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醉酒”壶文化艺术之美

2020-06-29 03:23邓翠萍
山东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太白观赏者醉酒

邓翠萍

图1 太白醉酒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当中,陶制品是古老而又醇朴的一种。陶制品在中国诞生极早,最远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陶器应用十分广泛,如今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器皿皆是从古代陶器中发展而来。中国人极爱饮茶,并由此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茶道文化,茶壶就成了陶器中的经典作品。在以各类陶土制成的茶壶中,紫砂壶当属精品,制作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色彩丰富,质地多样,制成的茶壶有细腻如玉的也有粗朴自然的,满足了人们多样性的艺术需求。紫砂壶还是一件文化产品,文化性是赏析、评价紫砂壶的一个重点部分。在外形与文化的双重支撑下,紫砂壶艺术得以有稳固的发展基础。

“太白醉酒”是中国古典名画,描绘了“诗仙”李太白于宫殿之中醉酒的场景,表现的是唐朝开放的风气与李白洒脱烂漫,飒爽飘逸的个性气质。手工艺人以此为主题设计紫砂壶,将紫砂壶的细腻与李太白的狂士风采结合起来,使紫砂壶与“太白醉酒”的风姿韵味皆得到清晰立体地展现。

图1“太白醉酒”壶身造型与合欢壶十分相似,壶嘴与壶身一体化特征明显,壶身呈扁圆状。合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之一,灵感来源于合镲,意喻吉祥幸福。此壶与合欢壶区别在于没有壶腹中央作为结构分割的棱线,使整个壶身显得更加圆润自如,有飘逸自由之感,说明紫砂壶艺术本身没有过多的限制,有着较为灵活广阔的发展空间。壶身线条虽然简约,但运行流畅,壶嘴上下部分与壶身的衔接过渡处理的极好,与另一侧对称的环形把手形成对照,使壶身在趋于平稳的同时更富于一种弹性的美。

壶盖为圆形,厚度均匀,边缘圆润,与壶身下部线条相对称。壶钮是体现此件紫砂壶主题的部分,捏塑、雕刻是紫砂壶中常用的装饰技法,此件紫砂壶将这两种技法相结合塑造了太白醉酒的壶钮。李太白醉卧于榻上,以手臂为枕,另一条手臂与双腿随意叠放,十分洒脱有趣。手工艺人将之雕刻的十分真实,人物的衣帽清晰,服装的褶皱展现出人物的肢体动作,人物面部双眼紧闭,胡须真实,酣睡之状便寓于其中了。这一壶钮点明了此壶的艺术主题,也表现出紫砂壶装饰技法的精湛,将原本平板的画作变为一种更具立体感和生动的形式,使原本古雅肃穆的紫砂壶充满着一种趣味。

在壶身正面上还有书法文字雕刻装饰,十二个大小均等,力量均匀的汉字分布于壶上,传达出中国经典书法的特性与魅力,与“太白醉酒”一起使此壶人文气息得到了深化,使观赏者能够充分体会到文化与紫砂壶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李白作为中国诗歌中的重要人物所具有的影响力。手工艺人通过各种工艺的组合准确传达出此壶的文化艺术之美,观赏者也能清晰地从中感悟到各种技法、文化的特点,这也是制壶者与赏壶者之间的一次沟通。

除了造型、装饰的别致外,紫砂壶的泥料颜色也是可赏析之处。虽然此壶装饰丰富,但对于壶表面的处理也要一丝不苟。全壶为色泽均匀的棕红色,表面细腻有柔和光泽,与“太白醉酒”这一主题结合起来看,有一种醉意朦胧的感觉,使壶有一种延伸的意境美,利于观赏者联想“太白醉酒”这一场景,达到身临其境体会紫砂壶美感的效果。

“太白醉酒”壶的重点在于壶身造型的选择与装饰技法的结合运用。手工艺人从文化与文人趣味出发,本着精雕细琢的初心,使传统艺术图画、文字都变成一种可触摸的表达,使人们犹如触碰到文化,在感叹紫砂壶美感的同时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真谛。

通过对“太白醉酒”壶造型、装饰技法以及所用泥料的分析,从一种文化视角对各部分的表达与结合进行诠释,进一步了解紫砂壶与文化及文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李白所体现出的时代气质。在这件小小的紫砂壶当中,人们能够品味到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那深厚的文化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太白观赏者醉酒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美国醉酒史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