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五下)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0-06-30 10:10谭瑶红贺丹丹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概括草船借箭

谭瑶红 贺丹丹

教学目标:

1.根据课题和插图,预测故事内容,巩固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品读借箭前后描写不同人物的句子,聚焦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准确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借历史创编小说、拥护蜀汉阵营的意图。

3.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预测不同阵营的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并尝试以一篇课文带一本名著,迁移预测策略到同类小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听音乐,猜古典名著小说,畅谈对小说人物的初印象。

2.借助微视频,回溯故事背景——火烧赤壁,孙刘联盟。

一、關注课题和插图,抓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1.读课题,看插图,猜故事情节。(如表一)

2.默读课文,检测并修正预测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关注情节变化中的人物表现,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课外知识和初读体验,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神机妙算)

2.联系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1)关注文段,自学探究。

探究问题:

联系下军令状前后诸葛亮的表现,联系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和鲁肃的表现,联系诸葛亮的推断与曹操的表现,等等,看看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些什么,从中你又认识到了怎样的诸葛亮?

自学建议:

A.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B.自主思考,提取关键词概括“        算到了        ”。

(思考举例:我从文中画了这样两句话: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说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到了三天后会有大雾。通过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的天气,我们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所以我填的是“只要三天,算到了三天后大雾漫天”。)

(2)互学(组内完善和补充)。

(3)展学(合理分工,说清观点)。

(4) 组际交流(对照组内学习成果,商讨补充、质疑或反驳)。

3.梳理观点,小结归纳。

联系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背后,对天气的预判、环境的了解、人心的洞察。他的神机妙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三、感知作者意图,预测情节变化

1.联系资料,借助预测,感知作者意图。

(1)借助表格,大胆猜测。

《三国演义》里其他关于诸葛亮和周瑜交锋的故事中,两人表现如何?历史上的两人和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吻合吗?

借助表格,大胆猜一猜。(如表二)

(2)联系资料,确认作者意图。

资料1:《草船借箭》历史真相

资料2:《三国志》周瑜与诸葛亮的交集

资料3:历史上的周瑜其人

资料4:《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3)修正预测单,分享感受:罗贯中为什么会这么写?

2.紧扣作者意图,借助表格,猜测在《三国演义》的其他情节中,诸葛亮和周瑜又会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如表三)

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等人和曹操、孙权阵营的其他人物还有交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继续猜。(如表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围绕作者拥护刘备意图,言之有理即可。)

4.小结。

具体情节有没有猜对,没有关系,我们毕竟不是作者本人。但我们抓住作者贯穿始终的创作意图,就能较为准确地猜出故事的大概走向,就是我们的收获。而这个过程,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在猜测中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四、链接课外,迁移预测阅读,走进名著

1.小结方法。

这节课,我们透过文字的细节,抓住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找到了作者贯穿始终的创作意图,并借此更为精准地猜出了故事走向。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我们还能读懂一系列态度鲜明、目的明确的文学作品。

2.从一篇、一本到一类。

和《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的还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课下,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下面的表格,大胆去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如表五)猜完以后,别忘了打开书,读一读,看看自己猜得怎么样。

教学评析

这堂课在预测策略的设计上有很大的突破。

1.尊重学生起点往下学

《草船借箭》的文章内容和主题很清晰,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相对简单。谭老师借助自学展示,快速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跳过已知,补充空白知识点,大刀阔斧地删减次要内容,直切重点,让学习路径短直平,对课堂时间的利用高效,使学生的学习集中聚焦。

2.利用资料明确意图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高年级学生已不陌生。课堂上,谭老师借助历史、小说和创作背景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顺利地进行后面的预测。

3.贴着作者意图往下猜

相较于一般预测策略的教学探究,《草船借箭》这堂课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打开想象地猜,有理有据地猜,到紧贴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合情合理地猜。这样的目标设置符合学段学情,让课外阅读和课内选段有机结合,让学生猜出成就感,猜出幸福感。

4.思维过程可视化

从打开想象地猜,有理有据地猜,到紧贴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合情合理地猜,每一次“猜”谭老师都有让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手段——表格。这让教师能一步步看到学生是怎么思考的,学生也能及时修正自己的猜测。表格的运用让课堂更高效。

另外,谭老师在课前利用微视频回溯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属性。这样的处理为课堂学习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概括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火烧草船之风险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缩写《草船借箭》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草船借箭》(缩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