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2020-06-30 01:41马亚琴张立国杨亚龙杨月明李丽萍
光明中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印堂骨膜针刺

马亚琴 张立国 杨亚龙 刘 琪 刘 静 杨月明 李丽萍 李 梅

慢性失眠是指失眠间断性发作的时间大于6个月,其危害较普通失眠更为严重。慢性失眠可增加精神类疾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抑郁症,是非失眠者的2倍以上[1];同时,也加大了患者罹患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可能性[2-4]。据调查全世界失眠发生率为30%~35%,西药治疗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服用不良作用较大,有成瘾性和耐药性,还会对大脑产生损害。针灸治疗失眠不仅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本研究将程莘农老先生的印堂骨膜针刺法与王乐亭教授的“老十针”相结合治疗慢性失眠与2012版《针灸治疗学》[5]中失眠症的常规针刺方法比较,在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长、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药物应用及降低ISI评分方面疗效更显著,临床总治愈率更高,起效时间更快,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来内蒙古包钢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经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失眠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次序编号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治疗过程当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慢性失眠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1)失眠几乎为唯一的症状,并存在以下至少1项的继发症状,主要有:①入睡困难;②睡眠维持障碍;③早醒;④睡眠质量下降;⑤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2)在睡眠条件合适或睡眠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仍出现以上症状。(3)患者出现以下至少1项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或记忆力的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错误增多;⑧伴有头痛、头晕等其他与失眠有关的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4)上述症状发生≥3次/周,持续时间≥6个月[6]。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曾经接受过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或症状反复迁延难愈者。(3)病程≥6个月。(4)知情,能够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规定完成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2)由于躯体、精神、药物等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失眠。(3)药物或酗酒及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4)合并患有心、肝、肾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5)严重威胁生命的各种急性期疾病的患者。(6)晕针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耐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印堂骨膜针刺法结合“老十针”治疗:取穴:印堂、“老十针”(足三里、上中下脘、气海、天枢、内关)以及百会、神门。刺法:取平卧位,针刺百会时针尖指向巅顶,针与皮肤呈15°角,根据头皮厚度,刺入头皮0.5~0.8寸为宜;捻转角度≤90°,频率为2 r/s,以患者自觉针底下酸胀并传至周围为宜。印堂穴为治疗的关键,针刺印堂时,应在印堂穴直上方约1~2 cm取穴,向下平刺,将针尖刺(钉)入印堂穴下骨膜中,平刺角度≤15°,以患者自觉眉间酸胀困重、有压迫感,甚可传至鼻部为度。神门穴采用常规针刺,向下直刺,刺入0.3~0.5寸为宜,局部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针刺关元、气海、上中下脘、天枢时针尖垂直于腹部皮肤,根据患者胖瘦,刺入深度有所不同,一般刺入1~1.5寸为宜,给予患者提插补法,角度为360°,频率为1次/s,以患者自觉酸胀向整个少腹部扩散为宜。针刺后留针,并用TDP灯距离患者腹部皮肤约30 cm处开始照射,以患者自觉局部皮肤温暖而不烧灼为宜,从而加强气海、关元两穴的固本培元、补虚益损的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取穴: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2012年版中治疗失眠症,包括:申脉(双)、照海(双)、三阴交(双)、神门(双)、安眠(双)、印堂、百会、四神聪。刺法:患者取平卧位,针刺百会、四神聪时针尖指向巅顶,针与皮肤呈15°,根据头皮厚度,刺入头皮0.5~0.8寸;施以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频率为2 r/s,以患者自觉针底下酸胀并能传至四周为宜。针刺印堂穴时应注意与治疗组刺法不同,应提捏局部皮肤,针与皮肤成15°角,平刺刺入0.5~0.8寸,以局部产生胀重感为度;安眠穴采用普通针法,垂于皮肤并向下刺入0.5~1寸,针下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申脉、照海、神门采用普通针法,垂于皮肤并向下刺入0.3~0.5寸,针下感到酸胀得气后留针;针刺三阴交,针尖与皮肤垂直,向下直刺1~1.5寸,采用提插补法,角度为360°,频率为1次/s,以患者整个小腿出现酸胀为宜。2组患者每次治疗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4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是由Buysee等人在1989年公布的,由18个条目、7个睡眠因子组成,用来测量临床人群睡眠质量。每个因子最高3分,最低0分,合计共21分,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5.2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是一个在量化失眠严重程度上既简单有效又可信的评估工具。量表主要从失眠症状、日间功能和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3方面综合评价,表里共有7项评估内容,每个条目最高4分,最低0分,合计共28分,得分越高,失眠越严重。

1.5.3 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失眠症状基本消除,总睡眠时间大于6 h,睡眠深度够,睡醒后精神充足,PSQI总分减值大于5分;显效: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总睡眠时间大于3 h,睡眠质素明显好转,PSQI总分减值3~5分;有效:失眠症状好转,睡眠总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增长,但仍小于3 h,PSQI总分减值1~2分;无效:失眠症状未见任何改善,PSQI总分减值0分。

2 结果

2.1 PSQI评分

2.1.1 PSQI总评分运用独立t检验,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P<0.05,差异明显,说明治疗组效果更优。运用配对t检验,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PSQI评分,差异显著,P<0.01,说明两种针法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见表2。

表2 2组慢性失眠患者PSQI总评分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1;与对照组相比,2)P>0.05,3)P<0.05

2.1.2 PSQI各项评分运用独立t检验,对比2组患者PSQI各项目治疗前评分,P>0.05,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催眠药物P<0.05,差异明显,说明在以上几个方面治疗组的效果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无差异,P>0.05;运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评分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两种针法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见表3。

表3 2组慢性失眠患者PSQI各项评分比较 (例,

2.2 ISI评分运用独立t检验,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ISI得分,P>0.05,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ISI得分,P<0.05,差异明显,说明治疗组效果更优。运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ISI得分,P<0.01,差异显著,说明两种针法均能降低失眠严重程度。见表4。

表4 2组慢性失眠患者ISI评分比较 (例,

2.3 起效时间治疗开始后,每日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较前一日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入睡时间3个睡眠因子的评分改变,如有一项评分降低,则视为治疗起效。经独立t检验,对比2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P<0.05,差异明显,结果提示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见表5。

表5 2组慢性失眠患者治疗平均起效时间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印堂骨膜针刺疗法治疗失眠是30年前我国著名中医程莘农老先生临床工作的经验。他将印堂穴和骨膜针刺法相结合,发现印堂骨膜针刺法具有调节人体生理韵律的功效,并将该技术应用于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两眉之间,具有安神定惊、祛风止痛、醒脑开窍、调理气机、平衡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印堂穴对应松果腺、下丘脑、视网膜、视神经丛,刺激印堂穴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对于改善睡眠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十针”是名中医王乐亭教授根据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经验总结出的针灸处方,主要依据《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之功效拟定,由足三里、上中下脘、气海、天枢、内关组成,有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的功效,是王老“治其本,以胃为先”[7]的学术思想的体现。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则正气必虚,无法维持机体正常运行。同时本研究还进一步选取了百会、神门两穴,百会为诸阳之会,针刺百会穴能够调节气血、安魂定神;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被称为心气出入的门户;上脘又被称为胃脘穴,处于胃的上口,能开胃府受纳水谷,中脘为胃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一,下脘能够通脾经,上中下脘统称三脘,三穴同取,可消化水谷、调理中州;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腹之气街,能够调理肠胃、消食化积;气海为人之元气所生之处,能够温固下元;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补可益气升清,泻可降逆化浊;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心包可代心受邪,同时,它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遍三焦,在胸中与阴维相连系,故针刺内关可以调整心经的气血,安神定志,“老十针”具有理气和中,宁心安神的功效;脾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本源,吸收精微物质,被称为水谷之海,中医理论中更有“有胃气则生”的观点,胃气强盛则受纳丰,水谷充盈则生化有源,故人以胃气为本。“老十针”意在取其调脾益胃、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中心思想,将该思想运用至治疗慢性失眠中,使机体达到正气存、气血足、阴阳和的状态,配合使用程莘农老先生的印堂骨膜针刺法,增强安神定志助眠的功效[8-10]。笔者将两位老先生的思想相融合既是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也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体现,较传统针刺方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长、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催眠药物应用及降低ISI评分这几个方面疗效更显著,临床总治愈率更高,起效时间更快,是一种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印堂骨膜针刺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球迷·缪印堂荐评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