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去“小学化”的思考

2020-06-27 14:06吴小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化家园共育

吴小梅

摘要: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幼儿园普遍抱怨家长工作难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长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对幼儿教育理念发生很大改变,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幼儿园的“小学化”治理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化 家园共育 专业引领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在农村地区,一些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仍然比较严重,“小学化”治理成效不明显。幼儿园普遍抱怨家长工作难做!家长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幼儿游戏,甚至认为花许多钱让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学业知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多数人被困在家里。为保证孩子居家生活质量,我们幼儿园老师积极行动,隔空指导家长开展系列亲子陪伴活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并在亲子陪伴过程中教育观念和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我们的做法

(一)为家长推荐有质量的亲子陪伴资源。特殊时期,为守护好幼儿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定期通过公众号、美篇、班级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给家长推送一些亲子活动,包括亲子运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劳动等,旨在稳定孩子情绪、增进亲子情感、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动作、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考虑适宜的知识技能习得,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对家长做专业解读。为保证亲子活动质量,同步考虑给家长普及一些育儿知识,教师对推荐的亲子活动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解读,分年龄段对家长提出不同指导建议。我们还鼓励家长把亲子活动的视频或照片反馈给老师,老师再对孩子的活动行为进行解读评价,分析目前孩子的发展水平,建议家长下一步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三)及时沟通,保证实效。在实施在线亲子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不断跟家长交流沟通,征求家长意见,不断调整推送内容、推送方式,如从开始我们偏重文字推送调整为增加语音、视频推送的内容,方便不同家庭、不同环境里的孩子都能积极有效参与。

二、家长的转变

亲子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鼓励家长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自己的亲子陪伴经历,记录孩子的成长,记录陪伴的感悟和思考……

家长的反馈给了我们许多惊喜。

一是对幼儿园更加理解。一个家长说:我突然发现幼儿园老师好辛苦,原来幼儿园不只是带孩子玩,幼儿教育也是一门学问,不是随便给孩子讲讲故事、背背儿歌、认认字这么简单。

二是享受亲子陪伴的快乐。一位家长这样表示:想象一下,一个安静的下午,或是温馨的夜晚,你的孩子窝在你的身旁,和你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童话世界的美梦里,这是人生多么美妙的时光啊!这样的亲子阅读时光是多么短暂而宝贵啊!

三是认识到自身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有很多家长感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放下手機,要心无旁骛地与孩子互动,才能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奔波在生活中的我们,离开书籍越来越久了,我们都不经常看书,怎么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呢?”

“孩子经常会有许多的为什么,要想回答孩子的问题,作为父母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自身提升了,孩子才能提升。”

四是意识到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家长认为: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活动时,就要以孩子的想法为主导。不随意干预孩子的行为,适时给予科学的引导,让孩子的游戏更具儿童视角、更有趣、更深入。

五是了解孩子学习方式和特点。家长感慨:纸杯、红包袋、衣服包装袋,甚至几张废纸,都会变成宝宝们游戏的最好材料。一款用旧衣服缝制的沙包就可以衍生出这么多游戏。原来坚果、蔬菜也可以拼出美美的一幅画,废旧的纸杯还可以搭建,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

在系列亲子活动实施中,家长在亲子陪伴过程中,许多家长尽情分享亲子陪伴的快乐,分享着孩子带来的无数惊喜,深切体会到阅读比认字更重要,玩中学数学比死记硬背更好。

家长不再认为:老师带孩子们玩,是不务正业、误人子弟了。家长不再要求老师教孩子写字、算算术了。家长开始注重孩子规则意识、良好习惯的陪养,重视对孩子进行爱和感恩的教育,带孩子看关于武汉疫情的新闻,给他们讲驰援武汉的人员背后的故事……

三、我们的思考

家长的转变给了我们很大惊喜,也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疫情对家长价值观的冲击。疫情暴发、蔓延及国家、社会各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抗疫故事,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一次洗礼,家长也不例外。家长们开始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国大爱情怀、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读懂儿童从陪伴开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常常处于奔波状态,照顾孩子的事全权委托给老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家长实际并不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往往是简单粗暴的。特殊的假期,家长得以静心陪伴孩子,在陪伴的过程中才真正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兴趣需要、发展潜能,享受亲子陪伴带来从未有过的快乐体验。

(三)专业沟通促进家园共育。以往家园共育更多是教师布置任务,家长配合完成的模式。教师忽略了对任务内容的价值分析,造成家长片面认为完成任务是在帮助老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孩子发展,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疫情期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专业的视角对亲子活动内容进行解读,做专业的指导。当家长用了老师的方法之后,能帮助孩子和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家长的行动带给孩子一些变化、一些成长,收获成功体验的时候,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去。我们需要家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是要求家长配合。

(四)家长育儿水平明显提升。一方面,家长按照我们的指引,对幼儿生长发育知识、教育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在陪伴过程中学会观察孩子,真切感受到在活动中动作、语言、交往、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感受到游戏的价值所在,不再要求“小学化”。

四、下一步工作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家长们开始复工复产,陪伴孩子时间变少,但在疫情期间,家园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进一步了解家长需求,为家长提供需要的服务,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及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保持家园信息积极互通,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实现“小学化”的治理以及迫切需要的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了解家长,读懂家长。分析家长 “小学化”要求的内因,是家长对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但又缺乏相关的育儿知识,从而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

(二)为家长提供需要的服务。通过多途径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发展规律,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学习发展规律,他就认为孩子发展是从一点到一点的“跨越”,不知道发展成长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及时把孩子在园具体发展信息和发展状态分享给家长,教给家长简单、易操作的育儿方法,而不是空的理念和道理。

(三)主动引领家长促家园共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园合作。如何合作,教师要主动引领家长,带领家长,指导家长应该怎么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让家长感觉他在帮你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家园共育实现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离不开教师对家长的专业引领,对孩子专业化的指导,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要求。如何实施有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我们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小学化家园共育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当前幼儿环境教育策略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