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凝视”视角下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体验

2020-06-29 07:40俞铃倩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大运河运河

俞铃倩

杭州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员,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但是很少有人在“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研究杭州大运河。本文在“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研究了浙江省3处世界遗产中杭州大运河的文学旅游现象。在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交流进程中,“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因素占比大。这种“旅游者凝视”对研究文学旅游业十分有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杭州大运河旅游文化的再生产,使旅游者有更完美的体验。

引言

古代中国是一个集权专制的国家,随着北方地区成为政治中心和南方地区成为经济中心布局的成形,这条连接南北进行漕运的大运河河网已经成为国家极为重要的支柱。同时,由于大运河把东都平原连接成一个整体,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发展,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多元文化中心的东迁和南迁。运河反映了我国人民改建和借助大自然的无与伦比的智慧,为我国长期以来的统一和兴旺做出杰出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知晓运河就不知晓中华文化。

京杭大运河在卡塔尔于2014年6月22日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被归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我国各民族无与伦比的智慧结晶的肯定。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世界遗产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京杭大运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在或者展望未来,也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泱泱华夏,具有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在历史衍变中,研究杭州大运河,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的历程,是我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杭州大运河概述

(一)运河在历史上的实用价值

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当时,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国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一条人工河道),后来人所称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朝时期形成的。自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于公元1293年修通,史称京杭大运河。在漫长的从“邗沟”到“京杭大运河”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在经济、文化、民俗技艺等方面一直起着不可小觑的价值和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

1.杭州运河在历史上的文化效用

运河始于春秋时代,完成于隋朝,兴旺于唐宋,在2 000多年的漫长时光里,奔流了3 000多千米的大运河,串连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联系了长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显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吴越文化、淮阳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使中国文化多姿多彩。

吴语分布在江浙一带,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歌谣称为“吴哥”,富有浓郁的江南气息。珠翠头面、团扇、铜币头饰,在当代设计中大放光彩,成为设计师们的灵感缪斯。百年前越剧于江南诞生,百年唱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喻户晓。在海外越剧被称作“中国歌剧”,缱绻悱恻,颇具江南灵秀之气。

一杯茶,一座城。茶是龙井,城是杭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江南一年之中最令人心喜的,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上好的龙井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茶馆文化是典型的吴越茶馆文化代表。杭州的茶楼多称作茶室,一个“室”字,既可以是文士的书室,也可以是佛道的净室,配上杭纸扇、油纸伞等,江南的韵味悠然显现出来。街是生活。气质各异,味道相同。江南有许多条街,气质各异。有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艺术与风景融洽的,又有能回访千年的,有国际大牌荟萃的……城市的味道,散落在这些大街小巷中,变成了生活。它们散落在城市的版图中,构成大大小小的街区,共同演绎运河人家的味道,这种味道叫悠然自足。

2.杭州大运河的历史经济价值

对历朝历代而言,修筑运河的根本用意在于漕运。当时我国政治的中心主要在西方和北方,需将南方的赋税和各种供给运达京城。陆路交通运输比较慢、运输量小、花费高,海运又风涛凶险,运河漕运渐渐变成达到这一目的的理想方法。运河作为当时朝廷的重要依靠,直接关系国家的兴亡。大运河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更好地推动了当时的朝廷有效地统治管理地方,更为中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世界上崛起奠定了基础。隋代在大运河未贯通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火使大量的人口不断南移,粮食生产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要。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隋唐以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称。

(二)杭州运河如今的实用价值和效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飞机、轮船、高铁等交通运输工具,依托大运河的漕运不再是最理想的运输方式。因此,大运河在航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已经不再明显。但是科技的进步突显了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大运河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长河,随着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亮出了它闪亮的名片。大运河现在在文化旅游方面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从大运河的历史可以很好地学习中国的历史以及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文旅糅合给运河旅游观光造就了新的发展前景,在文旅糅合的新形势下,再结合今天赋予大运河的新使命和大运河蕴含的新价值,实现大运河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杭州运河独一无二的非遗手藝

杭州大运河不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孕育了杭州大运河区域数不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1.张小泉的剪刀锻制工艺

张小泉剪刀是传统的工艺品牌,创立于明朝,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乾隆年间更被列入上供的贡品,曾经在南洋劝业会等国际性赛事上屡获殊荣。其首创镶钢锻制工艺,锋利的刀刃又可切开128层白布,是如今新科技下量产的剪刀远远做不到的,这也使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被归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西冷印泥

西冷印泥是西冷印社知名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西冷印泥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具有光泽典雅、丰富多彩等特色。西冷印泥制作手艺于2007年被归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旅游者凝视”对杭州大运河文化再生产的作用

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更加吸引了游客的到来,也在某一程度上促进了游客对运河文化的认同與感知。大运河杭州旅游区精确判断市场需求,紧紧抓住时代节奏,借助运河综保工程的契机,用心打造出一批以杭州运河为主体的精品酒店,从营运管理和资产经营管理两方面,使酒店商业价值最大化。以新的技术应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提高产业效能,提升体验效果。

二、文献综述

在我国,有一位专门研究大运河的学者——沈旭炜先生。他以独具魅力的文笔描写着大运河的历史色彩。沈旭炜先生说:“杭州之于大运河,正如八达岭之于长城。”杭州市是大运河的南起始点,也是运河的颜值担当。杭州运河的含义非常丰富,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要素。沈旭炜先生作为大运河综合保护主力军的一员,向世界介绍大运河的历史与文化,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大运河,尤其是大运河(杭州段)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三、方法

笔者做了一份李克特量表,利用主观题问题,调查了杭州大运河水上巴士的旅游者。表1为当时的样表(5代表很满意,非常愿意;4代表满意,愿意;3代表一般,会;2代表不满意,可能会;1代表很不满意,不会),图1是关于游客对杭州大运河体验感的饼图分析结果。此次问卷调查总计20份。

综合调查数据看,游客们对杭州大运河综合的旅游体验较好。而令旅游者们最满意的体验大运河的项目则是乘着水上巴士从杭州大运河武林门码头坐到拱宸桥,且对晚上运河上丰富多彩的灯光和十分优惠的票价感到满意。=

四、结果

笔者引用了孙九霞教授关于“旅游者凝视”的概念,“旅游者凝视”是当下比较少的一个角度,从旅游者角度看,将苏州游客来杭州体验杭州大运河和苏州段大运河做对比,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旅游者眼中不同的大运河文化。杭州自古就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国内外的游客无不被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中国的大运河是一条活着的文脉,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同时也是独特文化的象征,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就是守护好中华文化,就是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对杭州运河极其重视,谱写好京杭大运河开发利用的新方式,正式建设好运河文化带,打开了运河文化带新的发展模式。因此,把北京作为“龙头”,继续深化加大京杭两地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共同推进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与建设,建设与发展好京杭大运河文化公园的标识度。从旅游者凝视的角度出发,可以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运河保护建设与发展工作,这对更好地建设与发展好运河文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能够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添砖加瓦,让运河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结语

本研究揭示了杭州大运河旅游的文化复杂性和历史深度,有助于游客整体理解杭州大运河。大运河已有千年的历史,向世人证明了它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与历史文化意义。大运河建设文化带对运河的传承和保护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大运河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京杭大运河
《中国运河志》简介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如泰运河谣
放歌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