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30 05:34赵亚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住院心理学

赵亚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168)

精神分裂症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焦虑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差、幸福感低[1]。目前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消除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复发情况的预防,这也进一步提示了主动、积极的护理干预的重要性[2]。积极心理学是近些年临床心理干预研究热点之一,旨在引导当事人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心理品质,拥有幸福快乐的心理体验,对个体最佳功能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和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3]。本次研究选择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就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临床价值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中病程0.61~14年,平均病程(6.12±0.37)年;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0.39±3.48)岁;女18例,男12例。参照组(30例)中病程0.67~14年,平均病程(6.25±0.33)年;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1.02±3.44)岁;女12例,男18例。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分析,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邀请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医师参加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在护理干预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此模式的目的、重要性,就相关疑问进行解答,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别将患者安排在上午、下午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每周周一至周五。⑴治疗第1~2周,护理人员可主治患者参与相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知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变化,并提高治疗信心。⑵治疗第3~5周,护理人员可主治患者参与阅读书写人生价值和责任等文章、合唱感恩歌曲,让患者感恩亲人、感恩生命;组织开展娱乐活动,如音乐欣赏、下棋、文章比赛、唱歌比赛、球类运动等,提高患者交际能力,转移其悲观情绪。⑶治疗第6~8周,护理人员可组织患者看励志书籍、电影,鼓励患者合理宣泄自身不良情绪,让患者重新建立希望;还可以通过联谊会、演讲会等鼓励患者诉说自身梦想及感受,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应当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接受程度合理调整上述干预方法和频率,避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参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包括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安全隐患排除、疾病知识宣教等。

1.3 评价标准

观察并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发生率、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其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QLS量表[4]作为评定标准,包括心理/社会、动力/精力以及症状/不良反应三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效果呈反比关系;心理状态采用HAMD量表作为评定标准,分数超过15分评定为抑郁,分数与护理效果呈反比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作为数据评定标准,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间住院时间、SQLS评分及HAMD评分,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间抑郁发生率,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HAMD评分对比

参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实验组比较显著更长,P<0.05;参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与实验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参照组HAMD评分与实验组比较显著更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HAMD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HAMD评分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天) HAMD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30) 28.46±17.26 24.31±2.77 10.31±2.06参照组(n=30) 87.25±10.55 23.98±2.81 19.86±2.66 t 21.5531 0.6202 21.0512 P 0.0000 0.5364 0.0000

2.2 两组患者SQLS评分对比

参照组症状/不良反应、心理/社会、动力/精力以及总分等SQLS评分与实验组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

表2 两组患者SQL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SQL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心理/社会 动力/精力 症状/不良反应 总分实验组(n=30) 27.31±2.06 32.11±3.35 17.02±2.11 25.46±2.03参照组(n=30) 30.10±2.56 38.46±2.81 21.76±2.31 28.96±1.47 t 6.2969 10.7702 11.2359 10.356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6.36%(9/55),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发生率为9.63%(2/55),组间数据对比x2值为4.9495,P=0.0260(<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此病症临床症状表现各异,发病原因复杂,通常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性格、素质、人际关系等变化[5]。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显著知觉、思维、行为、情感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活动精神不协调,显著增加了患者、家庭甚至是社会负担。大量临床研究表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患者心理创伤存在很大关系,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焦虑、恐慌等多种不良情绪,从而降低疗效[6]。此外,多种负性情绪还增加了患者出院后疾病复发风险。鉴于此,对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使其家里正确、乐观的心理非常重要。

积极心理学是以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帮助其建立积极品质为目的的新型心理科学,此学科主要方向是促进人类健康、和谐发展[7]。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见康复护理分为4个阶段,首先是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详细评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最后有顺序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以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分别予以参照组一般护理,实验组积极心理学理论,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抑郁发生率更低,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利于减少抑郁发生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住院心理学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