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敦煌

2020-06-30 15:34刘经纬张云英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彩塑月牙泉强盗

刘经纬 张云英

敦煌,敦煌在哪儿?敦煌在甘肃,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陇青新的交界处,这是我国西北的咽喉之地。“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

对于第一次到这里或者从未来过这里的人来讲,敦煌,这是一个地方,是一个带点神秘而梦幻的城市。这里气候凉爽,天格外的蓝。带我们游览此地的是一位甘肃本地的大哥,浓眉大眼,一口白牙,肤色稍黑,留着寸头,带着一顶红帽,爽朗又干练。

以往我对敦煌的了解,逃不开两个词,一个是“要塞”,一个是“古老”。这是西北的要塞,也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要塞,从祖国中心的长安向西经过无数山川与城市。穿越沙漠隔壁和绿洲,一直通向地中海东岸。这条蜿蜒的曲道,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而这条道路上最受关注的明星,无疑是敦煌。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连接西域和中原的要道丝绸之路,敦煌便成为了通向西域的重要守门人,也担任补给站的职责。据记载,西汉时期西征大宛地区的李广利将军和他六万之众的军队的军粮补给都是从敦煌征集而来,在那个年代,能够供应如此大规模的粮草给军队,可见当时敦煌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东汉《地理志》中如此解释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或许这正是从字面意思上最为贴切的描绘敦煌盛景了。今天的敦煌虽不如古时那样繁华,却仍然能让人从墙土中窥见当时的大盛。

敦煌是我见过最具有浓厚古味的城市之一,它的古味不是现代人刻意的仿古,而是历史地层层沉淀,沉淀在每一粒风沙、每一寸土地中。

来到敦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的莫过于莫高窟和月牙泉,前者比较出名,后者现在在某游戏中十分活跃。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目前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现在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属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步入莫高窟,能感受到浓厚而庄重的佛教气息,这里是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建筑形制大概分为中心塔柱窟、覆斗顶形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等九种,它们名称大部分都是由现在的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根据石窟的造型而起的。主要的区别在洞窟的内部造型、顶部结构以及功能用途。

本人比较感兴趣的是覆斗顶形石窟,覆斗顶形石窟因其装饰华丽的藻井而最负盛名。藻井,是石窟内顶部的构件,主要呈穹窿状,像倒过来的井口一般。顶部的装饰物件上用不同纹饰来修饰主题和内容,让这里的神话传说栩栩如生。最有名的407窟的三兔藻井图,一圈莲花纹饰的中心画有三只兔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三只兔子连在一起共享三只耳朵,形态神似向同一个方向围成一圈奔跑且追随彼此。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但却给人营造一种每只兔子都有两只完整耳朵的错觉,即使在现代绘图技术日益精进的条件下,这种绘画结构也令人赞叹其精心设计和别出心裁。

三兔图的构思不仅仅只存在于佛教艺术中,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宗教也会使用,比如英国中世纪的教堂内,或者蒙古的金属器皿上,这种精巧布局的图案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对各地的艺术家都有很深的影响和启迪。

它不仅有在外观上给人带来视觉震撼的洞窟外形,内里所含的古老文明也让人心怀敬畏。我们在莫高窟内能直观看到的艺术品就是那绢副庞大的壁画和三千多尊彩塑。一提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可能都会想到飞天、佛像,以及繁复的花草纹饰,是的,这里的壁画有的如梦如幻不似现实,有的壁画又具有朴实的生活气息。而且如果不是亲自去窟里看看,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远在2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在墙上创作“连环画”了。

以285窟为例,285窟被称为特窟,不仅仅因为西魏时期的历史久远,还在于其空间大、容量大。不只有我们熟悉的中国神怪、中原菩萨和佛教飞天,在这里,道教飞仙、西域菩萨与印度神仙也能济济一堂,和谐相处。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敦煌的故事画,其内容主要讲了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纪录佛生前做好事的本生故事画、佛门弟子的因缘故事画、佛教历史故事、唐玄奘取经故事等,内容离奇、情节反转跌宕。

拿最有名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举个例子,这幅故事连环画不仅仅是同题材中年代最早的,也是画面构图最完美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画面如同长卷漫画书一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用八个场景讲了一个丰富生动的故事。相传古印度摩伽陀国有五百个强盗,经常结伙拦路抢劫,滥杀无辜,使该国与它国的道路中断,波斯王派兵追杀,强盗战败,国王擒贼审判,处以酷刑,割掉了他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并且放逐荒野,强盗们痛苦悲哀。佛听说后怜悯他们,给强盗们施法,吹雪山香药到强盗们的盲眼,使他们眼睛复明,身体康复,眼睛复明后的强盗们立见佛陀,求佛说法后,剃度出家,隐居在光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山林中,潜心修行,这也正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还保源存著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彩塑是我国传统的“绘塑结合”的雕塑工艺,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种佛像,虽较于古时,彩塑的色彩暗淡了不少,但我们仍能看出这些彩塑的柔软和韧性,能够体味到制造这些泥塑的匠人们心中那衣袂飘然、形体柔韧的神佛姿态。

“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这是田震《月牙泉》中的一句歌词。月牙泉与莫高窟离得不远,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月牙泉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像一位温婉又秀丽的佳人。

在一片荒芜中突然看见这位被绿植环拥的清秀佳人确实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路途奔波的疲惫瞬间消了大半,难怪此处介绍时说人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只是远观好似近在眼前,实际上我们还是走了好一段路才到,路上我还有点怀疑此佳人是不是“海市蜃楼”一片。

关于月牙泉由来的传说版本不少,我喜欢的是一条是雷音寺主持大战道教道士,释迦穆尼赐圣水助阵雷音寺的传说,那“圣水”就成了现代的月牙泉。或许是我们先游览的莫高窟和敦煌博物馆,对于这片土地的一事一物,总觉得有点神佛色彩。听说那碗“圣水”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

美丽的传说配上美丽的景色,敦煌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啊。

(指导教师:张云英)

猜你喜欢
彩塑月牙泉强盗
远眺月牙泉
三个强盗
我问你答
苻融辨盗
守护
分娩
月牙泉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