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

2020-06-29 07:28李扬
参花(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高校借助当前形势大力发展,招生量较十年前大幅度增长,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因此受到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但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却没有更深入研究,套用、照搬现象时有发生,地方高校学习传统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但自身没有匹配的师资与经验,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变得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加强相关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更好地应对步入社会后的竞争。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校音乐教育 应用型人才思路探索

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越来越多,要知道过去只有在相关艺术院校才能见到音乐专业,这种数量增长看似是整个行业的兴盛,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增多,社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加大,一系列的问题暴露无遗。作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做大”远远不够,如何“做强”才是基本要求,要从数的要求变成质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出现的专业词汇,它广义上是指一个人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根据这些必备的技能与品质,选择可以适应终身发展的道路,强调优秀品格的养成、专业技能的磨砺、知识潜能的开发、合作参与、加强创新实践等。基于核心素养,对高校任何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因为音乐领域具有的艺术性与美学性要求,对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但当前高校音乐专业还是有颇多问题。

(一)对学生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单一变得多元,要求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具备全面的能力,社会的竞争压力便是如此,但还存在一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相关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大量生源的涌入让教师的压力倍增,“避重就轻”地选择老旧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填鸭式地塞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按照书本内容讲解,学生单纯地听讲,没有互动。例如,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讲述贝多芬的优秀钢琴曲和创作钢琴曲的灵感来源,却不对学生讲内在的转换旋律,升调和降调的变化。优秀的学生也只能学到书本上的内容,没有将内容落实到实践,无法深入理解并发散思维,后进的学生已经昏昏欲睡了。

(二)缺乏实践应用能力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本质都是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但实践的缺失导致学生只能把对音乐的印象停留在课本上,专业技能无法和实际社会的需求对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缺乏实践应用,教师教给学生的音乐知识无法对号入座。试问,教师一味地交给学生钢琴曲目理论,但学生都没摸过几次钢琴,怎么能深入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又会淡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极差。教师在实际讲课中应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习钢琴曲目就要让学生多练习钢琴,避免空谈。

(三)同质化严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不断兴起,学生成倍增加,必定导致同质化的现象,但同质化现象也要控制在一个范畴之内,太过严重势必影响整个市场的生态。现在的情况是,不管哪一类高校,甚至是名牌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模式都大同小异,缺乏鲜明特色,就算是应用型人才,也不应该是同一形象。例如,某一高校的应用型人才是幼教方面,课程安排就只是对接声乐理论,对音乐器材方面的教育很少或根本没有。学生走入社会,除了幼教方面,再难适应其他音乐领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失去应用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课程丰富化,这样高校应用型人才在走出学校面对社会时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高校品牌做出来了,更有益于长期稳定发展,这对学生和学校都有好处,是双赢的局面。

(四)实习就业无法有效对接

学校、实习就业单位、学生,三者就是学生步入社会阶段的有效连接。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高校学生都会有这方面的困难,音乐领域更是如此,而且音乐领域也有分层分类的区别。高校应用型人才大多是学习基础音乐知识,服务于社会基层,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对号入座是一个大问题。学校在实习或者就业的阶段如果无法给足学生指导,肯定会让学生走不少弯路,对学生今后适应社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

地方高校要对自身有良好的定位,不能因为当前音乐教育专业的大规模兴起而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而且要时刻加强自身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建设,具体来说有三点:(1)控制生源。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到自身在音乐领域的基础是否雄厚、影响力是否足够、师资队伍是否优良、教學设备是否充足、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等,要在对自身情况和社会音乐领域就业生态彻底了解的情况下,制订招生规划,招生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音乐教育的直接负责人,要想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有一支强力高效的师资队伍,这包括师资队伍的选择以及定期培训等,教师更具有专业性,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性的学生。(3)对接社会。高校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和社会企业的布局对接,及时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结构,切实做到为每一位学生负责。例如,教学课程加入对接社会的实习,与当地艺术团对接,进行艺术的交流,或者在社区开展慰问演出,学生先积累经验,以后才能更好地和社会接轨。

(二)教师要加强目标意识和重视程度

所谓的目标意识,就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投入社会的具体归属。教师要认清目标,高校要培养的不是专业的演奏家、歌唱家,而是服务于基层文艺工作或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才,其中“应用型”三个字应被牢记,这就意味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所教授的内容多为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本质上不反对学生对音乐的艺术性深入探究,但一定要在基础教育扎实的前提下进行。教师的教育目标一旦偏离太多,极易引发学生好高骛远的现象,缺乏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脱离实际。

(三)教学课程应更加完善、科学

教师应当根据时代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让课程更科学规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在课程的设置上不能盲目跟风,以及一味地学习名牌艺术院校,要让自己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更具鲜明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把本土化的音乐文化加入专业学习中来,比如陕西的秦腔和安塞腰鼓等。要让音乐教学课程更加完善且具有鲜明特色,勇于开拓创新,以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长久发展,让学生多多受益。

另外,教学课程开展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实际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构建音乐学习体系,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措施。

三、结语

在我国高校纷纷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前提下,社会生态必定会发生改变,进而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因此,高校要采取更科学完善的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现有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修正现有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点需要高校和教师共同做起。

参考文献:

[1]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

[2]石晓平.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

(作者简介:李扬,女,硕士研究生,黄河交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基于MOOC的高校音乐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