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校训文化德育功能

2020-06-29 07:41董韩博商利新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文化自觉

董韩博 商利新

摘    要: 校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隐形载体,与高校德育工作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对于促进学生人格培养、素质培育具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高校校训文化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方面,存在融入力不足、内涵性不深、时代性不显著等问题,限制了校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高校应通过丰富校训内涵,强化文化引领角色定位;构建多元化传途径,扩展文化辐射范围;促建校训文化理念与高校管理制度融合,发挥文化制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对高校校训文化的内化认同与外化实践,充分发挥高校校训文化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校训文化    文化认知    德育功能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深化落实“三全三圈十育人”教育理念,打通校内育人“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自觉是高校开展学生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础,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前提,涉及以什么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态度对待文化[1](64-67+98)。

校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体现,糅合高校的人文精神、文化沉淀,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上海海洋大学校训“勤朴忠实”,代表了学校的育人理念,校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隐形载体,融入高校育人的整个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人格培养、素质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基于文化自觉视域,深入分析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工作现状,深入推进校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索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工作实效性增进工作路径,对于坚持立德树人和强化“三全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逻辑关系

(一)高校校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和载体。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校训和德育在高校开展育人工作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校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时代性、凝练性、稳定性、导向性等显著特点,是高校办学理念和运行特征的集中体现,其中涵盖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高校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了标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体现。例如上海海洋大学校训“勤朴忠实”,勤:勤奋敬业,即学习勤奋,工作勤勉,反对消极怠惰。朴:质朴大方,即做人求真,多做少说,反对奢华浪费。忠:爱国荣校,即忠于祖国,热爱母校,反对薄情寡义。实:求真务实,即重视实践,讲求实效,反对弄虚作假。校训显著地表达了海大育人的价值导向,深刻地揭示了德与才、理论和实践、忠与实的辩证统一,高校校训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和载体,凸显了高校德育工作目标,融入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是高校“隐性”思政课程的鲜明体现,有利于强化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入力和育人效果[2](96-101)。

(二)高校德育工作引导校训文化的发挥和发展。

从狭义来说,高校德育工作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从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受教育者有系统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为校训的发挥提供了指导。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受教育者通过认知、实践等过程,形成社会倡导和必需的品德,高校校训与德育工作目标具有一致性,过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按照时代所必需的道德标准引导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外化、习惯性践行等过程转变。高校德育工作能够促进校训文化和理念的内化,高校校训能够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内容,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3](181-183)(4)。

二、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工作现状调查

本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对高校校训的认知和接受情况的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上海海洋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等两个层次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60份,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高校校训认知及践行的现状分析、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工作现状等内容。

(一)大学生对高校校训的认同现状。

1.大学生对高校校训的认知度。

高校校训是高校对外展示的名片,是高校识别系统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动力之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大学校训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清楚记得校训情况的同学数量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90.38%,但是大部分同学了解校训的途径比较单一,通过入学教育了解校训的同学数量占到96.92%。大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了校训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但是,校训宣传手段比较单一,不能使师生及管理者对校训印象深刻,更不能将其入耳、入脑、入心。

2.大学生对高校校训的满意度。

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源自大学生内心的赞许与满意,对于强化校训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针对大学生对于高校校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校训的发挥效应较好,占到62.69%,超过三成的同學认为校训的发挥效应一般。调查结果显示校训的满意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还有巨大的提升潜力,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路径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使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价值和功能。

对大学生认为优良校训应包含哪些内容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223名被调查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训应该有塑造价值观的内容,占到被调查总数的85.77%,63.08%的被调查者认为优秀校训要体现出大学生品质提升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校训应更多地体现价值观的塑造、品德的提升及行为的规范。

表1    大学生对校训的关注和思考调查表

(二)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高校校训文化传播力度不足,德育传播力薄弱。

高校校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把手,通过文化融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数据结果显示,202名大学生对于校训的第一印象为“充满正能量”,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77.69%,75%的被调查者认为校训符合“学校特色”,少数同学认为校训感觉一般,占到10.38%。对校训的宣传进行调查,74.62%的同学认为高校重视校训宣传,59名同学认为高校校训宣传效果一般,占到被调查总数的22.69%。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校训印象保持理性的态度,认为校训对于大学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分同学对于高校校训宣传力度的认同度不是很乐观,凸显了高校忽视校训的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校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校训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8被调查者表示校训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影响显著,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60.77%,超过三成的同学表示对于校训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没有感觉”,作用一般,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37.69%。针对校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作用进行调查,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高校校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增强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约占总人数的77.69%);其中43.85%的同学认为高校校训有助于调整和矫正自身的行为。这说明高校校训的影响力存在一定的范围性,没有覆盖学校所有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个别学生的内心,大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校校训对于自身的品格、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的深远作用。

2.高校校训文化德育元素挖掘不深,“思政味道”不浓。

高校校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显著关联关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根基、理想追求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针对高校是否有通过校训开展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3.08%的同学反馈高校通过校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13.08%的同学反馈对此情况不了解,大部分高校通过入学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校训文化的德育功能,但是通过调研充分说明一些校训内涵宣讲活动只浮在表面,没有挖掘活动内涵,没有深挖校训思政元素,校训“思政味道”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学生的心。

3.高校校训文化实践育人平台缺乏,时代特色凸显不显著。

通过对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展形式进行研究,调研结果显示:239名被调查者表示通过高校通过入学教育发挥校训的德育功能,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91.92%,79.62%的被调查者表示高校通过主题讲座形式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发现学校通过校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宣传途径、开展形式及德育内容挖掘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紧密结合“00后”大学生特质及培养规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有效地凸显校训的时代特色。

图1    高校校训德育工作开展形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加大校训宣传力度,全面诠释校训内涵。

一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高校文化基因的“名片”——校训的传播。在校大学生不仅是校训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校训理念”的传播者,引导大学生把校训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融入行为准则中;二是发挥优秀校友作用,构建融合校内——校外校训内涵宣讲新平台。优秀校友是学校面向社会所发出的名片,是优秀高校文化的缩影,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发挥优秀传帮带作用,做好示范引领,从理念到实践上传承大学精神文化[5](167-169)。

(二)赋予高校校训时代特色,强化学生校训内涵认知。

高校校训内容稳定性强,但是内涵赋予要紧跟时代需要和人才需求,为校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宽校训德育功能传播途径。基于“00后”学生网络原住民特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途径,围绕校训文化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圈,将高校来源、内涵、发展等内容与“第二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充分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融合教育教学,加深校训德育功能育人效应。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挖掘校训的文化内涵,强化校训文化内涵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对于强化校训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融合第二课程,深挖校训德育“元素”。紧密结合校训或者以校训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校训教育主题与过程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纳校训、认可校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凝练高校校训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制度管理。

深挖大学校训文化精神、育人理念,具体化转为大学生规范或准则,在高校管理制度中灌入校训文化内涵,使校训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通过制度的方式引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以校训文化制度性强化文化的融入性,以高校管理制度文化性塑造制度“隐形”德育功能,强化高校校训文化的德育功能,巩固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霞,田云刚.内涵式發展下的大学校训建设研究——基于对大学生校训建设认知情况的调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30(10).

[2]李艳,杨晓慧.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3).

[3]刘铁宁.“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393(51).

[4]任科.以高校校训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5]高杉,冀建峰.浅析我国大学校训与高校德育目标的关系[J].文化学刊,2019,99(01).

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思研会课程(A3-2012-00-001112)。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文化自觉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