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0-06-29 12:38周辰霖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机遇挑战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作者简介:周辰霖,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88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的袭来,为了疫情的防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参与了这场战疫行动。疫情对我们每个人的冲击都是不小的,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这场疫情的阻击战中来。作为高校的研究生,随之而来的 “网课生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完成日常课业之余,我们也上了几次丰富多彩的“思政大课”,这是很有意义的。众所周知,高校肩负着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积极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为保证抗疫斗争胜利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我觉得高校通过“三全”育人方法,在抗疫的过程中对动员青年学生群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能够让更多的青年学生群体提高政治站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遵纪守法意识、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青年使命擔当、更好的引领青年思想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达成一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活动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其目的的意义则是为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我们都说教育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辩证结构,立什么德就树什么人,树什么人就需要立什么德,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在疫情的背景下,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面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条件已然满足在线教学的要求。高校应当明确其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型方向,积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融合发展的路径。[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说教,但必须把说教变得有滋有味,让受教育者听起来不至于枯燥、乏味。尤其是在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校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有亲和力,语言具有感染性,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不自觉地听进去老师的说教。通过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循循善诱,起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共同上一节思想政治大课的原因。

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时效性,当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传播的速度极快,所以可以做到片刻了解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事情。此次疫情发生之后,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更及时的了解各个地区的资讯,了解到那些抗疫救灾的感人故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借这个契机通过实时的资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说通过介绍抗疫期间的各种英雄事迹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更有代入感,也更有感染力。

二是自主选择性。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很难再去符合当今学生开阔眼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而网络空间的发展就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高校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往往会被忽视。[2]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学习,没有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接受度并不够高。网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疫情期间自主浏览学校和各门户网站推送的各类资讯,学生也能更好的接收。完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从而达到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当然,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疫情期间对网络的大量使用,大学生在随时随地接受显性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量错误观点以及谣言也会充斥网络当中,对尚未完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对于这些青年来说,未知的世界总是很奇妙,自身也容易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的情况。对于这些错误观点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净化我们的网络空间,这并不是一句空谈,必须坚持依法办事,而依法办事的重点就是要先有法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延伸到哪里,法治就要覆盖到哪里。近年来,从提高网络立法的目标到完善网络法治体系的正式公布,再到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实践告诉我们:治网之道,法治为本。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前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就有了坚实保障,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就有了可靠支撑;另一方面我们对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是十分关键的。传统的教育形式受时间、地点和特点的限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保持这种形式,如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面临新的挑战,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体的结合越来越普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形成“MOOC”和“微信群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其目的是顺应时代的节奏,利用网络教育现代化的成果。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师,而且比教师更及时地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所以教育者就更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正确引导的需要。

二、疫情之下的家国情怀

此次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我们和家人们相处的时间增加了,由于终于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做一些平时想做却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拖延的事。大部分人都在这次疫情中发生了改变。但我们并不能忽略,对于广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在家中,人们将对国家的热爱化为对疫情的关注,对祖国的祈愿。这次疫情,也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我们看到了白衣执甲的医务工作者,勇敢逆行;我们看到了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无名英雄;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还有那些在我们阖家团圆时依然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这都体现了家国的情怀,他们都用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的家国情怀,保障了人民的安全,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家国同构的传统。也涌现出了无数为国家奋斗的英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陆游曾在诗中提到:“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仁人志士,心系国家的体现。正是这种精神,这种传统,使得中华民族,骨子里有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刻,能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惜一切。此次疫情,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这种家国的情怀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诠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这个国家一份子的那种责任与担当。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已经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新时代,我们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过去和历史,忘记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在我们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情”都体现在家庭作风上,以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赋予受教育者家庭作风的积极作用。传承良好的家庭作风是加强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庭作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新时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世世代代,它涵盖了中国人民的修养、社会生活、家庭感情等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和精髓,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有着高度的联系和契合。

于此同时,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渠道和渠道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值得研究和重视。重视家庭教育,创造和继承優良的家庭作风,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重要内容,新时代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机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在一个农民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和严格的家庭教育,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他养成了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对人民坚定不移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在基层多年的历练,他完全适应了环境。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他广泛吸收各种类型的知识,这也是为他之后坚持艰苦奋斗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信念埋下了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公开表明家风的重要性,无论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到怎样一个水平,家庭在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程度是不可取代的。家风也是国风,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此次疫情,生动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家风教育。以家风促民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而言传身教则是课堂上最生动有效的授课模式。

三、机遇与挑战

疫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机遇,疫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过互联网方式的实践机会,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同时也是一场现实、鲜活、难忘、深刻的思政课,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启迪。疫情既然已经造成巨大损失了,那就辩证地利用疫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启迪。光说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结合已经发生的疫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效果更好。同时,疫情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世界缺少了传统层面老师的把控,可能使学生做出一些偏激、非理性的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吴正国,侯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9):31-36.

[2]刘新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3]邓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72-75.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