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刀治疗恢复期类风湿性膝关节强直临床观察

2020-06-30 01:41
光明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温针风湿性关节炎髌骨

孙 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恢复期类风湿性膝关节强直(以下简称类膝)指因双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内部粘连,失去主动及被动活动,膝关节大多固定于0°~10°的屈曲位置,失去了屈伸的功能[2]。类膝会导致患者无法站立,甚至终年卧床,引起各种并发症,目前无特效药物改善症状。温针刀是外治法,不加重肝肾的负担,我科采用温针刀治疗类膝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3~67岁,平均(51.40±7.95)岁;病程1~8年,平均(3.16±1.25)年。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关节受累:①1个中到大关节,0分;②2~10个中大关节,1分;③1~3个小关节,2分;④4~10个小关节,3分;⑤超过10个小关节,5分。血清学:①RF和抗CCP抗体均阴性,0分;②RF或抗CCP抗体低滴度阳性,2分;③RF或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3分。急性期反应物:①CRP和ESR均正常,0分;②CRP或ESR异常,1分。症状持续时间:①<6周,0分;②≥6周,1分[1]。总分≥6分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固定于0°~10°的屈曲位置确定类膝的诊断。

1.3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类膝西医诊断标准,总分≥6分;②本研究纳入的类膝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双膝关节疼痛,屈伸角度0°~10°,明显跛行;③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全部知情及自愿。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基础疾病;②妊娠、哺乳期或有意向怀孕的妇女;③有精神障碍患者;④既往或已经患有肿瘤或者结核的患者;⑤骨质疏松的患者;⑥患有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⑦类风湿处于急性期,双膝关节肿胀严重。

1.5 治疗方法在骨直肌连接髌骨内侧缘及外侧缘寻找压痛点,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垂直从上到下切割10刀,然后分别向内下及外下倾斜,伞扫形剥离筋膜和内外侧副韧带。然后在髌骨上缘正中选择压痛点,垂直进针,达骨面后,在髌骨上缘贴近髌骨处伞扫上面180°的范围后,向下刺入髌上囊,进行180°的伞扫。在髌韧带中点取压痛点,垂直刺入至髌韧带下方,倾斜针体将针尖两侧的髌韧带和髌下脂肪垫剥离开。尽量多选压痛点进行剥离。先进行局部消毒后,使用0.6 mm× 50 mm一次性无菌小针刀进行针刺,异常疼痛点留针,针体连在龙城牌HT-2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留针30 min。取下针刀后,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治疗间期进行双膝关节功能锻炼,每次30 min,每日3次,每周2次。

1.6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测定CRP及类风湿因子。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主观膝关节疼痛程度,由患者自行在上午、下午及晚上决定,取3次的平均分为当日VAS评分。③膝关节晨僵积分:僵硬时间≥1 h,3分;僵硬时间≥30 min,且<1 h,2分;僵硬时间<30 min,1分。

1.7 疗效评定标准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9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3]。②显效: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伸角度>120°,正常步行无疼痛者,VAS下降到0分;有效:膝关节能伸直,屈伸角度90°~120°,有间歇性跛行,步行时偶感疼痛者,VAS下降到1~3分;无效:膝关节不能伸直,屈伸角度<90°,明显跛行,步行伴有明显疼痛者,VAS≥7分,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功能分级采用改良MacNab标准:优为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VAS为0分;良为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VAS为1~3分;可为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VAS为4~6分;差为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VAS≥7分[5]。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CRP、类风湿因子、VAS评分及晨僵积分比较治疗3周后CRP、类风湿因子、VAS评分及晨僵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CRP、类风湿因子、VAS及晨僵积分比较 (例,

2.2 有效率显效0例,有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2.3 功能分级治疗前优0例,良0例,可43例,差7例。3个月后优22例,良25例,可1例,差2例。采用Ridit分析,治疗前:0.700~0.750,治疗3个月后:0.219~0.328,值越小的疗效越好。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滑膜炎是关节表现的基础[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会出现顽固性双膝关节腔积液,在恢复期关节腔积液吸收后会导致膝关节强直,轻者导致患者行走不利,重者会导致下肢丧失行走能力,渐至双下肢肌肉萎缩。本研究在双膝关节的选点都是阳性反应点,都是痉挛、瘢痕及粘连最严重的位置。小针刀是中医针灸和西医刀的复合体,针刺可以有效减少局部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6],同时具有松解痉挛,改善瘢痕及粘连的作用。针体的温度可以持续维持在42°左右,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温经通阳,利于膝关节周围的痉挛,瘢痕及粘连的松解,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改善膝关节强直的症状,加上被动和主动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尽可能的改善膝关节的强直和疼痛,促进了类膝的康复,避免了类膝后期的膝关节变形甚至下肢的肌肉萎缩。本研究也看到CRP、类风湿因子浓度、VAS积分及晨僵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所以本方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可以反复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温针风湿性关节炎髌骨
全膝置换术中髌骨的处理/HELD M B,GAZGALIS A,SARPONG N O,et al//JBJS Rev,2021,9(9).doi:10.2106/JBJS.RVW.21.00054.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