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光签名苏维埃纸币债券考

2020-06-29 07:39洪荣昌福建龙岩
中国钱币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老题词钱币

洪荣昌(福建龙岩)

2009 年6 月,老朋友张建新将他珍藏了二十多年黄亚光题词签名的苏维埃纸币和公债券一次性转让给我。

这一套题词签名票,包括黄亚光题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元券(图1)和伍分券(图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第一期壹元券(图3)和经济建设公债贰元券(图4),签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角券(图5)、贰角券(图6)、伍角券(图7),共计7 张。另外,还有张建新同志于1984 年9 月24 日请黄亚光同志题词签名时所拍的照片,采访结束时其与黄亚光同志的合照两张,以及一本刊登张建新采访黄亚光文章的《中国钱币》1986 年第一期杂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一 黄亚光其人其事

黄亚光,原名黄雨霖,1901 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城关一个富裕的教师家庭,他自幼爱好书法、美术,成绩优异。1916 年,他以漳州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日本公费留学。留学期间,他目睹了日本的强盛,反观祖国的落后,巨大的落差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毅然改名黄亚光,寄寓自己能“冲出亚洲,为国争光”。

1918 年回国后,黄亚光在长汀七中任图画教员。是时,长汀正处于革命风暴的中心区域,革命的火种点燃了这片土地。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926 年,黄亚光和同事张赤男成立了长汀学生会,热火朝天地办起了《汀州》杂志。1927 年8 月,周恩来率南昌起义军途经长汀时,经李立三介绍,黄亚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成为了长汀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者。

1929 年3 月14日,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城。当时,司令部、政治部驻扎在辛耕别墅。毛泽东准备在这里召开调查会,为了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他嘱咐黄亚光找各种有代表性的人来参加。由于长汀地区主讲客家话,群众代表与毛泽东同志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障碍,这时候黄亚光便充当了翻译和记录等工作。

1931 年6 月,黄亚光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当时,由于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在闽西苏区发起了“肃社党”运动,对持有不同政见的革命同志进行大肆捕杀。黄亚光等一批干部被扣上“社会民主党”的帽子关押起来,一段时间之后,又准备将他们处死!直到行刑前,才传来了上级免除黄亚光死刑的命令,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救了他。

死里逃生的黄亚光来到了红都瑞金,同时他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他被指派在毛泽东任主席的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文书科工作(后担任过出版处处长)。日常工作是为毛泽东起草、抄写文件,书写标语,以及协助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同志的工作。

黄亚光同志有绘画的特长,组织上又派他到国家银行设计绘制苏区货币图案。他设计的第一张纸币是银币券伍分辅币(图2)。在设计贰角、壹元券时,他曾想在钞票上放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头像,但毛泽东很低调,没有同意,后才改用列宁头像。黄亚光在设计稿上,先把列宁头像等图案绘制在纸上,再用毛笔工整地写上银行名称、币值、签名、年份等文字。钞票花边是由江西工农银行纸币上的花边剪裁拼揍而成的。

按照毛泽东主席对纸币设计图案一定要体现工农政权特征的要求,黄亚光在设计每张纸币、债券时,都绘制了镰刀、锤子、地球、五角星等图案,并把这些图案分别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或有机地组合起来,既美观大方,又富有浓厚的革命色彩。比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元和贰角面值的纸币,列宁头像居中,体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导向;将伍角纸币“伍”和“角”两字分别镶嵌入世界地图的东、西两半球图形的圆圈中,含义为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再如,他设计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将债券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债券,下部为息票。债券为花边框图,上部为冠名,自右至左书“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公债券”,中间为主图,下部为落款。伍角券的主图是群众踊跃向苏维埃政府交售粮食的情景;壹元券是苏区对外贸易图;贰元券是群众参加合作社认购股票图;叁元券是发展生产图;伍元券是丰收图。他的设计彰显了获得翻身解放的苏区农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表达了对苏维埃政府的热爱,诠释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以及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展现了苏区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除此之外,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黄亚光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设计过苏区地图,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苏区邮票,有《战士图》、《冲锋图》、《团结图》、《旗球图》等10 多种;中央政府粮食部8 两至6 斤4 两等十种面额的米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50 斤、100 斤借谷票;50 斤、100 斤、500 斤、1000 斤 五 种面额的红军临时借谷证,以及多种多样的印花税票、广告、宣传画等苏区票证图标。根据黄老自己回忆,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为革命根据地的银行设计、绘制了9 套货币及公债券图案共70张(枚)。

黄亚光同志设计的苏区地图、邮票、税票、米票、债券开创了红色金融、红色票证、红色图标的历史,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全国解放以后金融货币的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红色货币设计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红色货币之父”。

二 张建新的回忆

在拿到张建新同志割爱转让的纸币和公债后,我发现7 张原票中,有5 张的落款日期是“1984 年9 月24 日”,而伍分和壹元纸币的落款日期是“1984 年9 月20 日”,对此感到不理解。为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我曾经多次给张建新同志打电话,求证相关事项。张建新同志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解答了我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讲述了他当年请黄亚光老前辈题词签字的详细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建新在上海体育学院读书期间喜爱上了钱币收藏。在一次吴筹中先生主办的纸币收藏座谈会上,他产生了收藏苏区纸币的想法,并且告诉了一起来上海体育学院读书的老同学—福建体工大队的篮球教练。这位同学父亲是老红军,留存下来几种苏区货币。张建新听了非常高兴,体育学院毕业以后不久,就去了这位同学在漳州的老家,并用2 个日本“龙洋”和3 个“袁大头”,与这位同学交换了他父亲遗留下来的5 张苏区纸币和2 张公债券。这是张建新第一次收集到的苏区货币,也就是后来请黄亚光题词签名的这7 张苏区货币。

1983 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而后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钱币学会。张建新很想参加钱币学会,为的是能更好地向前辈学习,提高收藏研究钱币的水平。但福建钱币学会的同志告诉他,要想参加钱币学会必须有钱币研究方面的论文。张建新并没有因此气馁,下定决心去采访黄亚光,准备写一篇采访苏区货币设计者的文章,以了解更多关于苏区货币的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张建新的妻舅与黄老的儿子就同住一个大院,邻里关系非常融洽。于是通过妻舅找到黄老的儿子,通过黄老的儿子带他去直接见到了黄老本人。

初见黄老,是在福建省政府机关宿舍大院一幢简朴的平房里。张建新向黄老提出了许多有关苏区货币的问题,黄老耐心听取,有问必答。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为什么没有台湾岛?黄老说,这是有政治原因的。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 月17 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我们国家还不强盛,我党虽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已提出抗日主张,但台湾及澎湖列岛怎样重入中国版图问题当时尚不明确,所以就没有画上去。其中还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下端,是否为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两位同志的英文签名。黄老告诉张建新,纸币上的签名是代表他们俩,但它既不是英文,也不是汉文拼音,是一种特殊的暗号,目的是防止敌人伪造“苏币”。除此之外,国家银行纸币还有双重的防伪措施:一是每张纸币都有一个独立的6 位阿拉伯数字号码,有些还带冠字,一币一个冠号,不重复。二是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造币纸上添加羊毛、烂布、麻绳等纤维。三是在纸币的文字和图案中做有不少特殊暗记,如故意将一些字的笔画写错等。黄老说,可别小看这几张国家银行的纸币,这里边是有很多机密的,这些机密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同志知道。

张建新说:他曾先后三次采访黄老,其中壹元和伍分2 张纸币是第一次拜访黄老时请他签的。后来回家一想,何不把家里收藏的所有黄老设计的纸币和公债都拿去签呢。于是第二次去时就带上了另外5 张,请黄老签了,在签字时还给黄老拍了照片留念。拜访结束时,黄老送张建新到门口,张建新又叫路过的人帮忙拍了一张合影(图8)。这就是7 张原票为何黄老签字日期不一致的原因。我还注意到,1986 年《中国钱币》第一期,刊登的张建新《请黄亚光同志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货币的设计》文章,文中有2 张照片,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1984 年9 月24 日题词签名的革命战争公债一元券和经济建设公债贰元券。虽然当时杂志印刷照片的像素比较低,但革命战争公债的“32304”正面编号很明显可以看出来。“32304”就是图3 革命战争公债正面的编号(背面编号为680436)。所以,可以肯定这7 张黄老题词签名的苏区纸币和公债是1984 年9 月24 日题词签名的原票无疑。

图8

这里解释一下革命战争公债一元券为什么会有正反面两组发行号码问题。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这一时期,为反“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红军队伍不断扩大。为解决战争经费,支援红军,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 年6 月开始,发行60 万元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因为是第一次发行公债,没有经验。在公债发行条例中,没有规定什么时间开始兑付。所以,大部分人在拿到公债票后不久,就将公债票用于抵付土地税等。很快,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票又回到临时中央政府来了,临时中央政府实际上等于没有筹集到钱,还浪费了印刷费,支援红军作战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临时中央政府不得不在1932 年12 月再次发行120 万元革命战争公债,即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规定了在1933 年6 月1 日以前不准抵交租税。为了节约印刷成本,临时中央政府把收回的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券,背面加盖椭圆形印章再次编号发行。所以,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券,除了极少数当时忘记抵付土地税上交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有两组号码。

三 知情者确认

2017 年6 月1 日,中央电视台《百年金融》两位女导演从北京来到了我龙岩的家中。她们同时还把黄亚光同志的小儿子—黄小霖夫妇一并请来了,这真是让我受宠若惊。自从拿到张建新同志割爱转让的黄亚光题词签名币以后,我时时想着找黄老的后人确认一下,以完善收藏“流传有序”的工作。

当我小心翼翼地拿出由他父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题词签名的那7 张苏区纸币和公债原票时,黄小霖夫妇非常肯定,这7 张苏区纸币和公债上的确是他们父亲的题词签名。

11 月初,我用这7 张苏区纸币和公债,再加上张建新同志拍下黄老签名时的照片,用实物扫描制作一张图片(图9),让知情人在图片上签名确认。

图9 黄小霖、张建新、刘敬扬三个人签字

2017 年11 月15 日晚上,我和夫人一同带着这张自己设计制作的图片,前去拜访黄小霖夫妇,拿出图片请黄小霖签名,黄小霖写下了“这是我父亲的签字”八个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尔后,还从书房拿出他父亲遗留的印章在他签字的图片之上铃印。

时隔3 天,也就是2017 年11 月18 日,我再次找到张建新同志,也请他在我制作的带有黄小霖签名的图片上签名,张建新同志爽快答应了,在图片上写下了“这是我亲自请黄亚光签字的”12 个字,并签上了落款人和时间,为历史留下了非常有意义的佐证。

2017 年11 月23 日,为了完善证据链,我又前去拜访刘敬扬老师。刘敬扬是福州大学的退休教授,从福建钱币学会开始成立到现在,一直担任学会副秘书长的职务。他曾与蒋九如同志共同编撰了《福建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编著出版过《福建历代货币汇编》。据他回忆,张建新1984 年9 月24 日请黄亚光题词签字后不久,就来到他家,带着这7 张签字的原票,请他鉴赏。他说这7 张黄亚光题词签名的纸币和公债应该属于国家高级别的珍贵文物了。最后,刘敬扬老师在我制作的黄亚光签名纸币和公债图片上,用左手(他左右手都会写字)写下了一行字:“这些我在1984 年底就看过,属真品无疑”。除了落款签名和标注时间外,刘敬扬老师还特地从卧室拿出私章,铃盖在图片上。

2017 年12 月24 日,我又专门打电话给郁超英同志,征求他对张建新这套黄亚光题词签名的纸币和公债券的看法。郁超英同志既是福建钱币学会的理事,对福建地方货币极有研究,又长期在公安技术侦察部门工作,对笔迹很有研究,是笔迹鉴定专家,他非常坦诚地说:张建新这套黄亚光题词签名的纸币和公债券没有必要做笔迹鉴定,早在2000 年以前就已经看过,在福建钱币界大家都熟知这件事,是张建新亲自到黄亚光家去签的字,不会有假,大家都公认的。

之前,为寻找旁证,我还曾经拜访过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的江凡同志。江凡同志是福建钱币学会的常务理事,长期以来负责省钱币学会的具体工作。据他介绍,新世纪初,当时的中心支行领导曾经想在福州筹办一个钱币博物馆,准备收购张建新这套黄亚光题词签名的纸币和公债券,作为重要馆藏文物。张建新也已经将这套纸币和公债放在中心支行很长一段时间,经办人员和行里领导都知道这事,都认为是好东西。但由于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钱币博物馆没有办成,张建新也只好把这套纸币和公债拿回去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接触这么多有关钱币收藏研究的东西,除这套纸币和公债外,不但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其他类似的情况。这套黄亚光题词签名的纸币和公债,确实是非常珍贵。

猜你喜欢
黄老题词钱币
题词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首页题词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记黄济先生的“勤”“俭”与“不为人先”
题词(一)
题词(三)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