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段提梁”壶对传统的继承与意境空间的开创

2020-06-29 03:23秦志峰
山东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纹线壶嘴竹叶

秦志峰

图1 竹段提梁

人们对紫砂壶的普遍认知使其有着极高的价格,造型装饰多样精美,泡茶时香气宜人,经长期使用的紫砂壶色泽会更加鲜亮,无需茶叶自有茶香,这些认知基本上属于造型工艺及实用性能的方面。事实上,人们在选择、鉴赏一件紫砂壶时,还要看其文化内涵,这其中包含了手工艺人的审美取向与意境构造以及鉴赏者的人生观念、价值认同等,这样兼顾内外才能准确把握一件紫砂壶的美学特征。

在紫砂壶中,以竹为造型或装饰的作品十分常见,这与中国传统的竹文化及人们的审美文化期待有关。以竹为形或装饰的紫砂壶通常栩栩如生、清新雅致,富有自然气息与君子风范,使人们在贴近自然的同时能够具体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图1“竹段提梁”就是一件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有着独立意境空间与个性品质的紫砂壶作品。

提梁这一造型在紫砂壶艺术中十分常见,比起以往把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在艺术性上能够增强壶的空间感。此壶将竹段壶造型与提梁结合起来,显示了手工艺人对于传统造型的融合创新。壶身以圆柱做造型基础,周身端正圆润,姿态均衡稳定,首先奠定竹沉稳低调的气质。壶身顶部边缘较壶身略宽,使之与壶身相接形成自然的弧度,底部在圆形底座上进行调整,既与平面平稳相接又留出一定的空间,以显竹之轻灵。壶身中部以一条纹线将壶身分割,纹线上下边缘突出于壶的顶部底部,边缘一致,这样壶身就被分割为上下两个凹面相接的造型,壶身侧面线富于起伏的节奏美,竹段造型就完美表现出来了。

竹段壶身上方是高耸的提梁,提梁与壶身同宽,呈长方形,顶部转角部分十分圆润,象征竹之韧性,提梁上有对称的纹线装饰,纹线以捏塑技法塑造出凸出感,使竹的形象更加鲜明。这种设计也出现在壶嘴与壶钮上,壶嘴部分的竹节更加突出凌厉,壶盖正中央则以一段匍匐其上的竹段做壶钮,似地中生长出的新竹。由壶身、提梁、壶嘴与壶钮可以看出此壶各部分保持着一种整体性,将竹段这一艺术主题贯彻到壶的各个方面,但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将自然竹段的各种形态做了一次较为完全地展现。

除了捏塑技法的运用外,此壶还采用了雕刻装饰。在壶盖以及壶身靠壶嘴一侧可见清晰的竹叶,两处的竹叶均由一小段竹枝分别与壶嘴、壶钮相连,似竹叶由中生长而出,塑造出一种生命感。竹叶雕刻的虽然简单,但十分传神,连叶片上的细小纹路都清晰可见,手工艺人必定是对竹叶有着十分细致的观察,有着十分高超的雕刻技巧,才能做到完美复现。

壶身整体呈棕色,颜色质朴大方,光泽内敛不张扬。手工艺人灵活运用传统技巧及造型,开创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意境空间,每一个部分的竹段都具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将竹高洁独立、坚毅洒脱的道德品质呈现出来,壶中如藏着一个君子,在向我们展示何为紫砂壶之雅致细腻,何为中国竹之君子之风。

“竹段提梁”壶主要运用了纹线搭配与捏塑、雕刻装饰的配合,在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气质大方,准确表达出壶之个性气质。从文化意义上看,紫砂壶的外形美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能引起的人们对于道德文化的思索与对自然美的感悟,这是一件紫砂壶艺术水准的核心部分,也是紫砂壶能够流传的主要原因。

我们立足于“竹段提梁”的外形,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造型、技巧等进行了梳理与揭示,对其艺术表达的整体性及细节部分的精湛程度进行评析,从外形进入壶的意境空间,感悟手工艺人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竹段与提梁的结合本就让人眼前一亮,细腻的砂质与突出的竹节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在找到壶中“君子”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与自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话。

猜你喜欢
纹线壶嘴竹叶
同一人不同年龄段的指纹特征信息变化
螺旋水纹线铣削加工方法研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现场手印中指头部位印痕的分析研究
浅谈“502”胶熏显汗潜手印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