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充盈模式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的治疗疗效影响

2020-06-29 07:41王苏
今日健康 2020年3期

王苏

【摘要】目的:探析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有何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本院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将患者分为限制性充盈组、非限制性充盈组,对2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短轴缩短率(FS)对比。结果: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LVEDV、LVESV、LVEF、FS无差异,P>0.05;术后六个月指标两组均改善,但非限制性充盈组中NYHA心功能分级、LVEDV、LVESV、LVEF、FS优于限制性充盈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具有影响,非限制性充盈模式缺血性心肌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优于限制性充盈模式。

【关键词】 限制性充盈;非限制性充盈;舒张充盈模式;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步增加,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不断得到提高,其缺血性心肌病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但治疗预后效果差[1]。经大量医学资料证明,心脏再同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衰现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且降低了死亡率与再住院率[2]。但少部分患者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另外,缺血性心肌病较于原发性心肌病临床效果差。其中,舒张功能是心脏整体功能中重要组成部分,长时间以来,该重视程度明显低于收缩功能。异常收缩功能对心衰体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收缩性心衰中,左心室的升高与运动受限密切相关。现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做以下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本院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为限制性充盈分为非限制性充盈组、限制性充盈组各42例,于术前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对其心律进行记录,以及QRS波时限与形态。限制性充盈组男、女比例24:18,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96±2.41)岁,非限制性充盈组男、女比例22:20,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5.12±2.51)岁,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置入CRT-P/D,主要位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或经头静脉切开,对其实行冠状静脉窦插或是逆行造影,能够充分显示出冠状静脉的各属支,将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侧静脉或侧后静脉,确保左心室获得较好高压输出,无膈肌刺激。右心室电极导线置入右心室心尖部或是间隔部,右心房电极导线可置入右心耳。测试后,可将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且置于胸大肌下囊袋或是胸前皮下,随后将切口逐步缝合。术后一周依据左心室流出道出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法优化AV与VV间期。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六个月中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 两组术前各指标对比 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LVEDV、LVESV、LVEF、FS无差异,P>0.05,见下表1:

2.2术后六个月各指标对比

术后六个月指标,非限制性充盈组中NYHA心功能分级、LVEDV、LVESV、等优于限制性充盈组,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2:

3.讨论

心脏舒张主要包含心肌主动舒缓与被动顺应的过程。若心肌缺血,ATP产生少,以及Ca2+泵活性减退,以及缺血情况持续存在[4]。当舒张功能受到严重受损,左心室硬度随之增加,从而可使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时受阻。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间歇性短暂缺血能够引发舒张功能异常,缺血可造成缓慢性心肌损害,最终使其出现严重的心肌功能障碍[5]。

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舒张充盈模式是心脏再同步治疗有反应的独立因素。术后六个月心衰症状与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的同时,心肌逆重构应更为显著。限制性充盈组术后仅心衰症状改善,能够反应出心肌收缩功能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反应心肌逆重构的心室容积均无改善;非限制性充盈组心衰症状与心室结构改善明显优于限制性充盈组。对此,能够表现出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具有影响,非限制性充盈模式缺血性心肌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限制性充盈模式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率低,且预后不良,临床效果差[6]。

综上所述,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具有影响,非限制性充盈模式缺血性心肌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优于限制性充盈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齐,陈康玉,宇霏等.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2):151-155.

[2]王齐,陈康玉,宇霏等.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張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189-194.

[3]何亚峰,曾和松.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研究和随访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35-639,644.

[4]黄宇晖,张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差异[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7):972-974.

[5]戴文茜,宫凤云.舒张充盈状况对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356-1358.

[6]原建华,张磊,张素琴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4):496-4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