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引导 课外延伸

2020-06-27 14:06项慧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仿写启发作业设计

项慧敏

摘要: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这是一门学问;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让他们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责任。老师要搭建好这个平台,让课堂教学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演绎出创新的精彩。

关键词:仿写 启发 想象 作业设计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刚刚迈入学校的大门,他们幼小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心田里播撒下热爱汉语的种子,我想这是每一个一年级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翻开一年级语文课本,会发现它包含两种形式:识字和课文。识字主要是猜谜语和对对子,它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便于记忆,能够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识字都是以韵文形式出现的,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又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课文主要是儿歌、童话故事和古诗,贴近儿童的生活,课文题材广泛,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每个故事中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一、仿写——让语文充满生机

低年级语文课本编者匠心独运地选择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它们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典范,因而在学习此类课文时我就特别注意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他们。在学习了《家》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依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低年级孩子表达的欲望特别强烈,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夜空是星星的家。”“宇宙是神舟号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由此可见,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课堂上老师正确的引导会让他们的语言既充满着童真又极富想象力。

二、启发——让语言充满魅力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春笋》一课时,课文第一句是“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我问同学们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静默许久,无人回答。我绘声绘色地引导:春雷响了,就会下春雨,在春雨的滋润下,春笋就从地里钻出来了,春天也就来了。这时,一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知道了,您的意思是说春笋是春天的早晨。”我惊叹于孩子新颖的语言表现力。

在上练习7时,“学用字词句”要求:圣诞节快到了,它是你的朋友迈克最重要的节日,你能给他写几句问候的话吗?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介绍一下圣诞节,又展示了关于圣诞节的一些图片,接着让孩子说说自己想对迈克说些什么。思考了一会儿,有同学举起了小手,边想边说:“迈克,很高兴认识你。圣诞节快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对你的祝福,清脆的铃铛声是我为你唱的歌,满天的星星是我对你的微笑,祝你圣诞快乐,永远幸福!”刚说完,班级里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在心里也深深地赞叹,于是适时地表扬:“她就像一位小诗人,她的问候语充满了诗意,我们小朋友能像她这样写一写吗?”于是,大家都开始低头疾书,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叮叮当,叮叮当,铃声响响,烛光满屋,月光下美丽的圣诞树在那儿挺立着,我愿意跟你做朋友,祝你圣诞快乐,天天向上。”也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亲爱的迈克,圣诞节就要到了,外面星光闪闪,屋内烛光点点,我在这里深深地祝福你,圣诞节快乐。”还有同学这样诗意地表达:“亲爱的迈克,从天而降的雪花是我给你的祝福,圣诞树上的星星是我给你的礼物。希望圣诞老人能给你带来许多礼物。圣诞快乐,迈克!”我觉得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小诗人,只要你给他一个平台,他就会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奇迹。

三、想象——让课堂精彩纷呈

在当今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中,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樣。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教材进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江南》一课时,诗的前两行中有一个词语“田田”,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设法让学生认识莲叶茂盛鲜亮的特征,从而领会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看到画面上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又绿又亮,挤挤挨挨的样子,学生不由地说:“太美了!”于是我乘势引导学生:“你们能展开想象,具体说说美在哪里吗?”有的学生说:“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上面有晶亮的水珠在滚动。”有的学生说:“荷花的脸就像小朋友的脸一样白里透红,非常好看。” “是啊,那田田的意思是什么,你们知道了吗?”“是形容莲叶长得又绿又亮,非常美。”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诗歌的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穿梭,非常惹人喜爱。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小鱼戏莲的乐趣,我让同学们把教室想象成大大的荷塘,而自己就是荷塘中的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立刻像小鱼一样摇头摆尾,有的同学干脆在同学之间穿来穿去。我抓住时机,让同学们说说感受,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在美丽的莲叶间赛跑,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在莲叶间和伙伴们捉迷藏呢,小伙伴们总是找不到我!”“我在水面上练习跳高,和莲叶比赛,看看是她长得高还是我跳得高。”“我在水里唱歌,荷花姐姐听了跳起了舞,我们是好朋友。”通过角色体验,学生说得很投入。这时,我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的后五行,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这里读得响亮些,因为是鱼儿在跳高。”“这里读得低一些,因为是鱼儿们在捉迷藏。”通过想象,孩子们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将这首诗读得抑扬顿挫。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作,作品中的语言充满了魅力,优美的意境贴近学生生活,都是美好生活的折射。课文中的许多空隙,仿佛国画中的“留白”,虽然不着点墨,却气象万千。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唤起学生头脑中其他相关的概念,并使学生联想到这些概念所表示的事物的某些温馨的特征,使教材变得更加充实。教学《秋姑娘的信》时,秋姑娘分别给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和贪玩的松鼠写了信,“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都写些什么……”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学生们发挥了创造性思维,一个个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从中品味到了语言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在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下,教材与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在逐渐变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敢于批判,敢于对书本、对老师提出不同的看法,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体验的尊重。教学《大海睡了》时,我问学生:大海妈妈的孩子除了明月和星星外,还有谁?学生们畅所欲言:小渔船和大轮船、美丽的海鸥、多彩的鱼……我乘势让大家为课文画一幅插图,这样就巧妙地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还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就会敢于大胆地思考,合理地想象,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或许很幼稚,但他们的奇思妙想却是大人们无法企及的,这些正是创新思维的起点。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用智慧去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让课堂上想象的火花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让课堂呈现鲜活的生命力。

四、多姿多彩的作业设计让孩子动起来

家庭作业是教师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它应该是可选择的和个性化的。家庭作业应该按照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布置,应该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在作业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如何使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的乐园,成为展示學生个性的舞台,是每个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以下几点做法:

(1)仿写:识字教学是一篇篇短小而又凝练的韵文,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特别喜欢。那怎样让这样的语言活起来,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学完《识字3》后,我问学生在公园里还见过哪些美景,能不能也像课文这样编成韵文说一说。于是,孩子们的小脑筋动起来,他们编出了:假山 亭子 长廊;柳树 草地 鲜花……

(2)绘画: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在学习了《东方明珠》后,我就让孩子画一画自己心中的东方明珠,孩子们的作业精彩纷呈。

(3)收集:低年级的孩子好动爱玩,每天的抄写会使孩子疲倦厌烦。在学完《秋姑娘的信》后,我就布置他们回去收集秋天的树叶,并写出落叶的名称和形状,孩子们积极地在小区里、校园内寻找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的孩子居然把它们拼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我想这样有创意的事情正是我们所要期待的精彩,它能够如期而至,需要的是老师拥有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老师之间情感纽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架好这座桥梁,让孩子们顺利地到达彼岸,去领悟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演绎出创新的精彩。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仿写启发作业设计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