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2020-06-29 03:23李雪玲
山东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陶瓷高职思维

李雪玲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 528041)

1 引言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也是服务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文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为案例,首先分析了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现状,接着提出了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的内涵式发展及相关举措,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内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在创业教育体系的确立,以及学生创业活动的引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文化在高校内无发展氛围

由于我国固有的考试模式以及教育评价体系,使得我国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中多为被动学习,缺乏独立自主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合作精神差且无长远发展眼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所以学校要想开办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氛围。

2.2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不完善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活动风险十分大,以往许多创业活动都是高投入后零回报甚至亏损,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创业保障机制或风险规避机制。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仍未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对学生进行教学评定、创业和就业引导方面等未建立完善的评定标准和辅助机制,这些都不利于激励高校师生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

2.3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缺失

高校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并通过创业活动来磨练学生创业思维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高校教师由于创新创业思维的缺乏以及创业活动策划能力的不足,致使学生在高校课堂教育以及课后创业实践活动中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2.4 硬件设施不够

创新创业活动对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较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基本上都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创客平台来实现的,而当前大多数高校并无专业的创业试验室,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都不具备建立和开展创客平台的基础,从而导致高校师生无法正常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5 平台建设不完善

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理论性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活动的教育和培养,而且需要通过多学科融合以及产学研结合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没有相应的产业结合和市场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不可能得到提高和完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高校与企业以及市场对接的不紧密也不利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创业活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3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

本章节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进一步探讨国内高职院校在面临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时,将采取的实践举措。

3.1 增开创新创业技能模块,重构陶瓷专业(群)课程体系

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评价指标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并在原来“面向专业(群)能力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开职业创新创业技能模块,重构陶瓷专业(专业群)能力课程体系。整合重构后的课程模块体系为: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职业拓展创新技术技能能力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

3.2 陶瓷创新创业课程群的建设

围绕职业创新创业技能模块,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创新课程群: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公共必修课——创业课程群:创业动力、财税、金融、法规、创业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等;专业核心课:陶瓷新材料与新工艺,有关陶瓷最新的材料、工艺、制作方法和设备,该课程内容每年更新10%;专业拓展创新技术技能课:陶瓷营销+网站搭建技术、陶瓷微商创业实战。

3.3 打造创新创业“双创平台”

依托创新创业学院、陶瓷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教学资源库等产学研多元育人平台,以及众多校企合作单位,合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中心、创客中心。

3.4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云平台“竞赛服务体系

依托产学研国际合作园平台,鼓励学生以个体名义或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组队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论坛,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陶瓷创新大赛”、“全国陶瓷工业设计大赛”、“国际建筑陶瓷设计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等,实现以“赛”促“新”。争取到2024年,学生获国家级或国际级设计大赛一等或二等奖1项,国家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或二等奖1项。同时,凭借“云平台”竞赛服务体系,将学生创新大赛的成果引入到创业孵化园,并进一步推荐给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项目的产业化。

3.5 探索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有机契合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改革教法、完善实践,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陶瓷科研项目、学术前沿成果纳入到课程教学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按项目内容分组、分层、分类组织教学,并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知识讲授、课堂研讨、课程汇报、课程作业等专业教学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灵感。

3.6 探索并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认定机制

将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论文、专利、自主创业成果等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学分认定。

3.7 制定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优才优育”培养模式

对有意愿、有潜质自主创业的学生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以“导师制”进行分层次培养,帮其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行持续帮扶、因材施教、一站式服务,指导其完成创新作品、专利申报、自主创业等,成为示范性“标杆”,打造陶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星效应(见图 1)。

图1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示意图

4 结语

本文首先梳理了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然后分析了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最后,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模式为例,提出要构建真正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增开陶瓷创新创业技能模块,积极打造陶瓷创新创业“双创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认定机制,制定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优才优育”培养模式等相关举措,以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最终贯彻落实党中央所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陶瓷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