任务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这种沉默并不妨碍师生互动,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而消极的沉默则相反,往往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甚至没有消化知识的时间。初三和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为了赶时间、赶任务,通常采取的都是“讲、画、记”的模式,课堂单调乏味。大多数学生为了接受更多的知识,埋头苦记,记的结果就是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感悟很少,更不要提课堂生成的智慧。这样的学习浮于表面,部分学生昏昏欲睡,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和学生都盼着下课。这样的课堂学生习得的知识也是零碎的,情感体验少,能力培养也必然不理想。如果这种情况不改變,那么思政一体化建设就失去了真正的内在支持和实质性意义。

二、基础教育范围内思政学科建设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小学必须重视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思政课堂要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更应把德育摆在第一位,除了少先队大队部外,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主要阵地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各小学转变育人观念,引入专业思政教师,开足、开好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此外,还要落实、并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德育联动机制,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二)小学、初中、高中思政课要综合统筹,实现顺利衔接

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学科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政治课,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各学段教材内容的编写也符合知识的逻辑递进和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这就为实现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对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统筹。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各学段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培训,帮助并指导教师了解和融会贯通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要求等,积极为跨学段教研活动搭建平台,让不同学段的老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

(三)基础教育阶段消极课堂应对策略

第一,人民教师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是人才的培养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帮助者,而不是“考试机器”的“生产者”。升学考试在教育资源有限的今天,我们都无法避免也不能逃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无论在哪个年级,处于何种阶段,都要及时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有没有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情感。

第二,改变沉默课堂要改变教学思维。

1.不要急于求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曾说到,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于求成。慢,不仅需要保持平静与温和,还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具有耐心和耐性。教师应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促进课堂生成,并留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爱上学习。

2.改变教学方法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当我们意识到课堂死气沉沉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是不是自身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老套单调,教学陷入模式化。政治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将相关考点知识、热点专题进行整合,有效设置问题,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将一些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打包形成教育资源,由学生自由选取。

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进行良好品德、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律与国情教育、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四有”新时代公民。因此,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深感承上启下的重责,愿努力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