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分享·导学”

2020-06-27 14:06吴艳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分享导学尝试

吴艳霞

摘要:傳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素质教育改革,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尝试·分享·导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文章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尝试·分享·导学”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引言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人们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就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数学学科素养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力求在学习活动中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学科素养能反映学科本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尝试·分享·导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尝试·分享·导学”模式应用原则

“尝试·分享·导学”作为一种科学并且有效的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主要背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手段。课前要精心准备,课中要合理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在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及能力。

1.尝试原则与合作原则

尝试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锻炼,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尝试解决,通过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范围,转换思路,进而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原则就是一种沟通分享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工作,通过探讨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可以先讨论。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2.最优化原则以及系统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就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主要目的开展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先给出2+2+2的算式,在教学中要尝试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学生通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探讨,随后可根据讨论总结的结果,得出2×3或者3×2的答案,进而明确乘法的含义。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不仅仅纠正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不足,而且达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系统化原则就是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分析,在不同阶段通过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方式引导学生。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实践解析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完善,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模型教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方面的思维品质,进而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挖掘教学的核心并提高综合型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本中的各种知识,将这些作为教学的关键内容以及资源。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构建知识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完善现有的数学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小数认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通过差异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引导思考,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则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

2.尝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习高效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程灵活调整,以便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因数以及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尝试·分享·导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因数概念,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内在关系,然后给出习题:“我是30的因数,又是2和5的倍数。”通过教学脉络拓展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学生快速地给出答案:“我知道,是10。”“不对,是30。”然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大家觉得这两个答案哪个对?大家通过因数与倍数的公式分析一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两个都对,是10或30。”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分析,分享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会达到构建数学思维的目的。

3.分享——通过小组学习塑造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与水平。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应用“尝试·分享·导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养成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良好的氛围与空间,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步步提升。

例如,在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用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再通过分享汇报,总结方法。如:小宁的邮票枚数是小星的10倍,且小宁比小星多了288枚,请问他俩各有多少枚?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通过分析可得出条件:小宁的邮票枚数与小星相比,多了288枚,正好是小星枚数的(10-1)倍,则可以求出小星的枚数。再根据小星的枚数,就可求得小宁的枚数。则可以得出288÷(10-1)=32(枚),32×10=320(枚),所以小宁有320枚,小星有32枚。在整个过程中,思路开阔的学生可以带动思路狭窄的同学学习,加强学习有效性。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增进学生知识、信息分享能力,这对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而言也是有利的。

4.导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充分地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科学的导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分析中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以此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导学阶段设计不同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探讨不同的解题方式,达到锻炼思考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尝试·分享·导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整合教学内容以及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模式与手段,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调整与优化,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分享。同时,教师通过合理的导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68.

[2]徐伟.尝试·分享·导学——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7(22):173.

[3]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2):5255.

[4]邹克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669(35):6264.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分享导学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孩子,我们慢慢来
尝试
我是小导游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