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2020-06-29 13:25何勇唐亚川曾富春
医学综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生存率

何勇,唐亚川,曾富春

(1.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胸外科,成都 610031; 2.四川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成都 610072)

肺癌为临床高发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要的疾病类型,且多数患者病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治愈难度大,患者生存率低[1]。NSCLC的发病相对隐匿,症状不典型,一些患者仅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咳嗽症状,极易被患者忽视,早期确诊率低,这也是患者长期生存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2-3]。临床一般选择手术治疗,这是唯一有效的彻底根除NSCLC的方法,但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差,临床应用受限[4-5]。随着临床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理念的更新,胸腔镜技术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NSCLC因发病部位特殊,采用胸腔镜手术可做一个小切口与两个或三个端切口,不需胸腔撑辅助,而且术中不需将肋骨切断,可减小对胸廓结构、呼吸肌的影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耐受性强的优势,被临床医师与患者广泛接受[6]。本研究主要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77例老年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61~88岁,平均(74.0±5.2)岁;部位:左侧15例,右侧18例;病理类型: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9例,大细胞癌10例,腺癌6例;肿瘤分期:Ⅰ期18例,Ⅱ期15例。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62~86岁,平均(74.2±5.0)岁;部位:左侧20例,右侧24例;病理类型:腺癌10例,鳞状细胞癌11例,大细胞癌12例,腺癌11例;肿瘤分期:Ⅰ期24例,Ⅱ期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确诊;肿瘤直径≤5 cm;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CT、X线与B超等检查后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均存在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术前曾接受放化疗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术前出现明显阻塞性肺炎者。

1.3方法 观察组实施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实施双腔气管插管,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取健侧卧位,于患侧腋中线第6~8肋做长度为1.5 cm手术切口,之后放入套管针,沿着30°角将胸腔镜置入,操作中动作缓慢,手术切口选择患侧腋前线第3~4肋间,长度4 cm,作为手术操作孔,沿前锯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于胸腔镜引导下,经操作孔切除肺叶,实施淋巴结清扫;清扫结束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胸腔部位,直至出血停止,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并缝合切口。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于患侧第5、6肋骨处外侧做20~30 cm的手术切口,依次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肌肉出血者实施电凝止血,大血管出血者利用缝线结扎处理,但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用肋骨牵开器时,动作缓慢,防止暴露肺部静脉,之后清扫淋巴结,将胸导管放在第7、8肋间。

两组术前、术后1 d常规应用抗生素,连用7 d,并针对其他基础疾病实施对症治疗。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淋巴结清扫个数、输血量、总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M、IgG],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外周静脉血2 mL,以离心半径15 cm,3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后取血清标本,经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M、IgG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测定仪(型号:MasterScreen IOS)常规监测患者的MVV、FEV1。采用专业心率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④记录两组术后30 d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胸腔积液、肺不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⑤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生存率。根据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7]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

组别例数淋巴结清扫个数(个)输血量(mL)总引流量(mL)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3314.0±2.5229±521 305±842113±26182±1421.2±4.2观察组4414.2±3.0126±291 002±712120±24122±1412.6±3.2t值0.31011.14520.7521.28618.71010.203P值0.379<0.001<0.0010.101<0.001<0.001

NSCLC:非小细胞肺癌;对照组:采用开胸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

2.2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心率、MVV、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心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MVV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低于术前,观察组FEV1低于对照组(P<0.05),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IgA术前术后7 dIgM术前术后7 dIgG术前术后7 d对照组331.58±0.282.30±0.330.85±0.351.20±0.338.20±0.339.33±0.75观察组441.54±0.252.50±0.420.82±0.291.46±0.508.10±0.4411.52±1.45 组间F=10.341 P<0.001F=7.345 P<0.001F=7.922 P<0.001 时点间F=10.254 P<0.001F=2.592 P=0.006F=14.971 P<0.001 组间·时点间F=2.261 P=0.013F=2.879 P=0.003F=7.910 P<0.001

NSCLC:非小细胞肺癌;Ig:免疫球蛋白;对照组:采用开胸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术前术后7 dMVV(%)术前术后7 dFEV1(L)术前术后7 d对照组3371.25±12.3094.52±16.3367.52±1.5870.22±1.451.98±0.401.80±0.40观察组4469.52±12.3082.12±12.4462.50±1.7574.55±1.801.44±0.111.65±0.11 组间F=6.539 P<0.001F=7.233 P<0.001F=2.450 P=0.008 时点间F=4.778 P<0.001F=31.839 P<0.001F=8.954 P<0.001 组间·时点间F=3.784 P=0.001F=11.329 P<0.001F=2.375 P=0.010

NSCLC:非小细胞肺癌;MVV:最大通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对照组:采用开胸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

2.4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4.600,P<0.001),见表4。

表4 两组老年NSCLC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NSCLC:非小细胞肺癌;对照组:采用开胸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a与对照组比较,P<0.01

2.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且无失访患者。观察组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为88.64%(39/44),对照组为69.70%(23/33),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4.310,P=0.038)。

3 讨 论

肺癌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生率较高,据2017年防癌协会统计,我国2017年肺癌的发病率高达80万例,且致死率为70万例,可能与我国吸烟人数多、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相关[8-9]。其中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疾病,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因老年人身体状况、免疫状况下降,不能发挥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10-11]。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NSCLC,通过快速清除肺癌病灶、清扫淋巴结,达到治疗效果。传统的开胸肺癌根治术因手术切口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严重,而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效果不佳[12]。王琳等[13]将100例老年NSCLC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3年定期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显著。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施过程中不需做大切口开胸,仅做小切口在胸腔镜下探查,可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减少出血量,适合老年手术耐受性不佳的患者[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血量、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表明胸腔镜手术效果更显著,而且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预后效果显著。宋和平[15]研究显示,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患者。胸腔镜术中仅做微小孔,避免伤及肋骨、肋间肌肉,而且借助胸腔镜设备,术野清晰,可保证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准确识别病灶与淋巴病灶部位,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16]。

表5 两组老年NSCLC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NSCLC:非小细胞肺癌;对照组:采用开胸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

当前多数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评估胸腔镜的微创性,但关于手术实施的安全性还需要从微观方面进行评估。手术操作中,受手术切口与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刺激。手术损伤程度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 d的IgA、IgM、IgG水平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胸腔镜手术相对微创,仅表现为轻微的应激反应,而且观察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手术中优势显著,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轻微,改善预后效果确切。张曦[17]研究中,对照组行开胸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第1天IgG水平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

传统开胸术会破坏胸廓完整性,伤及肋间神经和组织,加重患者的疼痛,而胸腔镜手术则可降低对胸壁组织的损伤,避免造成呼吸肌过多损伤,保持胸壁完整性,减轻对心肺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肺功能[18]。刘泉等[19]研究中,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胸术,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心率、FEV1低于对照组,MVV高于对照组,表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改善患者的心率、FEV1、MVV指标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 d的心率、MVV水平高于对照组,FEV1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术后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术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论何种手术均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但胸腔镜手术造成的创伤程度相对轻微,术后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党海舟等[20]研究显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本研究中,观察组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表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老年NSCLC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生存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