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干预在脊柱骨折排尿困难中的应用

2020-06-30 01:41褚晓艳
光明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困难脊柱膀胱

褚晓艳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外科疾病,多数是由外力损伤因素而造成,骨折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给予治疗,但因生理、心理应激、排尿环境及排尿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发生排尿困难症状。排尿困难是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伴随疾病的发展,严重时还会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功能,进而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及心理压力,对术后康复极为不利。中医综合干预是以中医辨证施护为原则,且具有简单便捷、无不良反应的优势。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骨折排尿困难症状患者72例,围绕中医综合干预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我院的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排尿困难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1∶7,年龄20~74岁,均龄(43.25±6.36)岁;致残因素:高空坠落12例、意外车祸14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2例。研究组男女比例5∶4,年龄18~70岁,均龄(42.78±6.42)岁;致残因素:高空坠落13例、意外车祸16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1例。2组基线资料对比,组间差异较小,P>0.05,可比性高。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③患者知晓同意研究并签署书面协议。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者;②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③精神严重异常者、认知障碍;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昏迷或意识不清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告知患者床上排尿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增强依从性;采取腹部热敷等方式促进患者排尿,并在排尿过程中注意隐私保护, 提供良好的排尿环境,减轻心理压力;叮嘱患者每日使用清水对会阴处进行清洗,勤更换内衣物,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干预:①中医情志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从而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诱发排尿困难,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找出引起患者不良心理的根源,从而给予及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排尿。介绍典型成功案例,或邀请相关随访患者与其交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可采取看电视、听音乐、言语安抚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②健康教育,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其介绍排尿困难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床上排尿的重要性、排尿困难对疾病的影响,转变其错误认知,并介绍中医护理的原则,增强患者康复及护理依从性。③饮食护理,排尿困难在中医学属于肾阳虚衰、气淋,以因人、因时为原则,给予患者对症膳食指导。针对气淋者应以新鲜水果及蔬菜为主,可多食用荔枝、山药、萝卜等补气食物。针对肾阳虚衰者可以食用薏苡仁、山萸肉、大枣等食物。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类饮食,可食用蜂蜜等保证每日排便通畅,每日饮水量需超过1500 ml以上,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1]。④按摩推拿,以逆时针方向推拿患者利尿穴,采取先轻后重的手法,每次15 min,若30 min后患者仍无法自行排尿,再次推拿15 min。耳穴埋豆,取王不留行籽贴于患者膀胱、三焦、尿道、肾等穴位,采取医用胶布粘贴,并按压3~5 min,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准[2]。⑤针灸,脊柱骨折排尿困难患者会出现肾元亏虚、气机不畅等情况,采取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起到通络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气淋者取穴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太冲等穴位,针刺以上穴位具有利气疏导的作用。肾阳虚衰者取穴足三里、中极、肾俞、三阴交等针刺,补肾益气。⑥环境及体位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排尿环境,病房内安静整洁,针对床上排尿不适应者,可选择安全隐秘的环境,可为患者提供屏风遮挡,并注意隐私保护。体位:将海绵垫铺在患者床上,进行肌肉按摩,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增强气血运行,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结合患者病症、体质、爱好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3]。

1.4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患者在2~7 h内排尿通畅,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在2~7 h内可以自行排尿,但存在尿不尽感,通过检查后发现,膀胱内有残留尿量(有效);患者在2~7 h排尿困难症状无任何改善或症状加重(无效)。排尿情况:观察记录2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及导管感染、泌尿感染、尿潴留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评估患者排尿困难、小腹胀痛程度,排尿困难:0~6分评分标准,排尿通畅:0分;存在轻微障碍但可顺利排出:1~2分;需用力排尿但存在残留尿量,排尿次数明显增加:3~4分;排尿障碍,用力排尿无法排出:5~6分。小腹胀痛:0~3分的评分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1分;腹胀存在憋闷感:2分;出现明显胀痛感:3分[4]。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5.00%,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排尿情况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更短,导管感染、泌尿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2.3 临床症状评分干预前,2组小腹胀痛、排尿困难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2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 (例,

表3 2组患者小腹胀痛评分、排尿困难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脊柱骨折多数是由暴力创伤因素而造成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恢复时间长,为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及经济负担,同时患者因手术及心理应激因素,极易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常规护理往往效果不佳,容易诱发导管感染、泌尿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医护理是以人为本为护理理念,且应用效果显著,不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中医护理讲究整体性及统一性,以整体治疗及辨证施护为原则,通过病因、病情、病机等因素的辨证,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排尿困难是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采取中医综合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5]。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排尿困难属于“癃闭”的范畴,是因骨折导致气机不畅,损伤肾元或膀胱气化不利,进而血液瘀滞而引起,应用中医综合干预,以整体化、个体化为原则,因人因时地给予患者护理干预[6]。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5.00%,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更短,导管感染、泌尿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前,2组小腹胀痛、排尿困难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2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中医综合干预首先通过转移注意力法、心理疏导的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其次,给予患者环境干预,保护患者隐私,同时强化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膳食指导,以清淡饮食为主,禁辛辣刺激,鼓励多饮水,促进膀胱排尿[7]。再次,穴位推按可改善膀胱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排尿困难、小腹胀痛等症状,耳穴压豆通过穴位刺激,可调节机体气血,起到舒筋活络的功效。最后还给予患者穴位针灸,主要取穴膀胱俞、肾俞、三阴交等,进行针灸刺激,改善气血运行,促进膀胱收缩、有效改善排尿困难症状[8]。

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排尿困难症状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综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身心痛苦,同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具有广泛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困难脊柱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