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仿盂壶”的造型来源与工艺趣味

2020-06-29 03:23李骐佑
山东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纹线木桶手工艺

李骐佑

图1 仿盂壶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茶壶中的一种,其特点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既有陶器的自然古朴,又有瓷器的精湛细密,是一种很好地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类手工创造的杰出艺术品。紫砂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首先在于中国手工艺品制作的深厚历史,早在紫砂壶诞生以前,中国在工艺品制作、造型、装饰等方面已十分成熟,为紫砂壶制作打下了基础;其次在于中国人对茶的喜爱以及茶道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使人们对茶壶有着更高的要求;最后,紫砂泥的发现使紫砂壶最终进入创作阶段,也就有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样式各异、内涵多样的紫砂壶作品。

图1“仿盂壶”从命名可知,这是一件仿造其他艺术品造型制成的一件紫砂壶,具有较为明显的仿古特征,是手工艺人继承传统又表现个人审美趣味的一次创造,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内在深厚性与个人化特征。“盂”是中国古代汉族一种盛放液体的器皿,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之中,常以青铜制成,形状比较类似于常见的木桶,这也是此件紫砂壶的造型来源。

“仿盂壶”整体造型仿造木桶制成,这是一种十分对称且有工艺趣味的造型,虽来自于古代传统但在紫砂壶造型之中是比较独特的。壶身以圆柱体为基础,身形较为高大,以壶腹中央为分割点,向上、向下渐渐收紧,顶部承接壶盖,底部形成圆形平底,上下两部分完全对称,几何效果强烈,尤其突出壶腹部分的饱满,使壶身结构更加圆润。壶身两侧灵活变化的线条体现出紫砂泥本身柔软的质地、较强的可塑性以及高温烧制后产生的神奇效果,是紫砂壶线面构造之美清晰、具体的展现。

壶腹中央有宽度适中的纹线装饰,环绕壶身一圈像是壶的腰带,使壶身上下对称的拼接效果更强,增强了原本平板的壶身的空间层次感。纹线是运用捏塑雕刻技法制成的,具有较强的凸出感,在人们触摸壶身时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壶体的结构特征,使壶体的木桶特征更加明显,便于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壶的造型来源与其中的智慧。

壶嘴与把手集中于壶身上半部分,短小的一弯流似乎与高大的壶身不成比例,但这是手工艺人考虑到实用性与灵活性的一种设计。把手则更加有趣,与以往环形把手相比此壶把手较为方正,壶腹突出部分对称处有意向内凹陷,与壶腹处突出的线条形成应和感,使紫砂壶的线条变化特征更加明显。壶盖简朴平滑,半环形壶钮与把手造型相一致,便于人拿取使用。

整件紫砂壶所呈现出的木桶特征是十分明显的,手工艺人通过线面结合完成了一种仿古,在表明此壶造型来源的同时展现出紫砂壶艺术所具有的一种工艺趣味。整件紫砂壶呈鲜亮的红色,充满古朴典雅的气息,将壶的仿古气息衬托的更加浓郁。紫砂泥有“五色土”之称正是在于这种天然的色彩,能够呈现出红色是因为铁元素含量丰富,这种泥料也是目前比较珍稀的一种,烧制后饱满的红色象征吉祥如意,体现了中国古代吉祥文化的一种积淀与传承。

综上所述,“仿盂壶”参考了木桶造型,主要设计理念为简约、精湛,体现紫砂壶艺术之古典气息,形成此壶独特的气质。从这点上看,此壶也是光器作品中的典范,除了壶身中部的纹线外无多余装饰,以线条结构与做工彰显紫砂壶艺术的本质,完成了对于紫砂壶的继承与发展,在融合共性与个性之中彰显中国古代陶制手工艺术品的精彩与紫砂泥的自然美。

“仿盂壶”可以看作是对盂与木桶造型的融合,或者说是寻找到二者造型之间的共同点,对古典造型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由此也可看出紫砂壶艺术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在一点一线一面之中构造起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厦,使身处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通过紫砂壶触碰到中国古代之优秀艺术文化风姿,在继承中不断发扬,使紫砂壶艺术成为连接古代艺术与现代文化的桥梁。

猜你喜欢
纹线木桶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同一人不同年龄段的指纹特征信息变化
螺旋水纹线铣削加工方法研究
木桶兄弟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现场手印中指头部位印痕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